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實現網舉辦線下技術沙龍《創業公司常見問題解析》。30多位創業公司產品、技術、運營負責人與來自創業公司的資深技術大牛聚在一起討論創業公司的一些常見的技術、運營方面問題。
實現網邀請了原新浪技術經理任龍與原百度產品經理、現優舍產品總監彭東作為特約嘉賓,為創業者分享他們跟隨初創公司成長過程中關于技術、產品方面的一些經驗。

任龍
原新浪游戲技術經理
個人經歷:七年開發經驗。精通js和php,具有豐富的高負載社區/大型游戲平臺的架構設計、開發、運維經驗,可做技術攻堅,技術咨詢,團隊管理,新團隊的搭建,項目管理培訓等。
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全民創業大潮也成為了全民玩技術的大潮。互聯網技術人員的需求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峰,許多創業者都面臨無人可用的尷尬境地,找靠譜的技術人才前所未有地難,以至于許多創業者自嘲:萬事俱備,只差一個程序員!
任龍表示,許多公司都在饑渴地招聘CTO、技術總監等等,但是其實大部分的需求一個架構師就足矣。很多創業公司招不到人亦或留不住人主要癥結就在于他們想玩技術卻不懂技術,不懂技術人的文化,很難達到有效的溝通。就像很多程序員問到項目完成時間,說“盡快”的CEO們在程序員眼里比女朋友還難以理解。
任龍在現場以《如何在全民玩技術的創業大潮中脫穎而出?》為題分享了在技術工作中創業者們經常遇到的一些技術問題,幫助創業者們從宏觀決策的角度來理解技術和技術文化。從
IT規劃
梯隊建設
架構
成本
四個部分解析了整個創業過程中的技術解決方案。其中重點分享了創業產品的早期如何在技術架構上避免未來的坑,應該做哪些準備,這也是很多創業者非常關心的問題。

IT規劃:清晰的主線、服務于核心業務
隨著IT技術在企業發展中的深入應用,對企業而言,IT的作用不再僅僅停留在規范管理、提升效率的層次,而成為逐漸強化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強有力手段。合理的IT規劃可以幫助企業步入IT建設正軌化道路,提升企業整體協作能力、整體競爭能力。同時,戰略規劃可以幫助企業改變以往無序的、沒有戰略意識的企業IT建設模式,融合成功企業經營戰略。任龍認為創業企業在IT規劃過程中需要明確自己的需求,我們在做什么,一切規劃從主線出發、為主線服務,一切解決方案都是圍繞需要開展的核心業務展開的。做IT規劃也有助于我們調整創業的方向。在做IT規劃的時候其實主線應該已經比較清晰了,這個規劃更接近業務的落地,也會驗證我們的路線可行性,好做及時的調整。
拆分IT規劃:

服務于核心業務:這是起點,我們的初衷,我們必須對自己的核心業務有一個明確的定位。
角色定義(如何參與):對于我們熟悉的行業或領域,主要角色大家都非常清楚,但是可能一些基礎的角色在一家新公司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金融公司,涉及客服、財務等等角色);
內部流程:這部份工作很多時候是一個很模糊的地帶,需要從全局來走通一條路,還要有各種路標和小路指導某些特殊工作的流轉。比如一個業務員的離職,他要下掉哪些權限,他之前的工作需要如何流轉等(核心業務在參與者間如何流轉);
分解和集成:之前的路走通了,就開始建造整個王國了。這里涉及到的就是比較具體的開發工作了,把節點和流程分解成IT解決方案,進入最終的研發階段,把解決方案集成,形成最終的解決方案。
梯隊建設:研發團隊眾生相
“關于Leader應該是什么樣的,主辦方實現網的小伙伴告訴我有對這個比較感興趣的創業者。所以,先提一下Leader的基礎工作:計劃、組織,控制,領導。”任龍說。
而Leader的最大作用還在于要給自己的團隊安全感,我個人不太喜歡末位淘汰這種機質,這將會是團隊內部一種很大的消耗;這應該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最近看到的一個例子:說一家公司出現問題,失掉大部分訂單,CEO將付不起員工的工資。這時候,多數的領導者很可能會選擇裁員,但是這個老板做了一個決定,給所有人一個月的無薪休假,不需要一次都休完,他跟他的員工說,每個人都損失一點點,總好過徹底放棄一部分人。這個辦法不一定適合我們,但是我希望這個故事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如果給團隊成員分類,應該有下面四種:

領導者:如果有幸能得到這樣的人,運氣真的很不錯,給權,給資源,給錢即可。
積極份子:價值觀成熟、技術能力一般。值得培養,作為儲備,但初創時需要控制比例。
武林高手:專業技能強、價值觀相對理想化。這種人也不多,創業初期他們是主力;他們可能比較倔,你可以跟他講道理,說如果倔能解決問題,驢早就統治世界了!
路人甲:價值觀不成熟、技術能力一般。需要給予安全感和激勵。但當這樣的人在團隊里出鏡率比較高的時候,你可以考慮找你的HR聊聊了。
在劃分好角色之后,如何選擇就比較清晰了,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組織架構和模型去設計了。
最后“明確突出的職能范圍”也是十分關鍵的:一個人的職能越多,就越難做出色,重要的人放在重要的地方更合適一點。這一點很多創業團隊實踐起來可能會有些困難,但這遲早是一個值得解決的問題。越早越好,越晚解決就會越難解決!
架構:新技術都不是必須,冷靜對待“流量”

架構的層次有4層:業務架構、應用架構、基礎架構、數據架構。任龍表示,很多的公司都在饑渴的招聘CTO、技術總監、架構師,但是大部分的要求一個架構師就能滿足了,這對于一個公司以后的發展也是個不小的麻煩,因為創業公司需要員工成長速度和業務發展相匹配。
任龍認為,新技術對于創業公司并不是必須的:使用新技術能帶來很好的特性,幫助我們實現我們的應用,同時也帶來一些未知的問題。一方面需要評估好我們是不是有足夠的空間和能力使用新的技術;另一方面,學習新技術的同時也必須要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而創業團隊中,比新技術更重要的是團隊的打磨。人比程序要復雜的多,在初期這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合理的組建團隊可以減少這方面的工作。
現在很少有創業公司能夠正確估計流量:互聯網都在談流量,但是這需要理智對待,你的目標用戶可能沒有那么多!“我遇到幾個小伙伴,沒怎么碰過數據,上來就說我們要頂幾億的并發,我就怕了;流量這塊的評估應該是你的帶寬,你的瞬時并發量,復雜業務的高可用這些大流量會帶來的問題,而不是流量本身;而且這些問題多數市面上已經有很成熟的方案和最佳實現,直接利用起來就行,不需要你去花大價錢組建一個很齊全的技術團隊來做這件事 。”
成本:核心業務一定要自研嗎?
可調整成本的范圍:

完成時間:關于完成時間,很多人都只會說盡快,而這個要求在技術人員眼中卻是一個無意義的請求。做項目一定要事先預估好工時,到什么時間該完成哪部分,按部就班地來才能保證開發進度;
范圍:產品一定要分階段,一起上難度會加大,分階段的成本投入,也給了創業者一些緩沖時間,一步步地驗證之前的想法是不是正確的,好做及時的調整,這么做也給了創業者更多試錯的機會。IT規劃也是要跟著業務發展的,規劃一定要走到業務的前面,指出未來前進的方向。
質量:這里調整空間也很大,比如一些查詢功能可以不完善,之前的一位同事就跟我說:“不急,別做篩選了,先把數據都列出來,分頁都不要有,我粘出來放Excel里面自己弄,上線后再做完善!”
人員投入:“首先可以通過上實現網請兼職開發”,任龍笑著說;多數也就是加班了,少部分情況會另聘全職人才,畢竟招一個合適的人花的時間和金錢成本是非常可觀的。
外采or自研?
買不到核心業務:如果你的核心業務都是買來的就很容易被淹死,除非你有真正有競爭力的核心業務是買不到的;
我不買就問問:多了解成熟的解決方案,更能夠幫助你了解你面對的是多深的坑,在沒有成熟資源的情況下,比如有經驗的開發人員,就算我們最終沒有選擇外采,我們也可以學習方案,評估這水到底有多深;?
臣妾做得到嗎:看一下我們自己的資源是不是何時自研,要考慮我們的開發能力和可用的開發資源,我們是否有相關的業務能力,分析自研外采的成本,現有的人力有沒有空間來做這件事情。


活動最后,到場的創業者們與任龍、彭東還有實現團隊展開了持續近一小時的熱烈討論,大家都收獲頗豐,本次活動也圓滿結束!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