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2018中國眾創空間特色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辦,蜂巢孵化器CEO袁星受邀參加本次會議并作為特色空間代表作主題分享。創頭條作為活動主辦方作相關報道。(更多精彩內容戳這里→2018中國眾創空間特色發展大會)
袁星介紹到,在空間的整個布局和拓展上,蜂巢以區域和品牌兩大維度為核心。希望打造一個完整封閉的孵化鏈,打造一個有平臺而無邊界的孵化體系。

以下為分享實錄:
我先簡單介紹一下蜂巢孵化器,2015年我們從杭州夢想小鎮起步,經過3年的時間,我們目前在杭州、上海、深圳、北京、石家莊、寧波、濟南等10個重要城市都已經完成了我們初步的策展和布局。
這三年的時間我們也獲得了國家級眾創空間省級的認定,我們蜂巢也迎來送往了很多國家級和省市級的領導參觀,我們是G20杭州唯一的城市宣傳片當中推廣的空間品牌。
因為這個環節是分享,所以我還是想講一下我們這一路走來的一些心路歷程。蜂巢是一個阿里系的眾創空間。所以在創始之初,文化當中應深植了阿里的基因,我們起步的時候定向為我們是創小二,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我們發現其實基礎的工商法稅的這些服務已經成為了眾創空間一個發展的標配。
第二點,更多的第三方的服務公司已經在垂直的領域做的非常精細化非常專業了。
第三點,基礎類的服務其實并不能夠完全體現于空間的價值,更很難轉化為空間的盈利部分。
所以我們2015年的下半年開始講自己的定位調整,從普惠型的服務轉為向每個空間、每個平臺最核心優質的團隊進行資源導入,我們將自己定位為夢想合伙人。大家知道夢想合伙人意味著我們有更多的資源、更好的能力翹動所有的資源幫助到優秀的團隊。
在空間的整個布局和拓展上,蜂巢以兩大維度為核心:
1、區域的維度。這張地圖就是我們目前已經落位的所有空間的布點圖,可以看到,我們其實目前重點是發展的三個區域,一個是長三角區,一個是珠三角區,還有一個京津冀區,這是我們國內核心的三個大經濟圈。我們從今年開始重點拓展中西部地區。
其實我們為什么要從空間上進行拓展呢?還是希望通過不同的經濟區域,會有不同的優勢,我們希望把蜂巢作為一個平臺,能夠通過蜂巢翹動這幾個核心區域的人才優勢、投資優勢、產業優勢,以及技術優勢,因為每個區域優劣勢是不同的,我們希望實現互補和聯動。
2、品牌維度。我們除了自有的品牌之外,我們還開啟了阿里、順豐等等國內頭部企業和校企資源的合作,聯合運營了一些落地的項目。其實我們跟這些大B類型,或者是校企之間合作的核心目的,還是希望能夠嫁接到產業鏈更縱深的端口,去匯總更多的資源,因為現在我們說團隊的發展未必一定要完全是2VC,比如我們2到大B可能會有更強的生存能力和空間。
這個是我們的服務體系,不多說了,但是我希望傳達一點,就是蜂巢孵化器在做孵化的時候,我們其實慢慢在弱化空間的功能,我們更多的是希望我們剛才提到的數據的整合、資源的整合、市場的整合,打造一個完整封閉的孵化鏈,我們希望打造的是一個有平臺而無邊界的這樣一個孵化體系。
其實我們開始到現在發現很多早期創業團隊和中小型企業,不管技術模式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有個通病,基本上80%以上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它的品牌資源和PR資源是缺失的,而且相應的人員合伙人也是缺失的,所以我們集中這方面的優勢。
目前大屏上看到,我覺得蜂巢孵化器可能是國內為數不多自己掏錢給符合團隊得廣告的眾創空間,這是我們2016年在杭州商業區做的硬廣的圖片。同時我們還建了自有的品牌活動的體系,通過大中小型的活動,給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展示機會。包括組織了3年的京津冀高峰論壇,在杭州組織了3年的阿里校友會的瑯邪榜,還有中國創業青年峰會。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活動,不但要拉動區域的雙創壓力,同時給我們在孵化,和產生更多黏性的團隊提供一個展示自己品牌和項目的這樣一個機會。
通過這些點滴跟團隊的接觸過程當中,我們慢慢發現他們的痛點,找到他們真正跟我們的服務和我們的優勢能夠相契合和匹配的地方。我們單一項目孵化率也超過了60%,今天時間有限,不過多的去分享。
最后我還想提到一句,剛才不管是志宏主任,還是顏老師都說到,眾創空間的核心是企業服務,企業服務肯定是企業是重要的,但是我認為眾創空間的發展人才也是一個支撐的基礎,因為這個行業不是一個高紅利的市場行業。但是對人才的要求又非常高,我們這個行業又在起步階段,不管是人才的積累和經驗的積攢都是在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當中。所以未來的路還是任重而道遠,我們只有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才是我們未來的發展之道。
再次感謝大家,謝謝!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