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統一的共享單車停車區域,整潔的汽車站,翻修一新的平坦路面……近日,由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生活環境整治指揮部牽頭,向數十家媒體展示了昆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城管成效”。據了解,創城工作開始以來,生活環境指揮部開展了20項具體整治工作,涉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共享單車,因其便捷、環保的特點,受到廣大市民的青睞,但自從共享單車進入昆明以來,占用機動車道、盲道亂停亂放的現象屢見不鮮。
據城管部門統計,目前3家共享單車企業在昆明投放了約15.5萬輛共享單車。同時,由市城管執法局牽頭,市公交集團主建的公共自行車建設也在加速推進中。
11日上午,記者來到環城南路與北京路的交叉路口,人行道上,共享單車整齊地停放在劃定的區域之內,市民有序地從區域內取用、停放自行車。“昆明各轄區和共享單車經營企業,已經開始協商劃定專門停放區域停放共享單車,劃定區域同時也可以停放市民自有的單車和電動車。”生活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據了解,這樣的劃定區域目前在官渡區已經有355個。
市城管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共享單車運營管理人員不足的問題,昆明市創新舉措,讓全市2000多名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員以及志愿者參與共享單車的管理,協助共享單車企業規范停放,為市民低碳、綠色出行保駕護航。同時,昆明還將根據一定的人口車輛配比,控制共享單車數量,不會讓共享單車泛濫成災。為加強對共享單車的長效管理,市城管執法局還會同有關部門擬制了《昆明市關于鼓勵規范共享單車發展的指導意見(試行)》,現正在征求各相關單位意見。
西部客運站是云南省最大的汽車客運站,平均每日客流量為6000人—20000人。過去,小攤販、小廣告、黑車黑摩等成了旅客對這里的印象。如今,這些現象已難覓蹤影。
11日上午記者來到西部客運站看到的是干凈整潔的廣場、有序停放的車輛、戴著紅袖套的治安志愿者。馬街城管執法中隊中隊長李浩南介紹,自創城工作開展以來,西山區城管局加大了對西站站前環境的整治力度。西山區城管局與馬街街道辦事處協力,將西站旁的一個停車場改造成為了引攤入市點,引導小商小販入駐經營,目前五分之二的攤位已有商戶入駐;針對散發小廣告的現象,通過工作人員現場進行教育勸導的方式,共清理178起。
市城管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5月1日,共開展聯合執法行動180余次,整治占道經營4萬余起,取締流動攤販2萬起,整治夜市燒烤攤5400余起。為了給流動攤販等個體經營者生存空間,市城管執法局督促轄區堅持在合理地點實施引攤入市,引導流動商販進點規范經營,目前已建立引攤入市點30余個。
在新園路口停著兩輛巨大的瀝青車,盤龍區道路的修補工作正在有序進行。過去布滿“補丁”的道路,如今已經覆蓋上了一層平坦的新瀝青。盤龍區道路橋梁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符合昆明市創城的道路設施標準,這樣需要整治的道路在盤龍區內還有51條,目前已經完成了70%。
記者從市城管執法局獲悉,創城工作中,城管部門對全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道路、路面、人行道破損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展開了全面整治。截至5月1日,全市各道路行政主管部門共對587條道路路面、路緣石、人行道進行了維修整治,更換隔離墩2000余個,拆除違章接坡、私設道路障礙物800余起。同時針對盲道、無障礙設施占用的實際,加大了盲道治理力度。對12條道路進行了無障礙設施改造,326個無障礙設施被占用現象進行清理。下一步,還將對機動車、非機動車占用盲道和人行道現象進行集中整治,切實解決無障礙設施被侵占問題。為做好道路照明工作,還對移交管養的9.5萬個路燈進行檢查維護,確保亮燈率達到了99.75%。6月30日前,將對171條有燈不亮和102條有路無燈的道路進行亮燈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