
?
奔流不息的蘇州河,見證了上海民族工業界100多年來的光榮與夢想,也在2015年年底見證了中國眾創空間第一股——蘇河匯的誕生與崛起。2015年11月20日,成長于蘇州河畔的上海知名眾創空間蘇河匯的管理機構上海激創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獲得“新三板”股票代碼,讓剛起步的眾創空間行業為之一振。
自2015年1月李克強總理視察深圳柴火空間,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確定支持發展眾創空間以來,“眾創空間”一詞紅遍大江南北,并在全國一二三線城市如雨后春筍般誕生,阿里巴巴、海爾、京東等各行業龍頭企業競相涌入,中關村創業大街、杭州夢想小鎮、蘇州金雞湖創業長廊等眾創空間聚集區在催生行業新裂變,車庫咖啡、創新工場、36氪等不同形態的眾創空間在全國遍地開花。
據科技部火炬中心統計,全國目前已建立2000多家眾創空間,其中136家眾創空間通過備案并被納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服務體系。伴隨著全國“雙創”熱潮的風起云涌,我國眾創空間在政策高度傾斜與民間力量廣泛參與中高速發展,新模式、新服務、新理念不斷涌現,新技術、新產品、新形態正在加速崛起。
政企合力 眾創空間蓬勃興起
言幾又,這一以“設”的繁體字為名的書店,是中關村創業大街一家融合了多種元素的眾創空間。在這里,你可以席地而坐讀一本自己心儀的書,也可以點一杯咖啡和創業小伙伴聊天,還可以去二樓聽一場不期而遇的項目對接會。
這家由多位民營企業家投資設立的創業服務機構,既傳承了中關村創業大街前身海淀圖書城的書香,也在向世人傳遞著積極進取的創新創業精神。
作為中國無數創業者心目中的朝圣地,全長200多米的中關村創業大街如今聚集了車庫咖啡、3W咖啡、Bingo咖啡、36氪、創業家、飛馬旅等40家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創業服務機構,涵蓋了創業投融資、創業展示、創業交流、創業培訓、創業會客廳等功能。
“眾創空間作為創業孵化服務鏈條的重要一環,正在引領和推動孵化器行業從1.0版本向2.0版本、3.0版本進化,向平臺化、互聯網化、專業化、國際化方向發展。”作為一名在孵化器行業耕耘近十年的從業者,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處孫啟新深刻地感受到眾創空間對創業服務行業帶來的新變化。
一年多來,在民間力量與政府之手的雙重作用下,眾創空間正步入發展快車道。
當前,我國已經涌現出以創新工場為代表的投資促進型,以聯想之星等為代表的培訓輔導型,以創業家等為代表的媒體延伸型,以云計算產業孵化器等為代表的專業服務型,以柴火空間為代表的創客孵化型等形態不同、模式各異的眾創空間。
如今,中關村電子一條街、深圳華強北、鳥巢等標志性地段和建筑正積極轉型,建設眾創空間;我國多家孵化器中,一部分孵化器開始結合自身優勢和特色,探索建設眾創空間;以阿里巴巴、騰訊、百度、海爾、京東為代表的龍頭企業紛紛建立眾創空間,進一步完善創業生態系統。
眾創空間在加速發展中也在集聚構建獨特的生態圈,從而推動業態產生新裂變。如今,中關村創業大街、蘇州金雞湖創業長廊、杭州夢想小鎮等一批眾創空間聚集區,正在不斷匯聚創新創業要素,成為引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的重要創新創業載體。
記者了解到,眾創空間行業的快速發展,適逢“雙創”熱潮在全國蓬勃興起,我國各類支持眾創空間的政策制度環境不斷完善。
2014年12月,科技部總結各地工作經驗,提煉出“眾創空間”概念,提出以構建眾創空間為載體,整合資源,打造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新引擎;2015年1月28日,李克強總理在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提出順應網絡時代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形勢,構建面向人人的眾創空間等創業服務平臺。
2015年3月,國務院出臺《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形成一批有效滿足大眾創新創業需求、具有較強專業化服務能力的眾創空間等新興創業服務平臺,眾創空間被廣泛關注并得到快速發展。
2015年9月,科技部發布《發展眾創空間工作指引》,從具體管理操作層面指導各地科學發展眾創空間,鼓勵社會各界以開放的心態積極探索發展眾創空間;2015年12月2日,科技部公布首批136家納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服務體系的眾創空間名單。
“這是科技部在各地方科技管理部門推薦的基礎上,對模式新型、服務專業、成績突出、運營良好的眾創空間進行審核后的備案。”孫啟新表示,政企合力,讓整個行業正在步入蓬勃發展與規范化管理并行的階段。
在模式創新中求發展
作為一個尚在摸索中的新生行業,眾創空間在蓬勃發展中不斷推出新服務、新功能,探索新模式、新發展。
作為最早入駐中關村創業大街的一批眾創空間,氪空間也是全國首個“0收費0占股”的眾創空間。除了免費為創業團隊提供融資、辦公、法務、財務、工商注冊等服務之外,氪空間還依托于其母體36氪的創業生態,為優秀項目提供項目曝光、優質活動、股權融資等獨家資源。
媒體是信息平臺,氪空間是孵化平臺,但36氪并未打算止步于此,而是進一步變身——向交易平臺演變。從平臺上線后,成交額一直在飛速增長,第一個月1000萬元,第二個月2000萬元,第三個月7000萬元。為了迎接中產到高產的投資潮,36氪也在開展線下小型的會議銷售,一方面幫中產階級樹立股權投資的意識,一方面也培養合格投資人,指導其投資。
2015年10月16日,36氪在北京宣布完成D輪融資,由螞蟻金服領投,華泰瑞麟、經緯中國跟投,據傳投資金額為1.5億美元。至此,36氪在創辦5年之后,市值已經成長為10億美元之巨,當之無愧的躋身創業公司“獨角獸”行列。
36氪的多次華麗轉型發展也詮釋了眾創空間創新求變的本質。作為中國第一家獲得新“三板掛”牌批文的眾創空間,蘇河匯在創辦的3年里也歷經多次摸索創新。
成立3年多來,蘇河匯嘗試了自媒體、培訓、咖啡、招聘等不下10種發展模式,最后找到了現在的發展模式——孵化+投資+培訓。
“惟有創新,才是惟一的出路。”在回答之所以成為中國眾創空間第一股的原因時,蘇河匯創始人羅鑰簡單地用“創新”兩個字來概括。
當記者問及,在當前大部分眾創空間都面臨可持續發展困境的大背景下,“孵化+投資”是否是眾創空間發展的惟一法寶時,羅鑰明確表示:“這并不代表就是惟一的出路。當前,我國眾創空間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我相信,未來在媒體、咖啡、培訓等任何一個創業領域都有可能出現上市企業。”
行業瓶頸亟待突破
在眾創空間建設如火如荼的同時,其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也開始受到業界關注。
投中集團發布的一份針對國內眾創空間的研究報告指出,國內眾創空間發展目前存在的難題包括不能持續盈利,規模擴大后受限于管理水平、場地成本較高等因素難以盈利,非集中辦公區難以為初創企業注冊等。同濟大學發布的《長三角地區眾創空間調研報告》也指出,在創業企業及創客對眾創空間所附屬綜合環境的評價中,難以低成本獲得創新創業資金支持、創新創業專業化培訓水平低、配套服務不到位等因素正成為瓶頸問題。
“在‘眾創’熱潮下,各地眾創空間如雨后春筍般產生,但從整個行業發展來看,僅有極少一部分名氣、口碑與服務模式俱佳的眾創空間能有盈余,相當一部分眾創空間靠政府補貼維持生計,一部分眾創空間成立至今未能盈利。”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缺乏可持續發展動力是絕大多數眾創空間面臨的共同難題。”
專家分析認為,眾創空間在發展初期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很多挑戰:一是受人才資源所限,包括資深創客和運營管理人才缺乏兩方面。二是場地、設備難題。三是眾創空間的主體比較單一,多主體互動模式未能有效建立。創融互動、創媒互動、創研互動、創政互動機制尚未形成,發展存在瓶頸。四是缺乏有效的運營組織模式。
日前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發布的《國家創新藍皮書:中國創新發展報告(2015)》也提出,從國外眾多眾創空間發展案例可以發現,眾創空間在發展過程中并不會一帆風順,主要會面臨兩個問題,一是資金方面的,二是政策法規方面。
在長期關注創業服務發展的德國 PIABO首席執行官Tilo Bonow看來,市場是最好的“驗金石”:“眾創空間的成敗由市場來決定,也許5年之后,會有很多眾創空間從市場上消失。但整個眾創空間產業還很年輕,很多方面都有待我們去探索,任何激勵創業精神的措施,都可能推動整個產業發展。”
而這,也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
(責任編輯:亞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