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至今,提振消費以擴大內需成為各省市工作的重點之一。有哪些地方政府發放了消費券?我們做了大致的梳理。
3月2日,濟南宣布發放2000萬元消費券,成為第一個開啟消費券模式的城市。近一個多月來,截至4月22日,約有25個省(直轄市)發放了消費券。其中13個省市發放消費券總額過億元,浙江省以46.47億元位居第一,湖北省以23.68億元、廣東省以9.76億元位居第二第三。

除了以省一級的消費券,還有97個地級市(區)發放了消費券。其中浙江有11個地市發放了消費券,山東則有10個地級市發放。
注:僅統計地級市數量,若該省無地級市發放消費券而以省為單位發放消費券則不計算在內。
杭州市給在杭人員發放16.8億元消費券曾引起網友們的羨慕,紛紛表示“要連夜趕往杭州”。然而杭州并不是浙江省內發放消費券金額最多的城市,排名第一的是溫州市,總額高達18億元,且單個價值68元的券包,相較于一般20-50元的券包來說也更豪氣。
除此之外,還有臺州市的3億、寧波市的2.5億、紹興市的1.8億、衢州的1億、嘉興的2億……同時,浙江省內部分地級市還面向低收入人群通過購物卡及現金的方式定向發放購物券。
各地發放的消費券能用于哪些領域?從消費券的類別來看,28.02%涉及餐飲業,其次是文旅業,占比達20.33%。同時,零售、體育、住宿、圖書、生活服務等也是此次消費券發放所涉及的行業。

比如,江西省文旅廳面向江西籍居民發放20萬張面值50元的電子消費劵,并在此基礎上全省試行周末2.5天彈性作息以促進文旅消費;重慶市巫山縣依托文旅惠民季送出1200萬元消費券的同時,還推出“1元暢游巫山”幸運游客抽獎活動;貴州全省420家A級景區門票全免,更是前所未有的力度。世界閱讀日,鄭州市面向全體在鄭人員發放1000萬元圖書類消費券,其中包括200萬元線上圖書消費券,在3秒內被搶空。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省市針對汽車開設了專項補貼,其中合肥市和福州市各發放汽車專項補貼3000萬元,深圳市寶安區為在該區內買車市民提供最高1萬元的補貼。
從消費券發放的渠道來看,微信和支付寶最為熱門。不少地方政府與支付寶開展合作發放消費券,其中就包括全國地級市中發放消費券總額最高的武漢。從4月17日起,武漢市通過支付寶等平臺發放23億元消費券,其中5億元為政府出資,剩余18億元由平臺匹配。
注:“微信”包括微信支付、公眾號、小程序;“官方渠道”包括政府官方App、網站等各類平臺。
除微信和支付寶外,此次消費券也通過政府官方App、政務網站和應用程序等在內的官方渠道發放。例如南京市民需通過政務APP“我的南京”參與線上登記,以獲得總額高達3.18億元的消費券搖號資格;海南省于4月20日上線的“消費一碼通”程序,成為3000萬消費券的發放平臺,用戶登錄后每人可領取210元的消費券大禮包用以線上購物和實體店付款。
由于多數消費券發放至餐飲及文旅領域,美團、餓了么、大眾點評與攜程也成為不少此類消費券唯一的發放渠道。
除各地政府之外,不少企業也借機加入到“發券”的大潮中,目前發券的企業集中在家電與購物零售行業。

全國各地的消費券,其目的都是想通過消費刺激政策,提振消費者和商家“雙向”的信心。自2014年以來,消費已連續六年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2019年,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8%,拉動經濟增長3.5個百分點。

但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今年1-2月份,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5.8%,雖然較1-2月呈現收窄趨勢,尚未呈現強力反彈趨勢。相信接下來的紅五月,將被各地寄予提振消費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