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網信辦對直播行業頻亮紅燈。先是國家網信辦與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組成聯合檢查組,對十幾家從事網絡的平臺進行專項檢查,共同整治網絡直播平臺存在的亂象,將1879名嚴重違規網絡主播納入黑名單。
再是國家網信辦依法關停紅杏直播”“蜜桃秀”等18款直播類平臺。政府對直播行業亂象的頻頻出手,向市場發出收縮的信號,行業監管進一步加強。
我國直播行業在2015年初到2016年中形成發展高潮,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用戶群體成就了直播行業的走紅,也捧紅了一批直播行業的從業者。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進入直播行業,一方面,直播與各行各業融合,被運用到更多的細分場景中,在電商等各領域取得突破。但另外一方面,直播行業弊端暴露,問題重重,如一些主播利用直播平臺大肆傳播違法違規內容,嚴重影響行業規范化發展。
目前,我國直播行業流量紅利已去,用戶流失加劇。平臺若想幸存,首要解決的就是用戶粘性的問題。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網絡直播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中分析,網絡直播不僅僅是娛樂產業,它更是一種社交形式,解決用戶粘性問題,可以從增強社交屬性和增強內容兩方面入手。
首先,在增強社交屬性方面,直播加上社交后,共享才能真正凸顯。而只要分享成了習慣,用戶流失率就會自然下降。
其次,在內容方面,經歷過圈地式發展后的網絡直播將更加注重內容深耕,并加速向垂直領域延伸。為滿足受眾的分眾化需求,網絡直播將與更多行業結合,“直播+體育”、“直播+電商”、“直播+教育”等形式將不斷涌現并逐步走向成熟。
最后,直播行業面臨的另一大難題就是要在盈利模式方面取得突破。目前,直播行業盈利模式高度依賴網絡打賞,這種盈利模式滋生了一批無底線、博眼球的從業者,而一旦監管加強,這樣的平臺就面臨關停,靠博眼球的盈利模式不可持續。
未來,直播應該在豐富產品種類和拓展產品鏈等方面發力,從而帶來更多利潤來源,實現可持續的盈利前景。直播行業在監管規范、技術升級、內容創新的助推下也必將邁向產業化發展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