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銳觀察】五年前,小米誕生,用電商模式攪得手機江湖頗不平靜。由此,互聯網思維在手機界風靡,不少傳統手機廠商也亦步亦趨,似乎不趕這個潮流,就會被無情淘汰。
隨后,互聯網思維發生變形,演變成價格大戰。國產手機掀起了一場比參數、比配置的“軍備競賽”,一打就是5年。到今天,這場戰役已無以為繼——消費者對配置大戰身感麻木,對價格大戰興趣索然。
“高性價比”曾被譽為小米的核武器,憑借這一優勢,它一度攻城拔寨,所向披靡。但今年, 8000萬部出貨量目標,成了其不堪承受之重。盡管雷軍最近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說,出貨量不重要了。但外界認為,小米單一的線上渠道,已經遇到了天花板。能否打破這個瓶頸,關鍵得看零售渠道的表現。
智能手機發展到今天,基本上處于配置過剩,光靠配置的堆砌,已經造不出好手機。從國產手機行業來看,2015年沉迷比參數的手機企業,失意者大多數。大可樂手機倒閉,天語手機發不出工資,聯想手機巨額虧損,而部分互聯網手機賣得越多虧得越多……不想辦法跳出這個紅海,最終會淹死在這個漫無邊際的紅海之中。
年輕一代手機用戶,不是喝腦白金長大的,“洗腦術”和“耍猴術”對他們不管用。相比冷冰冰的配置,他們更渴望贏得尊重。
相反,重視零售渠道的手機企業,今年業績表現搶眼,華為、vivo、OPPO和金立,不僅完成了年度目標,利潤也較為豐厚。華為手機的利潤,據透露預計超過100億元人民幣,而vivo和OPPO的利潤,均在10億美元左右。金立雖然沒有公布具體的利潤,但其董事長劉立榮近日稱,公司過得不錯。
12月22日,華為宣布在今年已經賣出1億部手機,提前完成了年度銷售任務。華為的出色表現,與零售渠道的出色表現不無關系。從2013年開始,華為逐漸開始擺脫對運營商渠道的依賴,投入大量的資源用于發展零售渠道。到今天,華為手機已經建立起了星羅棋布的零售渠道,與vivo、OPPO和金立一并成為零售渠道做得最好的國產手機。
日前,金立集團與迪信通(有1700多個連鎖直營店)簽訂了2016年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明年整體大盤合作目標銷量為100萬部,合作網點增加到2000家。而在2015年,這一數字約為50萬部。這意味著,零售渠道還有更大的市場空間可以挖掘。
業內人士透露,今年開放市場表現搶眼,呈現上升趨勢,線上則面臨天花板。現在,消費者對互聯網上搶手機的熱情在消退,他們更喜歡身臨其境的體驗。迪信通總裁金鑫說,零售市場能給用戶更佳的體驗。顧客到店里來干什么?他為什么要到店里?回答好這些問題,零售渠道大有可為。
事實上,互聯網手機也意識到了傳統渠道的重要性。今年上半年,樂視與迪信通達成合作,樂視的手機進入迪信通連鎖賣場銷售。
5年前小米誕生,用電商模式攪得手機江湖頗不平靜?;ヂ摼W思維、價格戰、性價比打的不亦熱乎。但是現在線上遭遇天花板,手機江湖線下決定生死,洗腦和耍猴不管用,國產手機開放市場決生死。【責任編輯/周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