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優信集團在其官方微信發布《關于反對瓜子二手車交易數據造假、破壞行業競爭秩序的聲明》(下稱《聲明》),直指瓜子二手車涉嫌交易造假。
《聲明》中,優信集團稱,在其年終市場調研中,注意到了友商有損行業聲譽的行為,并認為,作為行業內的一員,有必要公開現身,對相關現象進行披露及提出公開質詢。
1月31日上午,北京青年報記者致電瓜子二手車,其官方電話的自動語音回復稱,1月28日到2月10日是春節假期,有需要聯系等2月11日之后再撥打電話。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優信集團的聲明中,反映瓜子二手車主要的問題有三大項:其一、瓜子二手車服務費“明收暗返”,虛增收入。
根據優信集團的調研,廣西柳州的一位車商負責人覃先生,講述了其近期在瓜子二手車的購車經歷,并展示了相關交易資料。

2019年1月9日,覃先生在瓜子二手車選中一輛本田鋒范轎車,標價50000元。在隨后與伍姓瓜子銷售人員的溝通中卻被告知,需要簽訂一份54500元的購車合同。先按合同價付款給瓜子二手車,多收的4500元過段時間再由銷售私下返還給覃先生。
從覃先生、賣家與瓜子二手車的三方合同中可以看出,“明收暗返”的4500元,為丙方瓜子二手車收取的全車整備服務費1000元與居間服務費3501元。

1月23日,該名伍姓銷售人員通過微信返還給覃先生4500元。

無獨有偶,優信集團在市場調研中發現,全國21個省份的34個城市,同樣發現大量瓜子二手車“明收暗返”的行為及資料。據瓜子銷售人員介紹,這些合同中虛增的收入,最終都以“績效”、“營銷費用”等名目返款轉給瓜子銷售人員,再由銷售以現金或等價消費卡等形式返還給購車人。
瓜子二手車對外資料稱,其保賣車業務向購車人收取9%服務費。但在覃先生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實際服務費率為0%,在一些其它交易案例中,實際服務費率甚至為負。
其二、“明收暗返”車輛占保賣車比例預估超過30%。
《聲明》中稱,在調研中發現,瓜子二手車銷售人員使用的客戶端中,有內部代號分別
為“登陸必殺-補貼”和“126速殺”的保賣車源分類。該頁面中,每一輛車都會顯示兩個價格(即上例中合同簽約價與真實成交價格),以此通過“明收暗返”操作來銷售該類車輛。
以北京為例,2019年1月20日,區域內庫存為498臺車,“登陸必殺”分類占154臺,“126速殺”分類占5臺,共占當日全部車輛的約31%。根據目前收集到的資料估算,該部分車源占瓜子保賣車比例可能超過30%。
其三、“全款支付”變成“貸款購車”。
在收集到的案例中,瓜子二手車平臺所有購車人均“全款支付”車款,卻有約30%的合同顯示為“貸款購車”。
優信集團聲稱,以上的事實是基于已收到的調研資料所做出的部分情況披露。相關所述中對數據的估算,僅基于所收到之素材,歡迎行業監督與修正。如行業、投資者或投資機構等相關方想進一步了解,公司可提供配合。
聲明中,優信集團提出質疑稱,友商相關行為涉嫌虛增營收、編造數據、不實宣傳,公司反對這種損害市場競爭環境,尤其是損害投資者及潛在投資者利益的行為。
優信集團呼吁,二手車電商尚處于行業建設期,距離政府放心、用戶信任、投資者信賴,尚有距離,需要每個從業者一齊努力,拋卻僥幸心理,共建誠信、公平的良性競爭環境。
針對此,優信集團相關負責人稱,《聲明》中所載事實均是公司在大量的調研中取得,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并且還掌握了其他的案例資料。公司將繼續對行業健康發展負責,將擇機再做處理。
據天眼查有關信息顯示,瓜子二手車成立于2015年,同年即完成天使輪融資。2018年10月,瓜子完成C+輪融資,融資金額1.62億美元。
一個月后,瓜子二手車就因“創辦一年、成交量就已遙遙領先”宣傳語涉嫌虛假宣傳被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處罰125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