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如今的互聯網經濟面臨泡沫和挑戰時,徐井宏更看重的是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12月1日,在“洞見 · 未來——2016中國天使投資高峰論壇暨頒獎盛典”上,清華控股董事長徐井宏出席了峰會,并在接受多家媒體采訪中暢談對經濟發展和中國創新創業環境的看法。
在徐井宏看來,雖然目前全球實體經濟面臨一定的困難,而且最近幾年,市場熱捧的更多是的虛擬經濟,應用型和模式創新型的企業,對傳統的實業也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但是徐井宏堅信這是暫時的階段,隨著未來新的傳統和實業的融合,實業還會走出新的路來。

作為中國知名高等學府清華大學的國有投資機構,在雙創服務領域近30年的積累,清華產業已經孵化超萬家、鏈接和服務10萬家創業企業,培訓了100萬的創業者和創業團隊,培育出總市值超過3000億元的海內外上市公司。
徐井宏坦言自己更偏向實業投資,從做實業的角度來說,需要扎扎實實把產品做好,而作為投資者,誰都希望投資結果越來越快,追求投資利益的最大化。
兩者是否存在矛盾?對此,徐井宏表示,兩者并不存在矛盾,“真正的實業家和真正的投資家都是以創造價值為核心目的。急功近利的人,我從來不把他當做一個真正的投資家,他也一定不會獲得真正應有的回報。”
他認為,只有把實業做強,其他產業發展的基石才穩固,實業將是天使投資最有價值的投資標的。
國家現在正在布局電子產品的核心半導體和顯示領域,清華控股曾經因為大舉收購海外半導體企業引發了國際市場的關注,雖然該交易并未完成,這也體現出作為國有投資公司的清華控股,其投資方向的考量。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我今天在這拋下一個結論,5年以后實業將重新成為最有價值的企業。”徐井宏說。
相對于傳統企業的焦慮,這幾年也是創業者最好的時機。包括京東集團CEO劉強東等在內的諸多業內大佬都持有相同的看法。
徐井宏認為,創業,狹義理解是去組建一個公司,但其實創業不僅僅是一種行為,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區域,他同時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年輕人在創業的征程中,只要有了收獲,只要有了經驗的積累,只要有了對未來方向清醒的認識,我覺得這都是成果。”
他建言創業者要更加充滿個性,更加敢于闖蕩,同時也呼要做冷靜的創業者,做智慧的創業者,逐步去做一個成熟的創業者,做一個不急功近利的創業者。雙創環境仍存在創新資源有限,創新經驗不足等諸多問題,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文化氛圍,需要對創業失敗者給予更多的包容。
在建設更好的政策環境上,徐井宏認為,政府在政策扶持上已經做得很好,政府投入在創業領域的錢遠遠高于現在其他的國家,政策扶持的力度在他看來甚至“有點過了”。
“其實我們政府不應該做保姆。”徐井宏說“就像十八屆三中全會說的,首先要建立起一個真正的、公平的、透明的、開放的市場經濟體制,讓市場對資源配置真正起決定作用。真正有本事的人最希望在公平的環境下,怎么樣能夠讓創業者,企業家能夠在這樣的市場機制下去走他的路。”
其次,還需要有更加健全的、更加完善的、更加可執行的真正的法制體系。無論是民營企業家,還是國有企業家都能夠更加踏實,理直氣壯充滿信心去向前走。
清華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清華控股”)是清華大學在整合清華產業的基礎上,經國務院批準,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2003年9月成立,注冊資本25億元人民幣。
在談到清華控股在整個創業投資板塊的布局時,徐井宏表示,如果要定義清華產業,其實近20年的企業生涯,她就是在做兩件事情:
一是科技創新。通過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推動科技的研發,使之能夠在若干個領域為科技創新能夠作出貢獻。
二是科技服務。支持創業,推動創業的成長。
徐井宏表示,清華控股已經確定了未來5年的兩大投資方向:一個是“基石計劃”,目的是開發至關重要的高水平技術,包括半導體和先進制造;另一個是“聚星計劃”,培育互聯網服務和其他新興領域的創業公司。
“基石計劃”主要集中在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重科技”領域。未來五年內,清華控股“基石計劃”將投入500億元研發經費,設立100億元科技成果轉化專項基金,運營建設50萬平米的重科技創新轉化基地,加速轉化50項重大科技成果,其中不少于5項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打造創新型科技領軍企業。
根據“星聚計劃”,未來5年清華產業將利用千家空間、百億基金和全球化通道,通過“空間、資本、人才、國際化、協同合作”五大體系間的融合和互動,在創新創業服務中培育出超過500家資產過億的“炬星”企業。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