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新一輪融資后不到一周,成立僅一年半的瑞幸咖啡再次攪動資本市場。

當地時間4月22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網站顯示,瑞幸咖啡提交IPO申請,以LK為代碼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尋求上市,至多融資1億美元,瑞士信貸、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海通國際為承銷商。不久之前的4月18日,瑞幸咖啡剛剛完成1.5億美元的B+輪融資。
招股說明書顯示,根據Frost&Sullivan報告,瑞幸咖啡其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第二;擁有2370家自營門店,其中座位有限的小型pick-up店占據總店數的91.3%,而2018年第四季度是開店最快的時期,三個月內增長了884家店;累積成交用戶超過1680萬,在2018年的用戶復購率超過54%;2018年銷售咖啡及其它產品合計9000萬杯。
瑞幸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收入為4.8億人民幣,大約相當于2018年全年8.4億的一半。其中,現煮飲料(現磨咖啡)收入占比最高,為75.4%。
與外界此前認知有所不同,瑞幸的廣告費盡管較高,但相比起租金運營和材料成本仍然不算突出。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總營業費用為10億人民幣,其中僅商店租金和其它運營費用(這一項的其中一半多是店員工資)、材料兩項就產生了5.6億的成本,已經超過了收入。然后才是一般及行政開支、銷售和營銷費用,這兩項也分別支出了1.7億人民幣。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的員工構成包括14,713名店面運營員工,630名店鋪開發員工,811名技術開發員工,436名普通和行政人員,但銷售和營銷員工只有59名。
因此,2019年第一季度收入瑞幸咖啡錄得經營虧損5.3億人民幣,2018年全年經營虧損16.0億。再加上2017年的5600萬,截止2019年3月31日,瑞幸的經營活動就撒出去了22億人民幣。
瑞幸是一個從2017年6月注冊之日起就積極擁抱資本游戲的公司,而它的創始團隊進入、開始正式營運則是四五個月后的事情。
為了支持如此高額而快速的虧損經營,瑞幸在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從未停止資本運作。根據此前報道,前三輪的融資活動共為瑞幸籌集了5.5億美元的資金。另外,招股書顯示,僅在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之間,瑞幸還至少進行了三次信貸活動。這還不包括2017年就開始了的、與公司不同高層人員及關聯方之間的數次關聯交易。
然而,瑞幸的用戶增長似乎仍然存在隱憂。運營數據顯示,瑞幸用戶增長最快的時期是2Q2018和4Q2018,在強大的營銷攻勢刺激下,這兩個時期的月均交易用戶都得到了環比數倍的增長率。但在3Q2018和1Q2019年,月均交易用戶增長立刻放緩。
尤其是2019年第一季度,在新增獲客430萬的基礎上,瑞幸月均交易用戶數僅環比增長了7.6萬,環比增長率1.76%。更重要的是,2019年第一季度的月均銷售量為1628萬,反而環比下降了7.76%。這意味著,當廣告與補貼減少后,瑞幸的用戶整體復購率也在下滑。
不過好消息是,瑞幸的獲客成本卻一直在下降。從2018年第一季度到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的獲客成本從103.5元人民幣降低到了16.9元人民幣。獲客成本下降最快的時期與用戶增長最快的時期相符。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可讓客戶提貨的pick-up店的擴張和免費送貨門檻的提高,瑞幸的外賣訂單占比已經從2018年第一季度的61.7%下降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的27.7%。當瑞幸進軍新市場時,有時會以只能接收外賣訂單的外賣廚房店來做市場開路先鋒,因為外賣廚房店低成本、開店快。但一旦確定了市場需求足夠,并且找到適合開pick-up店的店址,瑞幸就會用pick-up店替代掉外賣廚房店。
此外,在招股書公布的董事長陸正耀、CEO錢治亞領銜的董事會和高管名單里,并沒有出現此前一度受到爭議的CMO楊飛的名字,楊飛被認為是瑞幸咖啡燒錢補貼的操盤手。
而在瑞幸股權結構里,陸正耀和錢治亞分別持有30.53%和19.68%的股份,黎輝代表大鉦資本、劉二海代表愉悅資本分別持有11.9%和6.75%的股份。瑞幸一直在以陸正耀為核心的神州系掌握之下。
盡管在這個以汽車和資本背景為主的董事會及高管團隊里,沒有一個傳統咖啡甚至食品飲料行業出身的人,但瑞幸仍然在招股書中再次強調,它的目標是在2019年底就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