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行業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生鮮電商的規模會達到950億元,預計在2020年在最理想的狀況下會達到5700億,最差的情況也會達到3470億。
2016年城鎮的生鮮電商占比現在7%,未來四年內該數字將增長至25%左右,線上購買生鮮的家庭占整個生鮮購買家庭的比例從19%會漲至34%左右。

在國家惠農政策的扶持下,預計2016年整個中國農業產品的產值是6.2萬億元。很多農村的農田已經交由大企業統一種植,預計到2018年整個的農產品的規模會達到11.2萬億元,這將為整個生鮮電商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良好的產業基礎。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講,未來五年消費增量將有非常不同的消費推動力來驅動,比如說中產階級,未來五年中產階級的增量會達到81%,今年可以看到很多國外很貴的商品賣得非常好,新的消費階層、新的中產階級對商品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價格,很多消費者愿意為服務去買單。
同時,80后、90后比60后、70后更愿意消費,他們將會帶來大約65%的增量。
在未來消費升級和增加消費支出方面的調研報告數據顯示:
計劃增加支出的一項中,比例最高的是旅游度假,個人護理和家庭護理居其次,第三是生鮮。
在計劃升級消費的一項中,生鮮則占比最大,這意味著會有大量的消費者會在生鮮和農產品品類上花更多的錢。
食恪生鮮認為,農業的標準化和品牌化是農產品電商的必經之路,食恪生鮮也將會從這兩個方面去引導和嘗試。
農業標準化
標準化可以幫助消費者做購買決策,因為只有標準化才能分得清好壞。但標準化的前提是產業化和工業化,靠農民自身的力量做標準化的商品非常難。食恪生鮮已經聯合一些企業在做農業產業化的嘗試,主要從提供資金服務入手,讓產業資本迅速撬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在實現了產業化、標準化之后的終極模式是現在服裝品類在做的——C2B的模式,就是農業現代化。
農業品牌化
生鮮1.0時代特征是燒錢、賠錢——不停地講資本故事,不停地拉新,努力讓消費者養成購買的習慣——其實這種方式不長久,還對行業的發展產生非常大的破壞力。生鮮產品要回歸它本來的價格,企業間比拼的應該是誰能提供更好的服務,提供更高的標準。
很多生鮮電商都走不出去,因為在中國很多的農業產品是沒有品牌的,食恪生鮮這兩年將會培養出一批品牌,并從源頭幫助企業做標準化輸出,幫助地方協會和企業打造地區性品牌,從行業品牌逐步轉化成消費者品牌。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