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期文章中,我們提到了上市公司患有“圈錢饑渴癥”這一現狀,那么我們如何從企業的角度來解釋這一行為呢?在傳統金融學里,我們一般都假設市場參與者是完全理性的,但這套理論顯然不能完全解釋上市公司的融資行為,因為公司經理是理性的,而投資者卻是非理性的。
市場時機理論是這樣解釋上市公司的圈錢行為的:在公司財務中,企業傾向于在股價高的時候發行股票,而在股價低的時候回購股票。因為顯然,在股價高的時候發行股票融資,對于企業是能夠達到利益最大化的時間點。
在投資者是非理性的情況下,上市公司的股價往往會偏離其真實價值,產生價格泡沫或是遠遠低于其真實值。而公司經理是最清楚本公司股票的真實價值的,當他意識到股價被市場高估,就會發行新股,實施“圈錢”。
但公司經理并不會把股票市場得到的新融資進行真正的投資,因為這本就不是他的真實目的。企業為了發展,總是需要融資的,只是在融資的時間點選擇上,顯然公司股價高的時候,企業能夠以較低成本融到更多的資金。因此投資者的非理性會影響到上市公司的股票發行的時機,而不會對上市公司的投資計劃產生影響。
研究員 ?趙心如
(本文為掘金三板研究中心原創,如需轉載,請在正文前署名,否則視為侵權)
歡迎關注掘金三板微信公眾平臺:juejinsanban
掘金三板,新三板的投融資者都在這里!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