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創”風口下,在成都,越來越多的孵化器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殺入這片紅海。5月25日,位于成都菁蓉國際廣場的優貝空間正式開業,同時其發起的三年“燥夢計劃”的亮相,也讓這家號稱成都首家投資驅動型孵化器被業內廣泛關注。
如今,一個半月過去,優貝空間進展如何?近日,優貝空間管理合伙人王羽佳在接受創頭條記者專訪時透露,目前已有23個創業團隊入駐孵化器,其中2個完成融資,另有5個尚在觀察孵化之中。談到近期以來的“低調”,王羽佳則坦言,優貝現在更專注于用時間去做價值沉淀,實實在在為創業團隊產生價值。
優貝空間位于菁蓉國際廣場,占地四層樓,共5000平米,正常可容納35至40個團隊孵化,但開業至今僅過去一個半月,23個入駐團隊已經占去這里的七成空間。這也讓王羽佳開玩笑的用“逼格高”,來形容目前的入駐情況。

逼格高,簡而言之,就是創業團隊的入駐門檻高。王羽佳表示,優貝空間是成都首家投資驅動型孵化器,背靠德商資本,自己是要真金白銀去投資好項目的,所以在篩選入孵資格時就格外走心,此前他們曾在一周內收到近30個創業項目,最后全部pass掉,目前團隊申請入駐的成功率大約只有80:1,甚至90:1。
逼格高的第二層意思是說,團隊入駐優貝空間后,完成融資的概率高。據了解,開業至今,入駐優貝空間的兩個團隊已完成融資,其中一個是做智能母嬰用品的艾克普,另一個是做境外IP旅游的創業團隊,兩者都拿到了優貝方的投資。
另創頭條記者了解,雖然優貝空間今年5月才正式高調開業,但此前,其已在德商國際的另一個場地試運營了半年多時間,很早即參與孵化了成都不少優質創業項目,例如一個做在線翻譯的成都創業團隊——“譯馬網”,在拿到德商資本近千萬投資后,優貝空間為其提供了專業的投后管理孵化服務,目前,譯馬網已準備年內掛牌新三板,對于孵化器或資本而言,這也意味著投資在很短時間內就能成功退出獲得收益。
在眾多的孵化器中,優貝空間自一開始就堅持了“基金+孵化”運營模式,不同于傳統孵化器利用自身資源做基金孵化,優貝空間除了背靠德商資本外,還匯聚了不僅成都,還包括全國的頂尖投資機構一起,創新了“領投+跟投”的合作模式,可為項目提供從種子輪、天使輪、直到pre-IPO的持續資金支持。
“孵化要產生價值,而這種價值是靠做服務來實現,也是需要時間沉淀的。”王羽佳表示,從開業時的轟轟烈烈,到這一個半月的低調做事,有人認為優貝空間變低調了,其實,優貝只是認準了“做孵化器就是做價值沉淀”這個理念,一頭扎進了為創業團隊做服務這個事情上,最近,除了繼續以高標準篩選入孵項目,優貝空間也打造了內部項目訓練營,按月度為入孵團隊做體檢,通過企業管理、人力資源咨詢、團隊關系等課程,幫助創業團隊及時發現問題,或者未雨綢繆。

(優貝空間管理合伙人王羽佳)
王羽佳坦言,之所以要搞內部訓練營,是因為他們在和入駐項目交流中發現,“創始人不會做生意”的情況比比皆是,一個創業項目能否成功主要看兩點:一是算的來賬,二是打的來仗。 前者是說創始人在商業運營上要有商業頭腦,后者是說創始人要在業務上能否迅速找到一個好的突破點,迅速盈利、擴大市場規模。但真實案例中,很多年輕創業團隊的創始人,往往在這兩點上有所欠缺,因此,優貝空間按照投后管理標準設立的內部訓練營,涵蓋了所有入駐團隊,而無論這個團隊是否完成了融資,目的就是要全方位提升創業者的能力和價值。
今年5月,優貝空間一舉推出“燥夢計劃”——即3年內,聯合50+頂級創投機構、50+一流企服機構、50+一線科技媒體幫助300家創業企業走向成功。
據當時公布的首批“燥夢計劃”學員,包括了化工行業企業級SaaS服務提供商-智選化學、尿不濕24小時貼身“保姆”-idiaper、國內首款家居類工業級云設計系統-拼趣、面向全球年輕人推出的旅行產品-小鮮旅、以及致力打造集AR/VR內容生產、分享、反饋、再生產的良性生態系統的氦閃。
從上述名單中不難發現,優貝空間相中的項目大都離不開兩個共同點:消費升級和硬科技。王羽佳對此解釋說消費升級領域,主要指在近幾年在公共市場上產生的新需求。硬科技,是指科技門檻比較高的項目,其中又分為兩塊:一是移動互聯網、電子技術。二是新材料、新能源。但優貝的挑選標準,在大領域下還有細節,例如消費升級領域,在同樣的消費升級需求下,全國往往有許多創業者針對同一個消費升級需求進行探索,中間可能也沒有太高的技術壁壘,這時就要看相中的這個團隊能力強不強,以及團隊有沒有在需求之外做其他更新的東西,會否存在“跳變”的可能性,這樣的團隊才會引起關注,受到投資人的青睞。
王羽佳表示,經過一個半月的運營,“燥夢計劃”仍在順利進展之中,大目標方向都未改變,但作為優貝空間立志打造的一個資源性平臺,優貝空間只是其中一個發起方,如何探索出一個更好的機制,讓這些平臺上的資源更好的配備到創業團隊上去,這仍是他們目前思考的重點。
在優貝空間內,王羽佳的辦公室其實就是緊挨窗戶的一個工位,俯身下探,是菁蓉國際廣場下面綠油油的草坪,一抬頭,隔壁就是入駐項目的成員。
“我要和團隊坐在一起,心情好。”作為空間的管理合伙人,王羽佳坦言,他拒絕單獨辦公室,做孵化器就是要盡量多接觸團隊,直觀了解團隊進展,把自己隔離,讓別人想找也找不到,這是無法想象的事。比如如果一個團隊之前20個人,現在只有4個人辦公了,他能第一時間知道團隊可能出現了問題。
多年互聯網從業經驗,讓王羽佳做事的效率很快,異常干練。專訪之中,他的快語速讓記者根本無法用筆完成記錄,采訪的錄音最后也只能以80%的語速慢放,才能清晰記下他的每句話。但你或許并不知道,王羽佳其實是學法律出身,直到2004年還在金山軟件做市場經理,也曾多次創業,并曾任“十分咖啡”CEO,再然后就是現在的優貝空間,在成都創投圈,王羽佳也有網紅外號,人稱“王七叔叔”。究其緣由,大概是愛好社交的他曾經也做過戶外創業項目,當時的外號便一直沿用至今。而在生活中,擁有強烈好奇心的他愛看閑書,家里各種學科的書籍堆放了大約2千本,這也五花八門的課外書籍閱讀,也占據了他幾乎所有的業余時間。

眾所周知,在近兩年的“雙創”的風口下,數量眾多的孵化器如雨后春筍在全國各地冒出,據不完全統計,僅成都的孵化器、眾創空間、加速器數量就達上百家之多,要想在這片紅海做出卓越成績,自然并非易事。
“失眠,睡不著,翻來覆去在床上看行業資訊。”王羽佳坦言,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他的生物鐘都陷入了混亂——半夜12點睡著凌晨2點醒,凌晨2點睡著4點鐘又醒。白天的時間,一半要在外面跑,和同行交流、尋找好的項目、引入好的資源;另一半要在空間內和團隊待在一起,幫助創業者解決問題。最近,他連續走訪了成都七八個高校的創業孵化中心,將優貝空間的管理模式帶給高校,并從中尋找優質的可關注投資的創業項目,這樣的工作節奏異常緊湊,卻又充實。
王羽佳說,好在優貝空間的運營團隊很給力,可以很好的將工作落實,有條不紊的開展。因此對于自己的定位,他也只負責找準方向、引入好的資源、形成好的機制。當團隊成員都瞄準一個目標奮力前進時,路途就會越發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