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什空間創始人兼CEO張劍提出將“未來辦公”作為聯合辦公的發展方向,引發市場關注。張劍認為,辦公空間問題僅僅是未來物理空間的切入點和基礎平臺,納什空間所謀求的,是更加長遠的未來辦公發展之道。
“我們希望解決的不僅是空間的問題,更是向未來辦公拓展的問題。”這位用三年時間打造了中國規模最大的眾創空間的CEO強調,納什空間不是傳統的房地產經營商,而是致力于做一家未來辦公的基礎運營商。

持續創新辦公空間形態 伴隨企業每個成長階段
作為國內聯合辦公行業的早期開拓者和實踐者之一,納什空間現已覆蓋了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多個地區,僅在北京就擁有超過100個聯合辦公空間,運營總面積上千萬平方米,工位總數高居同行業之首。
“(在北京)光椅子我們就需要10萬把。”不同創業團隊會有不同需求,有的重視隱私,有的強調自由,有的需要醞釀靈感的氛圍,在納什,眾創空間產品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格式。產品的個性化、多元化帶來了規模化,納什空間已經推出了聯合辦公區、優選工作室、超級工作室、移動工作站等多個形態的辦公空間產品,“服務全品類創業者、中小微企業及自由職業者。”
今年推出的獨立辦公產品“超級工作室”,就是納什空間根據中國創業者對獨立、私密空間的需求而推出的創新型產品,它幫助創業者一步到位地解決了辦公設計、施工、布置的時間,實現了統一入住,一經推出,就引起了包括小微企業、創業企業以及一些大企業項目部和政府駐京辦等機構的歡迎。
“我們就是要做到,當小微企業需要找辦公場地時,來納什空間就夠了!”張劍透露說,納什空間未來升級版的“移動工作站2.0”,“可能是大家都沒有見過的產品”。
納什空間在各地運營的辦公區,大都處在城市的熱門商圈。在北京,他們的聯合辦公區和超級工作室覆蓋了五環以內從望京到方莊,從中關村、CBD到亦莊的絕對熱點區域,而單個工位的價格每月1200元,僅相當于同區域寫字樓工位價格的六七折。
在張劍看來,納什空間用三年時間達成如此規模,關鍵還在于他們對中小微和初創企業需求的洞察。
“納什最開始在咖啡館辦公,后來跟別人合租辦公空間,后來租了一個三居室,現在在聯合辦公空間,我們幾乎經歷過目前所有的辦公形態,因此能更深刻地體會小微企業、創業企業的辦公需求。”張劍說,“實際上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企業需要不同的辦公產品來支持。我們并不拘泥于做什么樣的空間,是聯合的辦公區還是獨立的工作室,我們強調在空間形態上不斷延展,去滿足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不斷出現的需求。”
三年時間,規模化的經營效益已經初步顯現。
聯合辦公帶來共享紅利 增值服務推動創業社群
規模化的納什空間所形成的平臺效應,使其得以向用戶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務。
納什空間成立了“創業辦公服務聯盟”,通過數十家合作伙伴為入駐企業提供工商注冊、代理記賬、社保辦理、人員、財務、法律顧問等服務。此外,納什甚至還幫企業找錢、找人、找資源。他們與硅谷銀行合作對接企業貸款,一個頂級基金合伙人組成的導師團,也正在為納什的客戶提供導師輔導。
通過創業孵化的投資回報抑或租金溢價來實現盈利,這是公眾對于聯合辦公最為基礎的理解。但無論是從實現以上兩種贏利模式的具體途徑與方式來說,還是從更為多元的收益組合來說,聯合辦公行業內的每個主體都在不斷摸索更具差異化的商業邏輯。
“未來辦公的樣貌還需要大家共同探索,目前來說一個比較明確的屬性就是社群經濟。”張劍說,充盈的人氣,奠定了共享經濟的基礎。
在一個人氣暢旺、舒適宜人的聯合辦公環境中,“類同事”的關系的會自然而然地生發出來。納什空間現在定期組織VC見面會,迎新會等活動,還為社群內自發活動創造條件。
“空間里有教烘培的,有畫室,還有做心理咨詢的,他們會自發組織活動。關注自生長的東西,需要時間,拉動不同企業的積極性,我們提供平臺、場地、以及傳播便利。”
同類型的小微企業和創業企業成為聯合辦公區內社群經濟最早的分享者與受益人。他們可能在這里找到客戶,找到供應商,長期交流下去,誰也不知道在這樣一個互動平臺上會衍生出什么新的價值。
“但可以預見一點,納什空間將會成為眾多小微、創業企業的成長平臺,一個新穎的、資源共享的創業社群將在這里孕育并壯大。”
“這是未來辦公的一部分。這才是我們真正要做的事情,通過資源的整合,幫助企業成長和發展。隨著創業潮和青年亞文化群體興起,會出現更多的小微企業、個人創業者和自由職業者,未來辦公文化和空間需求還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張劍認為,隨著更為活躍和多元的企業形態的產生,內涵將更加豐富的辦公文化將成為現代社會消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是人們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這將催生更多大家意想不到的創新產品。”張劍現在最關心的,是用怎樣的手段讓所有的需求和資源流動起來。
空間是硬件,綜合服務是軟件 線上想象空間更大
移動辦公是小微企業十分旺盛的需求。現在,納什空間的業主只需在納什空間APP上完成會員注冊,就可以在北京全城范圍內預約納什空間的工位、會議室和其他辦公設施,拿起手機,一鍵觸達。
“未來,納什空間的硬件、服務,都將通過網絡手段實現購買。”
張劍曾在一次訪談中表示,納什空間正在做的事情和蘋果很像。蘋果有手機、iPad等硬件產品,但蘋果更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蘋果App store,它把用戶連接在一起,形成硬件、應用、用戶一體的移動應用產業鏈,營造了蘋果的生態環境。在張劍看來,納什空間在體量上的成績只是打造未來辦公所必須的基礎,更多的用戶以及更多用戶間的交流共享,將催生納什空間更有品質、更加完善的辦公服務,從而讓納什空間真的成為企業“夢開始的地方”,而不僅僅是幾間辦公室那么簡單。
“我們目前所看到的辦公空間產品,都是大家的1.0版,都還是比較初級的狀態。”張劍說,“物理空間本身也是服務,也是要解決的,但是對未來辦公的探索絕不能止步在這個地方。我相信在未來,圍繞企業辦公市場,將誕生大量的生態性的建設和應用。最后本質上一定會形成產業鏈或者叫生態鏈,基礎配套服務、數據服務、金融服務等等圍繞企業成長的綜合服務,將以專業合作的方式,集合在一體化的平臺上。”
這條路將走多遠,又將走多久?
“從創業開始,我們就是準備好要跑馬拉松的。不是說一天兩天要怎么樣,拿到融資或者上市就怎么樣,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做出來好的產品、好的服務,能讓我們的入駐企業和服務企業體驗到面向未來的辦公形態,以及面向未來的商業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