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昆仲關注的“投資跑道”:第一是新市場,國際市場與農村市場;第二是企業互聯網,交易型B2B、企業服務SaaS等等;第三是一些垂直行業,像移動醫療、教育培訓;第四是技術創新,比如說大數據、人工智能。
復星昆仲資本簡介:復星昆仲資本是復星集團旗下的高科技風險投資基金,管理著一支2億的美元基金和一支8億的人民幣基金,主要關注的投資領域包括金融、醫療、O2O、在線旅游、在線教育、中小企業服務等。目前共計投資41個項目,主要在Pre-A、A、A+、小B這幾個階段。
與王鈞約在酒店咖啡廳的見面是在深夜11點,彼時王鈞剛從機場趕來,如今復星昆仲已在北京、上海、深圳以及硅谷均設立了辦公地點,高強度的出差往返對于王鈞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
和王鈞交談是非常輕松的一件事,作為一名投資人,王鈞的確十分健談,言語的風格很是風趣幽默,絲毫沒有大佬所謂的距離感,經過簡單的相互介紹得知王鈞是東北老鄉,并且和我一樣都是計算機專業出身后,我們便從王鈞早期的職業生涯開始聊起。
從“碼農”到投資人
王鈞1995年從北大畢業,之后就去了美國,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Oracle的互聯網部門做產品研發和產品管理,在那里王鈞一呆就是6年,直到2003年離職去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攻讀MBA。畢業后,王鈞加入了亞馬遜的AWS部門。當時正是中國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期,王鈞開始有所察覺,于是在2005年底,他離開了亞馬遜,回到國內加入了麥肯錫中國。
“像我這種洋插隊十年兩眼一抹黑回來的,麥肯錫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幫助你快速進入到國內的商業環境,麥肯錫的人脈網絡很強悍,你會看到基本上每個團隊都有在麥肯錫做的不錯的合伙人,另外麥肯錫的品牌對我日后的幫助還是很大的”。
“所以說您之所以后來進入投資行業也是和麥肯錫的這段經歷有很大關系?”
“其實做VC這件事真正還是跟我原來學計算機、在灣區、硅谷受到美國當時的創業文化影響,當時大家都喊著要改變世界嘛。所以說從根兒上講還是跟美國這些IT公司、創業企業混的時候感觸更深”。王鈞回答道。
在麥肯錫的兩年,王鈞快速的摸清了國內的商業模式,于是抱著出去闖闖心態,王鈞在2006年底離開了麥肯錫。“當時的確是沒有找到特別好的startup(創業公司),結果因緣巧合,就進入到鼎暉創投了。其實當時大家都是有點小夢想的,因為趕上一個特別好的時候,那時我們和國內的幾家主流VC基金差不多是同時起步。”
王鈞說自己在鼎暉投資的案例不多,但實際上他的命中率很高,像王鈞投資的漢庭、學大教育、保利協鑫都已成功上市,風行在線也被百事通等并購了。他說這和鼎暉創始人老吳(吳尚志)的性格有關系,鼎暉整體的風格比較穩健。
學大上市前險些賣給新東方
說起學大教育,王鈞多少有點感慨,學大是王鈞在鼎暉投資的第一個案子,并且王鈞后來還親自出任了學大總裁并帶領公司成功在紐交所上市,所以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學大這個案子是王鈞感情最深的。
說起王鈞加入學大的契機,實際上是當初學大上市遇到了困難,當時董事會的計劃是想上A股,結果證監會和教育部表示學大是個有公益屬性的公司,不予上市批準。所以當時董事會也存在爭議,有人提議賣給新東方,“的確,賣給新東方是一種選擇,當時也確實能賣一個好價錢”,王鈞回憶道,“可幾位創始人當然想獨立發展繼續把公司做下去,不想就這么放棄了”。于是按王鈞說的,自己就在這個時候進了公司,出任公司總裁并負責公司的重組赴美上市計劃。美國當地時間2010年11月2日,學大教育正式掛牌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為彼時中國赴美最大的教育類IPO。
“現在哥幾個混的都不錯,我07年剛投學大那會(學大)才1000萬收入,直到10年上市學大已經是十多個億的收入了,所以說這個案子我還是真的很有感情的。”王鈞笑著說道。
然而“愛折騰”的王鈞絕不會就在此止步了,2012年1月12日,學大教育對外宣布公司總裁、董事王鈞由于個人原因追求其他興趣而辭職。
沒錯,王鈞又回到VC行業了。
與郭廣昌相識,成立復星昆仲資本
王鈞并不是因為受到郭廣昌的邀請才離開學大的,那是之后的事情,王鈞所說的“其他興趣”指的就是做投資,這才是他真正喜歡的。王鈞回憶起在學大做總裁的時候,基本的生活方式就是從早上9點開會到晚上9點然后一周重復六天。于是從學大出來后王鈞就開始和原來鼎暉出來的幾個兄弟一起合計做一個基金。
王鈞與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是在12年秋天接觸的,當時郭廣昌想成立一只專投早期項目的VC基金,而彼時復星集團的CHO剛好又是王鈞之前的同事, “當時也在跟很多家在聊,不過談來談去還是覺得復星這邊最靠譜。”王鈞告訴億歐網。
說起復星集團的戰略,郭廣昌曾對王鈞表示,“你是做VC的,集團不會告訴你、干預你去做什么事,復星昆仲存在的價值是告訴我未來在哪,我寧愿承受折一兩個案子,但我要知道正確的方向。”所以此前也有人將復星昆仲比作復星集團旗下的“特種兵”、“先鋒部隊”。
提到郭廣昌的時候,王鈞說自己得恭維老郭幾句,“老郭這年頭了還從早忙到晚,經常還十一二點開投決會,也就是說奮斗的精神還在。”他個人也比較認同郭廣昌投資的大思路,“老郭的投資視野相當寬廣,buyout(并購)也搞,二級市場也弄,所以說他對行業信息還是十分敏感的。”
于是在2013年初,復星昆仲資本正式成立。最終選擇了復星,王鈞表示不僅是因為郭廣昌的投資視野,也是很看重復星在行業內的品牌、產業深度,這些對他后期的投資幫助還是很大的。
關于王鈞本人于復星昆仲資本的創業故事就先說到這里,下面是王鈞對行業的一些觀察與思考,為了保證王鈞的原意,我將這一部分處理成了問答的形式。
復星昆仲資本的投資理念
億歐網:您怎么看待VC這件事情?
王鈞:VC這件事不是靠算賬的,實際上是賭信仰的,就是你究竟相不相信這個事能跑出來。上一波VC做的好的都是往死里賭電商的,那會兒甭管是阿里還是京東都虧的厲害,但有些機構就是能認準了一直往里砸,結果事實證明還是不錯的。
其實當時在鼎暉的時候我們也討論過,就是說中國的環境,零售究竟能不能跨越線下的大發展階段,直接跨入電商階段,當時大家持有不同意見,因為實際上如果對標美國的話,美國是經歷了線下大發展之后才迎來了電商階段。不過最后事實證明在中國,電商等于是跨越了線下直接高速發展,尤其是在二三、四線城市傳統零售不發達的地區特別明顯。
億歐網:那您擔心投錯案子嗎?
王鈞:說實話做VC其實不怕投錯一兩個案子,最怕的是賭錯方向。05年的時候清潔技術如日中天,一個大的主題就是說環保,讓世界更美好,像當時太陽能、風能,你說牛逼不牛逼,然后08到09年融了很多錢,當時很多基金都玩命賭在那一條道上,到最后死了一大片,所以絕對不能有跑道性的錯誤。
現在時代不一樣了,06年投資的主要是大消費,像酒店、旅游這些,現在創業沒有一些技術、模式上的創新沒法弄了。那會國家GDP閉著眼都漲10%,你一個牛逼的公司不漲個20%-30%都不好意思說話,翻番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現在這個情況變化蠻大的,現在整個經濟都在往創新上轉,所以復星昆仲很大的程度上在投創新,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和產業有深度結合的,現在是“+移動互聯網”,像金融保險、醫療健康、教育培訓、文化體育這些產業都是慢熱型的,但都有一定壁壘,而且是巨大市場。
億歐網:那么復星昆仲都劃了哪幾條“跑道”呢?
王鈞:“一個是新市場,國際市場與農村市場。說白了就是國內不行了搞國外,城市不行了搞農村;第二個就是我們說的消費互聯網搞不動了搞企業互聯網,交易型B2B、企業服務SaaS等等。第三、就是一些垂直行業像移動醫療、教育培訓,你說現在誰牛?像我們投的掛號網現在算估值高的了,那不也才十幾億美金么。四、技術創新,可能未來是個長線的創造價值的東西,比如說大數據、人工智能這類。
億歐網:今年to B市場看起來非常火,浮在面上的投資案例就有100多起,您覺得to B市場可能產生或已經存在了一些泡沫了嗎?
王鈞:這個事情我是這樣看的,企業成長發展都有個S曲線,很多創新的東西在市場上被接納都有個明顯的周期,往往是容易短期被高估,長期被低估。我們從13年就布了很多移動互聯網的事,我個人是很堅定的相信中國的中小企業服務訴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是會爆發的,就是看你能不能catch住這件事。又比如說O2O,其實長線來說我是看好懶人經濟、共享經濟這件事的,只不過前一陣炒得太兇了,死了很多企業,不過等優勝劣汰死的差不多了,O2O這件事長線會發展的很好,同理B2B、企業服務也是一樣。
億歐網:那您認為明年的B2B市場熱度會有所減少嗎?
王鈞:現在B2B往上走的很快,你要說會不會往下走,我覺得肯定會有個過濾的過程,不過具體這個時間是明年年中還是后年年中我也不知道,誰也沒法去預測的那么準。但最近確實有很多基金,比如說我最近參加研討會的時候,我說你們都看什么呢,都說企業互聯網,to B的春天來了,但確實有個過熱的風險。
億歐網:現在市場上有一些基金是跑量的,感覺復星昆仲的投資風格還是偏穩的,關于這一點您怎么看?
王鈞:這個其實你要看跟誰比,大家策略不一樣,跑量有它的好處,因為它不太容易MISS,不過這么玩,撒的廣的同時回報不一定會那么高,所以我個人覺的VC這件事還是得有點判斷和立場的,想想自己是否確實能幫到創業者,對投的事更認真負責。我們現在投資理念就是盡量掙我能掙的錢,換句話說有些行業我確實能搞得明白,而且有這方面資源的,然后去抓住這個行業目前TOP的企業去投。
億歐網:您認為傳統企業轉型、創新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
王鈞:我覺得傳統大企業想做體系內創新其實是非常難的,核心的問題還是他最大的結構性的劣勢, “左手打右手”,或者用老周(周鴻祎)的話說叫“揮劍自宮”。包括原來我自己管企業是時候也是,你說你要做在線教育,回過頭來真是會影響收入利潤的呀,影響收入利潤就會影響股價,影響股價股東、董事會是會跟你拼命的呀,所以說我現在還是比較看好增量創新的,包括我們現在合作的很多大的企業都是這種所謂的4-3-3的模式,團隊占40-50%,出資方占20-30%,資源方占20-30%,就是說你把一些好的項目拿出來單獨孵化,這樣成功的概率會高些。
億歐網:您覺得VC行業是否也需要有一些創新?
王鈞:肯定是需要的,只不過現在有些是小的忽悠式的創新,有些是實在的創新。回到這個問題的本質,VC為什么能掙錢,從大邏輯上講,一個是掙判斷力的錢,一個是掙幫助企業成長的錢,所以無論你怎么創新,包括組織形式、激勵機制、融資回報、分配的創新,從根兒上離不開這兩點:第一是你有沒有行業洞見,是否真的能集結一幫牛逼的創業者。第二是真能實質性的幫到企業的忙,能讓這些企業在你的幫助下,比如說幫企業找錢、找人、或者是企業成長規范化、上市,這個東西最后總會變成收益的,返給我們LP的。
億歐網:最后一個問題,您如何看待創業者和投資人這兩個角色,在您的內心更希望成為一名企業家還是投資家?
王鈞:“實際上在我人生的這個階段也是創業者的角色嘛,復星昆仲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在創業,我覺得我做venture這件事的確是真有興趣、喜歡做的事,可能會一直弄下去的。駕馭公司有駕馭公司的樂趣,做VC有做VC樂趣,因為確實好玩嘛,跟年輕人打交道,學習新東西,而且也的確能創造一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