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關村創業大街的締造者,秦君在小編心目中是個比較神秘的女人,在一個男性主導的社會里,她把創業服務這個事業做的如此重,如此轟轟烈烈,應該是個很硬氣的女漢子才是,但公眾面前的她卻既年輕又柔美。
今天上午,在2016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的北京主場地——北京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秦君進行了精彩的發言,在發言里,也許你能看到一個真實的她,首先是一個不服輸的女人,才能支持她將事業做的如此之大,同時也是一個感性的女人,對創業有許多切身感悟,才能讓她真正地為創業者著想。現場創業者都表示,秦君的許多話說到了他們心坎里。以下是秦君的發言,創頭條小編略有整理:
我今天也是在創業的路上,創業是在和平年代人生最絢爛的部分,同時,創業也確實是一場自我的較量和修行,因為它很不容易。在創業的每個階段都要跨過每一個坑,踩過每一個點,你一定要量力而行。
十一期間我在三亞休假,收到張銳去世的消息時,我正在窗戶邊,那天三亞正下著大雨,我想,創業讓人生這么沉重嗎?我和他是老鄉,關系也很好,所以我最后沒勇氣去參加他的追悼會。
我給他微信上寫了一段話,張銳你真的要通過停止心臟的跳動來解脫嗎?創業真的有這么難嗎?你為何不再挑戰下自己,讓心臟再動下去。我哭的不行,在自己的公號上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有序的時間無序的心》,那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甚至回到北京,我的心都處于無序的狀態,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創業對于我們到底意味著什么,這場較量對于人生到底是什么?
創業是什么?創業就是人生啊,就像你過日子,因為各種事情在生活中出現,你才覺得有滋有味,而創業也是有聲有色的。我自己創業有三點感受:
一、我不創業真的會后悔。原來我在體制內,在清華做管理屋和高管,但覺得有許多干著不過癮的事,覺得自己可以有更多事可以干,可以超越,不創業我真的會后悔。
二、作為年輕人,創業者應該珍惜年輕的日子。年輕是不斷去征服的,你沒勇氣,不愿意去征服你自己的話,你的人生是沒資格說放棄的,因為你從未開始過。
三、年輕人應該與時代緊密相連。一個人一直在自己固定的模式里,有很多規定束縛著你的時候,我想信這種人生不夠精彩,人生的精彩是,在每一個階段里,你作為一個年輕人,跟時代連接的夠緊。年輕人對時代負有責任和使命。每個人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都要不斷超越自己。

我創業時有人問我為什么創業,我說:一,我的人生可以更不一樣。二,我對團隊要有一個新的交代。當時說著沒什么感覺,但真的上路后,是非常沉重,因為它是帶著責任和使命的,當你走上這條路就意味著,天塌了,你是那個個高的。有次區長找我聊天說,秦君,創業有什么不一樣,我說三個不一樣,一,天塌了必須由我頂著了。二,過去不用關注總體年度利潤和考核,現在要管了。三,之前我對總體戰略只在局部上起了協同或推動的作用,現在是在控制全景。這三個地方都由配角變成了主角。
而且,作為主角,你的控制力、判斷力、推動力和行動力,甚至自身的格局、眼界和胸懷,都深深地印在企業的魂上,這個魂就是一個場,這個場是帶動全體員工與你一起前行的一個氣場。
另外,你早期是不是就有使命感,你們要改變什么,對時代要意味著什么,都很關鍵。
我當時定位自己,至少在一個五年的周期里,我要折騰出跟別人不一樣的事。有員工問我,這有什么好折騰的,掙點錢偷著樂就成了。但我不甘心,時代給你開了一扇門,你自己不愿意去推,這是你的一種惰性。
另外,創業公司的成長格外關鍵。我看到很多創業公司的成長,成長兩字對我來說特別重,我們公司的團隊文化是協手、分享、成長、幸福。成長對我本人、對一個企業來說非常重要,這是個基因的問題。對一個創業公司,成長意味著你能活,好好活,健康持續地活,我認為這對創業公司來說是最好的。
但成長來源于什么?一個企業是由人推動的,來源于人。京東每年1500億收入,仍在虧損,但他們在不斷地成長。我們關注成長,只要在成長就好了,對于創業者來說,你是不是在每個階段都卡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這很關鍵。
那天,馬云校長跟我說,創業者最好的狀態是什么?我說最好的狀態是時刻在感覺里。你在感覺時代,在感覺大的產業環境,在感覺自己技術的進化速度,在感覺政治環境的變化,在感覺人才經濟結構,你時刻都在感覺的時候,就是最好的狀態。就像一個中醫大夫,摸脈時時刻都感覺的都是準確的。
我認為,對創業者來說,判斷比選擇更重要,人生中不管做什么,就是三件事,判斷力,決策力,推動力。你比別人掌握非常多足夠好的信息時,你才有能力,當然這靠你不斷地學習,在這個基礎上,你才有能力判斷的比別人精準,甚至比別人早。
1.判斷力,即戰略能力,是你預見未來的能力,戰略讓你判斷什么不能做,而不是什么都做。
舉個例子,我剛才給毛大慶說要選擇做減法,作為他的合作伙伴,我一直是扯大慶后腿的。其實判斷是非常難的事,所以人要不斷地學習,自我進化,打破自己原有的思維習慣。
2.決策力,是最難的事。不破不立,敢不敢去擔當?值得不值得人信任?打掉牙和血往肚子里咽,這是創始人的常態。如果你事情都是推推搡搡的,事情是不可能做好的。你唯一能做的,是快速做決策。但前提是你的判斷力,決策做完以后,任何時候都要咬牙前行。
3.推動力,創業需要腦力心力體力。腦力是定方向戰略,心力是高管層、合伙人骨干層面能否齊心協力。體力是組織。從戰略到執行到組織關系,你有無能力驅動一個公司一起干活?這要求組織非常健全,有企業文化,也就是我剛才說的,這個公司一直在一個有魅力的場里。
現在大部分人創業追求的是經濟目標、財務自由。我相信現在的青年創業還帶著時代的使命,要不辱這個使命。今天是創業最好的時代,2010年我從國企下海時,真沒拿過錢。今天,一個企業家、一個投資人,對于時代,對于社會最大的貢獻就是能掙錢,這是最大的慈善方式,這是創業者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式。而且掙錢后對投資人才有回報,這是對人的交代。當然還有個非常重要的交代是納稅,這是真正為社會做貢獻
而且除了財務自由外,對自己家人的交代是你干了你喜歡的事,創造了不一樣的價值。
總之,創業就是這么點事,典型的做買賣、做交易的活,沒那么復雜神秘。這個題目取的有點重,但說是跟自己的較量一點都不過分。?
在這個時代,我一直覺得要量力而行,不要超越自己的能力范圍,你超越的每一分,都是一份債,你給投資人講的每一份承諾,都是一份負債,而這負債多了時,你會發現自己太沉重了,盡管創業是件有樂趣和挑戰的事,我們要想享受創業,就要把感覺找到最好。所以我給創業者兩個建議:
1、當你停不下來時,一定要學會慢下來,創業不是一蹴而就。我特別想跟大家分享點周期的事,人的生命、精力、能力、政治、社會發展都有周期,天時地利人和,和的前提是我們能卡住一個最精準的位置。這種感覺一定要有,所以你創業一定要慢下來。
2、不管是不是資本寒冬,一定要在自己行業有足夠的競爭力。有了以后,不要過分關注估值的高低,這種較量是自己跟自己的事。能夠持續、穩定、健康地活下去,就是最好的公司。
最后是我講下“唯愛與信任不可辜負”,這個時代賦予我們很多很好的東西,當很多人鼓吹浮躁時,我想理性地講一句:當你不辜負這個時代和你自己時,這就是最好的交代。量力而行、腳踏實地、眼望未來,也是我們每個人自我管理、自我認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
人最難的是“覺”,自覺自醒,你有自覺的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行為;你有醒悟的能力,才有判斷對錯的能力。自覺、自醒、自知,給所有創業者共勉。
創頭條(Ctoutiao.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馬慧敏,聯系mahuimin@startup-partn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