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陶力,易佳穎
在長達近八年的對立之后,馬化騰與馬云有望一笑泯恩仇。

7月14日,據媒體報道稱,阿里巴巴和騰訊考慮相互開放生態系統,雙方都在分別制定放松限制的計劃。阿里巴巴的初步舉措可能包括將騰訊的微信支付引入淘寶和天貓;而騰訊可能將允許阿里巴巴的電商信息在微信分享,或者允許微信用戶通過小程序,使用阿里巴巴的一些服務。
如果這一消息最終落地,無疑將是兩個巨頭的“世紀”握手,對行業也有著絕對重磅的深遠影響。
2013年11月22日,手機淘寶正式關閉微信跳轉至淘寶頁面的通道。在微信點擊相關鏈接后,頁面將自動跳轉至下載安裝頁面。而就在不久前,微信封殺了有關阿里“來往”的鏈接。此后,在各自生態閉環內,雙方旗下都長出了互相對立的各種子業務。
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家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均表示不予回復。
事實上,這一舉措應該是配合國家反壟斷政策的落地,也是用戶能感知到的互聯網重大轉變。據悉,現在兩家公司正在分別制定放松這些限制的計劃。打破對立,可以讓互聯網用戶的生活更方便,也有助于行業更加充分的競爭。
反壟斷下的“和解”
就在一周前,7月7日《半月談》雜志發表評論員文章《霸氣滋戾氣:超級平臺扼殺了什么》,文中指出,個別超級平臺企業根據自身制定的所謂“外部鏈接內容管理規范”,對用戶行為進行“合規審查”,表面上屬于平臺自我治理,實際上是有選擇性地管理社交產品規則,優待自家產品,屏蔽其他平臺產品。
幾乎是同一時間,7月8日監管部門對互聯網行業 22 起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件開出罰單。其中涉及阿里巴巴 6 起,涉及騰訊 5 起,這些案件均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二十一條,構成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評估認為不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同時,市場監管總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四十八條、四十九條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對涉案企業分別處以 50 萬元人民幣罰款。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計算,阿里巴巴被罰 300 萬元,騰訊被罰 250 萬元。雖然一起案件50萬元的罰款數額相對于企業規模而言影響幾乎于無,但實際上這是執法機構對每個申報義務人的違法行為進行的頂格罰款處罰。
再加之前由于阿里違反了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禁止性規定,監管部門對阿里“二選一”行為作出的處罰決定,不難看出,今后的反壟斷監管將會形成常態化趨勢。
當下,在反壟斷的高壓之下,阿里系與騰訊系的相互打通成為了必然選項,相信很快用戶就能自由地在微信上可以分享淘寶天貓的購物鏈接,在淘寶上也可以使用微信支付。這對消費者無疑是利好,選擇權得到更充分的尊重。
誰更受益?
從2013年起,騰訊與阿里巴巴兩大互聯網帝國便開始各自圈地建高墻,阿里系不能使用微信支付,微信則禁止分享阿里系的各種鏈接,各自形成了所謂的“流量閉環”。相互阻隔的背后,是在越來越多的陣營貼身肉搏,如美團與餓了么、優酷與騰訊視頻、釘釘與企業微信、支付寶與微信支付、淘寶與拼多多……
巨頭之下,創業者更多時候是在夾縫中喘息,生態的開放將給行業帶來新的流動機會。
此前,淘寶特價版就曾確認將要上線微信小程序,被認為是在特定場景下將支持微信支付的開創之舉。對此,阿里方面表示已經向騰訊相關部門發起申請流程,目前還未通過審核。
隨后,騰訊官方在談及是否會與中國其他經濟生態體有更多的合作空間時,回答稱,騰訊的整體原則是開放的,“我們擁有一個開放的平臺,鼓勵與其他所有平臺合作。作為平臺運營者,我們需要考慮到用戶體驗以及保護用戶隱私。”
而此次的互相打通,是更深層次的互動,對雙方而言,卻是有利有弊。阿里系可以收獲垂涎已久的騰訊社交流量,對于天然依賴流量的電商業態來說,微信平臺無疑是巨大的潛在轉化途徑。
但是,在移動支付方面,微信支付可能借此剝奪支付寶的份額。這對于阿里巴巴來說,無疑是兩難的選擇。
接近雙方的知情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阿里巴巴有可能在部分不產生收入的App里,先開放微信支付,比如淘寶極速版或者淘寶特價之類的產品。過去多年,阿里巴巴已經擁有了成熟的商業模式和收入,而且絕大部分收入來自廣告,如果打通生態無疑是割自己的地盤。“品牌或商家會建立更多的私域流量,并加大外部流量的導流,這無疑是對阿里巴巴廣告業務的挑戰。”
拼多多的失落
無論最終的開放能走到哪一步,但打開藩籬,對于開放的互聯網世界都是一件好事。只有開放的市場,才能真正推動數據生產要素的進步和共享。但雙方的“自愿和解”也將伴隨著追求彼此利益最大化,從而影響到兩大巨頭生態中的其他企業。
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或是拼多多。受該消息影響,拼多多股價開盤后一度大跌至5.9%。資本市場的擔心在于,阿里和騰訊的全面打通,會拉平社交電商領域拼多多的流量優勢。
畢竟,在過去多年,便捷地在微信場景下進行鏈接直跳轉是拼多多的優勢,甚至可以在整個微信的環境下完成購買。2015年9月,拼多多正式上線。不到一年后的2016年7月,騰訊、高榕、新天域1.1億美元B輪投資拼多多。
拼多多將游戲與分享的理念融入電商運營中,由用戶向微信好友發起邀請,與他人等拼單成功后,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所有商品,同時也通過拼單了解消費者,通過機器算法進行精準推薦商品。
目前,拼多多用戶對于微信路徑的依賴有多強尚不得而知。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會有更多的平臺加入,在微信上實現從社交推薦、種草到購買的專屬流量,微信將不再成為拼多多的福利,而是將普惠所有平臺。這意味著,拼多多需要尋找新的核心競爭力。
至于其他巨頭企業,也將進入一場巨大的變動中,字節跳動、京東、美團、滴滴、蘇寧等都將在新一輪被反壟斷拉平的流量紅利之下,面對新的生存競爭。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唯有開放,才是互聯網的底層精神。畢竟,沒有誰可以改變潮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