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活動上,有年輕人走過來恭敬地對徐小平說“徐老師,謝謝您當時投我,現在公司發展很好,已經估值x億”,徐小平一臉茫然地看著來人說“啊啊,不客氣。我投過你是嗎???”
這個坊間流傳的場景,更像是一個段子,雖然徐小平本人從來沒有證實過真有這樣的故事發生,最起碼也是有夸張和演繹的成分,但無疑,人們寧愿相信,徐小平,這個“最受創業者喜愛的天使投資人”就是這樣可愛地對待創業者的。用他的話說,“這是一群可愛的靈魂!”

深夜11點、12點、凌晨一點,徐小平的家里,創業者滿懷激情地講述創業計劃,徐小平聽著聽著便開始激動地手舞足蹈,然后幾乎是一往情深地對著創業者說“這是一個讓我激動到流淚的項目,這是一個有可能顛覆BAT的偉大的項目??”。
年輕的創業者從他家離開,走在CBD的街頭,深夜的月光下映照出年輕面龐的幸福和神往。滿血沸騰!剛剛被激蕩過的心臟正在狂野地奔跑!
這里真的沒有演繹,這樣的故事發生的頻率極高。以至于記者采訪到的徐小平投資的每個創業者幾乎都會講述這個非常相似的情景。
從徐小平家里走出的有聚美優品的創始人陳歐、世紀佳緣的創始人龔海燕、蘭亭集勢的創始人郭去疾、有找鋼網的王東、蜜芽寶貝的劉楠、一起作業網的劉暢、我愛小城的陳郢、億航無人機的胡華智??
支持創業創新,死而不悔
徐老師很活躍。在日前真格基金成立四周年的年會上,他一會兒跟舞蹈演員熱舞,一會兒參演話劇,同時還用相當夸張的近乎詩朗誦的語調來發表《致未來中國的青年領袖》。臺下的80后、90后創業者們以一種欣賞,還加一點驚嘆的目光看著眼前這個可愛的老男生。笑聲不斷。所有人都很happy!

創業者心的徐小平永遠是這樣激情澎湃的
“公雞下蛋,熊貓習武,徐小平跳芭蕾,一切皆有可能!”
“We are losers,But we are brothers!”
徐小平用了大量的篇幅講述他和王強“難兄難弟”的關系。事后,他向記者解釋,實際上他是花了三個月的時間親自準備的這次的發言稿。
“我沉浸在一種復雜的感受中。因為我知道,這與其說是對一個成語的翻譯,不如說是對我此時此刻心境的解讀。”
據徐小平回憶,2006年新東方上市后,功成身退的他和王強等于是失去了工作,當時心情是孤獨、無助和痛苦的,甚至一度覺得自己無用。那時候也沒想好未來的方向。徐小平在東方廣場花200萬租下辦公室打算做留學咨詢公司,而王強甚至想去羅馬學習拉丁文。
曾經滄海難為水!對當年已經50歲的徐小平來說,新東方是珠峰,從珠峰上下來再創業的他一度是迷茫的。他想起許多年前的日本電視劇《阿信》,以前他曾經和太太在家模仿過《阿信》里面一個被太太離婚男人的話“男人如果沒有事業,還有什么魅力呢?”。
“每個人的出發點都是來自內心深處強烈的驅動。”他渴望找到繼新東方之后的另一番事業。有一點始終是沒有變的,如他的搭檔王強所說,小平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和“最優秀的青年人在一起”。從在北京大學執掌團委文化部、到新東方做留學咨詢,到2006年開始做個人天使繼而成立真格基金,這個脈絡從來都是統一的。
徐小平最終選擇了以做天使投資人的方式作為他在新東方事業的延續。但,當年的現實情況是,別人根本不懂他在做什么,甚至覺得這是一件扯淡的事情。而他最初投的幾個項目也夭折了。坊間流傳著另一個段子,徐小平的一個朋友和他一起做投資變成了千萬富翁,而這個人原來是億萬富翁。
這個聽起來有點夸張的故事在今天看來讓人匪夷所思,因為,僅僅數年,時代已經發生了巨變。“圖書城演變成了創業大街。十年前考研熱,五年前考公務員熱,現在是創業熱潮襲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今天這個社會最大的時尚。“這將是改變歷史、創造未來的一股熱浪!它將決定中國經濟最后的轉型,實現個人夢想到完成國家民族夢想的最后的搏擊。并最終實現中國崛起和民族的偉大復興。”徐小平激動地斷言。
“創業創新這個事不能太冷靜,要有信念,有激情,死而不悔!”
說徐小平“瞎投”是對我的Zan美
“有一個創業者,沒有在國外讀過書,居然做到了一家美國著名公司里面最優秀的員工。幾年前,他來找我,我一下就被他的講述震撼了,當場就定了投幾十萬美金,估值800萬美金。后來他在斯坦福讀MBA,拿到學位的同時又拿到1000萬美元A輪,最近剛剛完成6500萬美元的B輪。當時他的一席演講至今讓我想起來還會覺得震動。被一個人的智慧刺激后大腦會分泌一種東西,這是被科學證明了的。”
這個項目就是楊文杰和他創辦的EverString。楊文杰畢業于上海交大,在美國工作了幾年。拿到徐小平投資后,在斯坦福邊讀MBA邊創業,最終還把他在美國公司工作的老板拉進來投資、把美國的主管拉進來為他工作。6500萬美元,據說是2015年全球范圍內最大一筆投向企業應用軟件的投資。徐小平說,不投這樣的人投誰?
類似創業者的故事不在少數。徐小平還專門講了一個名叫陳郢的創業者的故事。幾年前作為哈佛商學院頂級榮譽貝克學者獲得者的陳郢,可以找到地球上最好的工作。但他卻選擇了創業,來真格尋找投資。他想做農村電商,徐小平當時并不認可這個模式,但他認可陳郢這個人,還是決定投這個人。
去年春天,在艱苦地摸索了三年之后,陳郢告訴徐小平他找到了更明確的方向。聽完他說的模式,徐小平覺得現在他的機會來了。“當時我在紐約, 當即打電話給團隊成員,讓她給陳郢追加十幾倍于我們天使額度的投資。”今年春天,陳郢的“我愛小城”得到一家著名互聯網企業的戰略投資,估值幾億人民幣。
陳郢對記者說,在他眼中徐小平不太像投資人,而更像一個人生導師,同時也是可以平等交流的朋友。而在另一個創業者小恒水餃的創始人李恒心中,他和徐老師的感情就像孩子對父親一樣深。他告訴記者一個“秘密”,徐老師是小恒水餃的獨家品味官,他幾乎每天都會吃小恒水餃,而且以他自己作為消費者的身份監督餃子的質量。
在徐小平位于國貿附近的家里,幾乎每天都有創業者出入,不論是受到鼓勵,還是得到指點,或是午夜長談,或是把酒言歡,他總是以他那有點夸張的表達方式,讓來人感覺到滿滿的“溫暖”,然后如同打了雞血般亢奮著出發。據說徐小平還曾把另一套私人的房子借給創業者居住,兩套房子離的很近,那個創業者便經常到家里找他聊天,他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資訊和行業信息,在徐小平看來,他簡直是“賺大了”。
都說做天使投資是九死一生,失敗、血本無歸是大概率事情。用紅杉資本沈南鵬的話說,如果失敗率低于75%,你就不會做得很好。但現在,來自公開披露的數據,真格的失敗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多。徐小平不知道,這應該是個讓他高興的數字,還是相反。
其實每一次失敗都是心痛的,“就算是只損失10萬塊,也夠我吃十幾年盒飯的。”徐小平再以有點夸張又可愛的口吻對記者說。但一轉眼,當一個讓他激動的項目和人出現時,“盒飯”早就拋在了腦后,一個可以想象的畫面是,他真的流著眼淚和創業者惺惺相惜“這是一個讓我激動到流淚的項目??”
徐小平要求他的團隊“絕不能讓一個創業者來三次之后空手而歸”。 真格投的項目中一半以上是第一次見面就決定投,頂多見兩次。“如果見一次面不能對一個人的優秀與否做出判斷,就不要混這個圈了”。在徐小平看來,讓人家來很多次而不投,是對他人時間精力和尊重的濫用。“我會感到如果傷害到他們的創業熱情,是一種犯罪。”說這話時,徐老師情緒激動。
對于本刊記者的直面追問“您的投資是否過于感性?是不是由團隊成員補漏?”他的回答斬釘截鐵:“說徐小平‘瞎投’是對我的Zan美”。 因為,“我每天都被創業者感動著,惟一的遺憾是沒辦法投的更多。”
他承認,真格現在有非常好的團隊,每個人都有一方絕技。他也要向團隊成員學習,學習他們對產業模式和特定領域獨有的判斷力。徐小平說在團隊內部鼓勵大家提反對意見,甚至呼吁大家反對他,這也是為了規避思維的盲點。但他始終堅持,對創業者的尊重是第一位的,天使投資,歸根到底投的是人!
獨家秘訣:只選賽手
感性歸感性,誰說徐小平沒有方法論?
人們發現,無論是早期的個人投資,還是后來的真格基金,海歸創業者始終是徐小平和真格團隊的重點選擇。早期曾在新東方做過老師、現在作為熊貓資本創始人的李論這樣分析:徐老師的選人標準其實很有邏輯。第一,這些人大多畢業于中國的名校,說明他們的學習基礎扎實、智商高;第二、從中國去美國留學發展,說明他們有足夠強的能力;第三、放棄美國的生活回中國創業,說明他們有野心;有了這三點等于已經鎖定了一個相對可靠的范圍,而且等于是別人早就幫你篩選過了的。
“我們只選賽手,這是我引以為豪的,也是造就我第二次創業還算成功的獨家秘訣。”
所謂只選賽手,通俗地說就是看人,看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和影響他人的能力。也可以說是看一個人的學歷、經歷和魅力。“一個創業者的項目有問題是可以修正的,但是人有問題往往很難改變”。
“創業是一個人人生才華的總爆發。她需要一個人綜合能力的展示。這種能力包括他的學識、素養、親和力、影響他人的能力,等等”。
“我認真地建議創業者的BP一開頭就寫團隊,我們每天看200封BP,首先都是看團隊。”
“看人就猶如X光,要能看到凡人看不到的東西。也可以說它需要人生閱歷的雷達才能精準地發現目標”。
“我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動。我對人才的標準是世界級的標準。”
“我們會給青年人按優秀程度評分,過及格分,可以投100萬。”
或許這就是傳說中的“徐氏人臉識別”?徐小平還給記者講了一個好多年前去外地旅游時請道士算命的故事,他笑說他的工作“和道士有點像”,都是通過看現在預測未來。X光機也好、雷達也好,都是高科技。不排除有偏差的時候,但總體是可控的。
除了“識人”,其實小平老師還有個更重要的工作是“幫人”。前面講的見面不識創業者的段子之所以聽來不那么可信,也是緣于此,這不合他的風格。
采訪的時候正趕上徐小平著急地處理一個創業者公司棘手的事情,這個公司由于忙不過來竟然剛剛拒絕了來自BAT的訂單。這個消息讓徐老師有點惱火。“他們現在都還只是獨角獸的胚胎,稍不留神就可能夭折。”所以現在必須緊急“救火”,對接資源,處理危機。他把真格的人力資源總監派去蹲點,還開放所有的通路和資源對接創業者。徐小平用“戰略轟炸機”來形容他們的作用,通俗說就是針對大目標做精準打擊。
而徐小平的好友,也是他投資的創業者、年初離開萬科創辦優客工場的毛大慶將投資人分為三種:“一種是投完錢就什么都不管了;一種是什么都要管,拼命讓創業者干活;還有一種是拼命幫被投資人干活,創業者需要人、需要資源,都無償幫助。小平屬于第三種,他是真心實意地幫助創業者成功。”
這一生,就做真格了??
許多人解讀“真格基金”的含義是徐小平投資“動真格的”,但他本人卻修正了這個說法。在成功投資了蘭亭集勢、世紀佳緣和聚美優品之后,徐小平直到2011年才成立真格基金。
“真格”這個詞來源于英文integrity。“把這個詞翻譯成真格,是我對現代漢語的貢獻!”。
王強對“真格”一詞的解釋,把真格文化推到了極致。王強說:“格是一種狀態,‘真格’就是真的狀態!它有誠實、正直、尊重、人格完整的含義”。
可能在徐小平看來,“動真格的”,這說法有點小兒科。他胸中有更偉大的夢想:“讓中國青年人的個人價值實現倍增,十倍提升、百倍提升。”這才是真格的價值和使命。
“做投資是對未來的播種!哪個創業者沒有改變世界的夢想?一個人的沖動對社會產生了價值,就成就了偉大的使命。”
“我邀請你們,今日的創業者們,在中國未來企業領袖的椅子上對號入座。我們要虛位以待,把專題演講留給未來的馬云、馬化騰、李彥宏、雷軍、劉強東、俞敏洪。真格要把眼光投在你——未來企業領袖的身上。未來有多久?未來就在你開始行動的第一天、未來就在你十倍增長的明年、未來就在彩虹之旅(真格第一次北美創業演講活動)的創業大賽上、未來就在聚美、小米、京東這些公司崛起的路上。相信不久的未來,在參與今天真格論壇的創業者中間,一定會誕生引領時代的未來的企業領袖。”這是徐小平在真格四周年論壇上對所有創業者發出的真情邀約。
徐小平說,其實在那一刻他想到了很多,很多??三十年前,1985年夏夜的一個晚上9點,一個在北大工作的青年人下班后走遍整個中關村街頭竟然找不到一家還在營業的餐館,后來他去了美國。十年后他回國,參與創建了一家偉大的公司;二十年后他在迷途中重新定位了個人方向。所幸,他的方向和步伐與中國前進的方向和步伐完全合拍。
三十年后,那個青年人已經成為中國最優秀的天使投資人。他甚至午夜在北京的任何地方也可以隨便點到一份餐了,當然他優先選擇他投資的小恒水餃。然后,伴隨著他喜歡的音樂,進入人生最快樂的模式——聽王強讀書,讀經典書。王強不得不放棄他的拉丁文夢想了,因為,他們兄弟二人,這一生,就做真格了??

徐小平與創業者對話
為夸張而不矯情的真誠感動
無論你怎樣定義這個時代,積極的還是喧鬧的,進取的還是浮躁的;確認一點,這是一個會誕生英雄的時代,創業英雄!
創業離不開投資。計劃采訪中國頂尖的20個天使投資人,“最受創業者喜愛的”徐小平毫無懸念是我的第一候選。
據說徐小平最嗨的時候通常是在午夜,所以在一個上午我見到的是穿著藍西服、中規中矩投資人模式的徐老師。徐老師的曝光度極高,在許多場合演講,采訪過他的記者無數,該總結的觀點很多人已替他總結,他的感性和浪漫已為所有人熟知。但我依然毫不猶豫地把他列為首選受訪對象,因為他的名氣,因為他的成就,因為他在天使投資圈的地位,也因為,我特別想親自見證一下一個人——夸張而不矯情的真誠。
說到夢想的時候,他舉了民工的例子,當即流出了眼淚;
說到激動的地方,他的“哈哈”笑是那種很夸張的音調,然后戛然而止;
說到喜歡的人,他提示記者一定要寫上“TM的”來表達層次(可惜這不合新聞要求);
說到失敗的例子,他也會忸怩地說“就算損失10萬其實也心疼死了”;
??
十多年前,我曾經采訪過一個當時被人說成是愛作秀的創始人。那時我問他:別人說你作秀,你不覺得這樣有損你的形象嗎?至今清晰地記得他的回答:我為了公司的宣傳,以我個人為宣傳點是最省錢的PR方式。瞬間要跪了,那其實是一種犧牲!現在那家公司很大,CEO再也不需要以犧牲自己來為公司做PR宣傳了。
然而,徐老師不同,真不同!人家是賣萌,他是以59歲高齡的真萌!區別在于前者知道自己是在表演;而后者,則是真性情、真面目的自然流露。邏輯很簡單,用真金白銀說話!他是投資人,他真真正正地會因為對一個人的欣賞和認可就把數以百萬計的資金奉上;他說相信別人是一種能力,如果你總是疑神疑鬼,誰都是鬼!他給真格定了制度:讓創業者來談項目見面不要超過兩次。他鄙視那種讓別人來好多次而又不投的行為,因為他覺得那樣會傷了年輕人的積極性。他跟創業者們一起激動著你的激動,鼓舞著你的鼓舞,所以凌晨的CBD從他家走出一個又一個因為他真金白銀的鼓勵而愈加可愛的“靈魂”??
其實徐老師也有很嚴謹的一面。他舉過一例,和一個創業者談話,那人說:“我對股份無所謂”。他說“這是我最恨聽到的語言。因為它蘊含著最深刻的虛偽,虛偽到了說話者自己都認為自己真誠并為之感動的地步。”這是標準的投資人式的思維和語言。“當我投資時只想著一件事,就是要賺1000倍”。但是,如何能賺到1000倍呢?他以實際行動做出的注解就是給創業者更多的愛和付出。
矛盾嗎?一點都不。賺了1000倍,甚至更多。必須承認這是因創業者的努力而賺的,但同時,創業者給予他的反而是最大的尊重。這尊重中包含著曾經被人最充分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的報答。
盛名在外,現在許多創業者的確是優先選擇把BP投給徐小平,從而真格基金會獲得更多優先選擇項目的機會。近段時間以來,投資人們前所未有地開始關注自己的品牌宣傳,或許不排除是因為大家從徐小平和真格身上看到了正循環的品牌的力量。而這,僅僅是果;因在于,人家多年的持之以恒的真性情的表現形式夸張卻絕不矯情的愛和付出。
給徐老師點100個Zan!雖然,您沒說要投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