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016初橙·中國互聯網消費升級峰會在杭州召開,13位重量級大咖與上千位參者匯聚一堂,開啟一場極具干貨的分享盛宴。
有鄰聯合創始人田陽 ?阿里校友 ?亮相本次大會,在消費升級背景下,解析了社區商業的未來,以下是演講內容:

首先給大家講幾個場景:
第一個場景,去超市買土雞蛋。我們會發現超市中有很多不同價格的土雞蛋,有1.5元的、2元的、 2.5元的,你會買哪個?我問過很多身邊的朋友,90%的人選擇買2元的。在他們看來,1.5元太便宜,怕假。2.5元的又太貴,怕被坑太多。其實這個現象產生的背后是消費者并不知道哪個是土雞蛋,缺少基礎的信任。
第二個場景,夏天清洗空調。師傅上門清洗除了要收上門費外,可能會在清洗的過程中跟你說氟利昂不夠了,需要加。但是要不要加,其實消費者根本不知道,與其說是不知道,其實核心還是不信任。
此外,還包括給小孩報培訓班;或者,做個按摩;再或者,修個鞋縫個褲腳……在這一系類場景時間當中,都會產生一個信任問題。
在有鄰上有個“求助”板塊。運營以來,我發現用戶使用頻率最高的是“求助”,而且80%的求助問題都是“我想找一個周邊能提供好的商品或者服務的人”。顯然,鄰居在這個過程中,就是他們信任的媒介。
現狀堪憂,但機會仍在
前段時間“四部一委”發布了一個紅頭文件,其中一個核心要素是“全面發展和促進社區電商化”,提到幾個關鍵點:
第一,市場化,用市場化促進社區商業的發展。
第二,所有政府以及政府下的責任部門要支持這件事情,甚至提到“建議政府出頭購買場地以及相關配套資源提供給社區創業者。
其實不管是政策紅利導向下,還是從社區經濟的發展現狀中,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就是:社區消費階段已經從實物消費轉向服務消費。
在這兩年當中,我觀察了很多小區,從年初到年末,基本上小區周邊50%的實體商業會換一輪。我個人分析活不下去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很多人理所當然的認為在小區門口開店有流量。但是這個想法在中國并不成立。因為中國小區的體量太大,大多數人習慣開車進出門,很少會在小區周邊走來走去。從這個意義上講,中低頻服務或者商品店,在小區周邊很難獲得流量。
第二,很多人在小區周邊開店的原因,是因為看到其他小區有一個開的不錯的這樣的店,就想著復制過來。從本質上講,他們并不知道消費者真正需要什么。這也導致了整個配套商業實體沒有得到很好發展。商業機構和居民的長期有效連接無法建立。
小區周邊有很多的理發店、水果店,而唯一建立的長期連接方式是辦會員卡,但是很少會有人辦。原因很簡單,倒閉的太多了,沒有辦法通過一套有效的資質和商業機構與小區居民建立信任。
從這些現象看,現狀并不樂觀,但是不可否認,國家的政策紅利,以及大趨勢下的未來空間不可估量,關鍵在于嘗試找到可行的方法。
社區商業不得不談的基礎:信任
當你買的土雞蛋是住你對面的寶媽每個月從老家親戚買來的,給自己小孩吃的;給你清洗空調的師傅已經為你的小區上百個鄰居提供了長達3年的服務,且有口皆碑;你孩子的培訓班老師在你們小區已經開辦了5年,很多鄰居小孩都在這里上課; 按摩的師傅是住你對面的鄰居,四川纏絲功傳人,他為了帶孫子來到杭州,平時以按摩為交朋友的方式;你家門口的寵物店是你和鄰居一起眾籌的放心的店老板……這些場景并不是虛構的,而是在有鄰上真實發生的。其本質就在解決:用戶和商業提供者之間的信任關系。
現有的社區商業 ?生活服務??為什么不能構建信任?顯然,商業本質決定一切。舉個例子,空調在一般情況下也就是一年清洗一次,清洗師傅作為一個服務提供者會盡全力賺取利潤,這就是商業本質。
換個思路,如果小區1000多個空調都歸一個人清洗修理,這個時候,就不可能出現只為謀利不顧服務的情況。這是因為把低頻的需求變成了高頻之后,口碑成為服務者的核心競爭維度。
初試成功,未來何愁不火!
有鄰在做什么?
第一,有鄰要做的就是以求助構建社區信任的氛圍
我們通過社區切入,建立人與人之間更多的信任。在運營有鄰的過程中,不管是求助或者互相幫助,在這過程中,都能塑造人與人之間良好的氛圍。在使用有鄰的過程中,大家愿意相信在這個平臺上的人都是友善的,構建了非常好的基礎。
第二,以交易構建用戶分享的動機
除了求助,當然人們也會有有分享的需求,我們在有鄰上構建了“分享”模塊,用交易構建用戶所有的分享路徑,比如分享土特產。
第三,以口碑構建最佳的服務體驗
口碑,是最為關鍵的一點。通過天然的鄰里關系構的口碑在一定程度上會好很多。
通過以上三個作法,我們希望有鄰構建的一套體系能最終形成一個社區的創業平臺,加速整個小區生活配套的誕生、重構、升級。
我們 9月底開始在濱江區進行測試,截止目前為止:鄰居食材類賣家數量超過500人,累計消費鄰居超過10000人,其中已有50個賣家擁有超過100以上的粉絲,不斷進行著重復消費。
與此同時,生活服務類已經開始進化,鄰居們開始眾籌優質的小區配套。
在有鄰最近發生了2件事讓我們特別興奮,第一個是剛才給大家分享過的四川來的劉師傅,因為口碑特別好,所以鄰居們開始給他發起眾籌,短短1天不到的時間,就完成了眾籌目標。另外一個是一位住在濱江的國家二級運動員,開始眾籌自己的兒童訓練館,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幾十位鄰居參與了他的眾籌。
這些現象背后其實體現的信息是,一群居住在同一區域的人,圍繞自己的生活需求,共同挖掘并鼓勵好的服務提供者來社區扎根。大家可以假象一下,如果以后你小區周邊的商業化形態都是這種情況下的結果,那么你何愁享受不到最有人情味的服務?而這種形態,我們稱之為共創,而一個可以由用戶共創的平臺,也將成為優質服務者最好的創業平臺。
對于社區商業,我想只有滿足消費者真正需求,且能提供好的服務,這樣的商業模式才能長久的保持下去。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
2022-02-28 初橙修改了企業名稱
2022-02-28 初橙資本發布了 《懷阿里初心,服務萬千橙》的紅包文章
2022-02-28 初橙資本發布了 《懷阿里初心,服務萬千橙》的文章
2021-08-20 初橙資本發布了 《橙就他人 幸福自己丨傳承阿里味從我做起》的紅包文章
2021-08-20 初橙資本發布了 《橙就他人 幸福自己丨傳承阿里味從我做起》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