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2018中國年度創投人物大會暨中國創投二十年盛典在蘇州舉行,IDG資本合伙人俞信華出席本次大會并作主題演講。
俞信華表示,改革開放40年,中國已經為技術創新、技術變革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基礎:第一,中國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高速公路、高鐵、移動支付、安防環境等;第二,中國的歷史包袱比歐美國家少;第三,中國中心化的配置,能夠使很多事情快速化的實施。
他認為 ,從單純的制造業,向有品牌、有渠道、有技術的轉型,是未來中國企業的出路。

以下為演講實錄:
IDG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投資機構,1993年進入中國以來,已經有25、26年。講講我們進入中國的初心,包括小鴿子,包括創始人周旋,包括大多數合伙人都是理工男,或者說對理工技術有想法,希望實業報國的一群人。這幫人抱著理想,當年到美國,在各個地方讀書,看到了中國的變化。
大家覺得中國的90年代和美國的七八十年代覺得技術會起來,1993年以來,我們一直伴隨著中國企業的需求和資本市場的發展,從早期的天使投資,早期階段的投資,到后面成長階段的投資,到目前的并購階段我們也開始做,總共管理著超過20支基金,從2010年開始參與管理社保和人民幣基金,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都有,在中國一共投了700多個企業。
從退出的角度來說,我們現在有170多個退出,在美國、香港、歐洲其他的資本市場,包括中國大陸的資本市場,我們伴隨著中國經濟成長,見證了中國新經濟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從第一個投資上市的企業是1993年風華高科,是一個做薄膜電池的,雖然資本市場大家說不好,到目前為止總共有27個IPO,像美團、小米這些人,花了硬經濟的企業,包括富士康的工業互聯。
20多年的投資里面,我們覺得過去40年的改革開放,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個大的問題,包括大的創新創業的企業,原來生產關系或者是模式沒有被理順的時候,束縛經濟發展的東西,這是模式的變化,給GDP帶來的增長,越來越少。過去幾年當你投入的GDP產出越來越少,這里面有多種原因,這個原因各個國家都面臨過,從模式的變化帶來的邊際效應越來越小,城鎮化也好,承包到戶也好,下一個重要的點,從我們的點來說就是技術創新,這也是過去美國持續增長的,美國的生產關系早就不是在束縛生產力的發展,一直是靠生產技術的提高,引領GDP的發展。
而中國過去四十年的發展,我們覺得幾個方面為技術創新、技術變革形成了一個大的環境,一是中國基礎設施的建設,這個基礎設施,包括高速公路網、高鐵,也包括中國具有的,比如說阿里騰訊倡導的移動支付平臺,以海康,以大華為代表的大量的安防監控市場,這個市場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數據,還有以滴滴為代表的共享模式,這些新經濟的基礎建設,為下一步的技術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二個重要的東西就是中國的歷史包袱比歐美國家少,我看過世行的統計,很多是歐美兩到三倍的速度,中國的技術變化是以周為單位的,國外是以月和年為單位的,中國信用卡的普及率低,所以才有了手機支付,現在到菜市場買菜,所有的菜販都有移動支付的手動。
還有中國中心化的配置,能夠使很多事情快速化的實施,比如說高鐵,比如說安防市場,下一步的自動駕駛,比如說5G網絡的應用,事實上我們已經比美國領先,但是5G的應用,三大運營商一定會比國外來得快。人工智能和5G網絡,從我個人觀點來說是下一代技術革命變革的基礎設施。還有昨天徐書記講的中國將更加開放,擁抱全世界的變化,這些將使中國的技術變革能夠和全球同步。
我們覺得未來幾年里面,像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智能制造等等,這些會在中國未來快速應用,快速迭代,以智能制造為例,富士康生產工廠已經是無人工廠了這在全球是最先進的,中國有最大的受教育的工程師隊伍,有電子產業帶的亞洲的集聚,不是特朗普說回歸美國就可以了,因為整個產業鏈都在亞太地區。中國在智能制造上另外的一點就是成本壓力和環保壓力,迫使中國低成本、低環保投入的要求,這也是剛剛前面說的另外一點,就是經濟轉型升級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
同時技術層面,5G、人工智能、機器視覺,在過去IDG在這個方面的投資,IDG在制造業從1997年投風華高科開始,我們一直是投資很多這樣類型的企業,我們2012年就投資了蘇州的科沃斯,到現在全球第一大的掃地機器人,今年上市以來,今年資本市場不好的情況下,股市也漲了50倍的市盈率,200億左右的市值。
我們覺得這些符合長期的未來的投資,是一樣能夠得到重視,能夠得到認可,這也是我們過去一直投技術類的企業。我們2004-2008年,我們投了很多芯片,包括制造的企業,像LED、太陽能企業,我們追尋技術變革的方向投資,以太陽能為例,過去幾年十幾年經歷了很大的一波起起伏伏,我們2017年還重新投資太陽能的制造的行業,而那個公司就是在今年“530”新政的情況下,今年的增長是去年的三倍,這里面最大的就是技術的創新和技術的投入。
中國的制造業也面臨這個局面,比如說2008年我們投了華強光電,2012年上市,上市之后,我們投了產業鏈上下游的很多公司,并購了美國的一家半導體公司,這些都是產業鏈轉型。
從中國單純的制造業,向有品牌、有渠道、有技術的轉型,這也是我們覺得未來中國企業的出路,從世界工廠變成世界的產品的出貨點。
據悉,此次大會由中國投資協會股權和創業投資專業委員會主辦,創頭條作為特約合作媒體,將對大會進行持續報道。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2018中國年度創投人物大會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