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累計貶值2.67%,美聯儲加息預期帶來了美元的升值預期,中國在經濟增速放緩、貨幣上漲幅度較大的情況下,有美元加息的帶動,人民幣的持續貶值預期不可避免。人民幣的持續貶值,使得國內投資者開始思考如何重新進行資產配置。在目前外匯背景下,美元處于加息期間并逐漸走強,美元資產成為了當前取代人民幣資產的優質配置資源。人民幣貶值引發本幣資產估值下降,金融、地產等相關領域的投資熱度也逐步下降。人們的預期形成,導致大量熱錢開始流出,投資回報率較高的股權投資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針對美國的股權投資成了各類基金和中小投資者爭相追逐的對象。與國內的“模式創新”相比,美國的創業創新更偏向于“科技創新”。后者的干貨價值更多,同質化創新較少,較國內的創業項目而言具有更好的投資價值和投入回報比。美國的項目往往專注于具有超前價值的技術研發方向,并選擇把基礎研究和用戶體驗做深做透 ,且相信優秀的科技項目一定能吸引來充足的資金及投資人。投資高科技的美元資本變成了國內的民營企業家、個人投資者投資的趨勢。無論是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契機,還是美元資產本身的優勢和潛力,通過可靠誠信的平臺對美國的初創項目進行投資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下正是國內投資者進入海外資本市場的最佳時機。在美國,初創企業投資門檻一般在2.5-5萬美元之間。對理性投資者來說,風險資產合理配置區間為5%-10%,但要想分散早期投資風險,一般要有10個項目以上投資組合,所以只有很高端的高凈值的人群才有能力去投,瓶頸非常高。如果選擇公開發行的公募股票作為投資偏好,在目前看來并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美國一直沿用一套成熟而嚴格的證券發行制度,美國企業整個IPO的平均費用為250?萬美元,IPO之后的年平均維持費用為150?萬美元。這樣高額的融資成本導致很多優質的科技創新企業和資本市場對接嚴重受阻,紛紛選擇門檻更低的融資方式。最近幾年在互金領域興起的股權眾籌的方式,其實在美國已經發展地比較成熟了。從最初Jessica Erin Jackley 創立的ProFounder,到AngelList、EquityNet等股權眾籌平臺,它們在市場的需求與監管的夾縫中生存了下來。這些股權眾籌的實踐者及支持者推動著美國金融監管層的思考,一方面是希望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以刺激經濟復蘇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對于放松管制所可能帶來的秩序混亂的擔憂。目前美國對于股權眾籌的法律法規、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對投資人利益的維護手段都更加完善和成熟,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公開股權眾籌模式發展更好。美國在2012年由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審議通過的一部法律——JOBS法案(《創業企業促進法案》。奧巴馬政府頒布的這個JOBS?法案,解除創業企業不得以“一般性勸誘或者廣告”方式進行非公開證券銷售的限制;允許創業公司通過“小額、公開、公眾融資”(股權眾籌)的方式來籌集資金,眾籌參與者獲得融資企業資本所有權;豁免網上小額眾籌融資的注冊程序,降低中介機構參與交易的門檻,減少了融資企業的融資成本和交易成本。JOBS法案采取分期生效、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開放股權眾籌的限制。JOBS法案的第一部分于2013年9月生效,并解除了對公眾募股的限制,但仍限制募股對象(即投資人)為合格投資者,而和股權眾籌息息相關的第三部分于2015年10月生效,該部分允許全部投資者參加公開募股。在我國,股權眾籌在其誕生初期起法律地位不確定的陰影一直伴隨著其發展。公開出售股權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向來是上市企業的專利,股權眾籌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募集投資資金,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有的法律限制。因此各界對于股權眾籌是否是非法集資、是否是非法公開發行證券的討論不絕于耳。中證協對公開募股模式的探索還比較謹慎。最近幾年興起的股權眾籌的融資方式,雖然號稱是股權眾籌,但在國內平臺性質只能定位于互聯網非公開股權募資。國內的眾籌平臺也一直在積極尋求與成熟的美國眾籌平臺進行合作的機會。這樣的合作不僅能加深國內對美國行業環境和管理模式的了解,還能借鑒美國眾籌平臺的成熟風控體系,形成非常好的差異性互補。那目前限于美國股權投資的手續、信息不健全等因素的影響,如何才能進行恰當的股權投資呢?其實目前已有平臺嘗試為國內投資人搭起這座連接海外項目的橋梁,如聚募眾籌,已經在自己的股權眾籌平臺上上線海外眾籌平臺Propel(x)的深科技項目。這將是國內投資人與美國股權眾籌項目對接的嶄新開篇,不僅為國內投資者篩選項目,且還提供項目全流程的跟蹤,這將極大的便利國內投資者,并有效掃除以上種種投資障礙。Propel(x)是一家專注于深科技初創企業的在線投融資平臺,2014年8月上線。平臺于2015年6月獲得150萬美金的種子輪融資,投資方有Lending club高層、峰瑞資本,真格基金,TEEC Angel基金等。2016年6月又獲得100萬美元追投。截至目前,幫助27家創投公司融資共605萬美元,目前平臺上有19個項目。其平臺上已有“Positron Dynamics”(反物質能源應用)、“Sensulin”(胰島素精準釋放技術)、“Aromyx”(味覺嗅覺電子數字化技術)、“Neocis”(醫療機械手臂技術)…等深度垂直的高科技技術項目。Propel(X)還擁有大量的投資界明星為其支持者,如:Salesforce公司現任CTO,史蒂文·塔姆(Steven Tamm);通用原子公司現任CSO,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Coverity公司聯合創始人之一,安迪·周(Andy Chou)等,目前Propel(X)自上線以來成績可觀:已上線項目75個,成功融資共610.6萬美元,成功率超40%。Propel(x)平臺與美國多個高質量的深科技加速器和孵化器建立了聯系。Breakout Labs (突圍實驗室,隸屬Thiel Foundation旗下)就是合作方之一,還有一些領先企業級孵化器。此外,平臺還與美國國家實驗室、直接出項目成果的高等院校諸如斯坦福、加州理工和MIT合作,選擇那些有商業化條件的項目。Propel(x)作為一個信息中介平臺,在盡職調查這一環節中盡可能的將信息披露。平臺邀請了外部獨立學科專家來幫投資人分析優勢和潛在風險,他們是某專門領域有科研成果的學術大牛或者業界權威。據了解,這個模式一定程度上參照了美國科研領域實行了幾十年的peer review機制。Propel(x)的創始人王黎晟,畢業于復旦大學化學系,他是微軟上海技術中心的早期員工,2002年就讀于MIT科技管理與公共政策專業碩士,畢業后就職于美國KeyBank企業戰略部門,美國富國銀行風險管理部門,有多年金融服務和咨詢經驗。他有一個長遠的愿景,希望讓一切對人類社會有深遠影響的技術創新在平臺上被發現,被評估,被投資。目前聚募平臺上已經上線了Propel(x)的最新項目——DynaOptics,這個項目希望借助自由曲面透鏡技術,超薄、連續5倍的光學變焦裝置,打造智能手機的“圣杯” ,切入智能手機的內嵌攝像頭模塊市場。DynaOptics團隊成員來自于諾基亞、LG電子、松下、富士康、浙江大學、豪威科技(Omnivision)、Heptagon、羅技(Logitech)、新加坡國立大學、紐博特(Newport)、? 通用原子(General Atomics)等知名公司,2015-2016年,該項目已經募集到了150萬美金和950萬的投后估值。在美國,小額公眾集資的行為必須通過經紀人或專業機構(即眾籌平臺)來進行,由此可見眾籌平臺和專業的個人在股權眾籌中所應當承擔的較大責任。在這樣的環境下,聚募眾籌通過借鑒美國眾籌平臺的發展方式,迅速提高自己的平臺的融資能力和傳播準確性。令國內的投資者也能輕松享受海外高質量項目的紅利,甚至在將來投資更多其他發達國家的項目,將投資放眼全球。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
聲明:本文由聚募企業號發布,依據企業號用戶協議,該企業號為文章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創頭條作為品牌傳播平臺,只為傳播效果負責,在文章不存在違反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不繼續承擔甄別文章內容和觀點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