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5年全國兩會提出《關于以“互聯網+”為驅動,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建議》,使得“互聯網+”生態戰略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高度以后,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2016年的全國兩會上則重點力挺共享經濟。??
? ? ? ? ? ? ? ?? ? ? ? ? ? ? ? ? ? ? ?

馬化騰在關于共享經濟的建議中著重提到了以下三點:共享經濟將改變人們的消費觀念,使得“閑置就是浪費、使用但不購買”的觀念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提高人們生活體驗的同時,減少資源浪費;共享經濟在中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2014年美國共享經濟總量在GDP(國內生產總值)總量中的占比為3%,而中國2015年的這一比例為1.59%;共享經濟是轉換發展的“動力引擎”,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服務業在整個經濟中的占比將會進一步提升。

20世紀90年代,隨著互聯網商業化的發展,共享經濟開始萌芽,在線雇傭平臺Elance、在線影片租賃平臺Netflix等均屬于共享經濟的原型;進入21世紀,網上汽車租賃公司Zipcar以及P2P(對等網絡)網貸平臺Zopa等也相繼出現,但這一時期整個共享業務的規模仍然較小,而且發展速度緩慢;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共享經濟迎來了高速成長的時期,Uber(優步)、Airbnb(空中食宿)、WeWork等一批共享經濟領域的領軍企業在短短幾年內發展壯大,躋身全球初創企業估值排行榜前列。
而中國共享經濟的發展則稍晚幾年。2011年,短租和P2P(互聯網金融的一種,意思是點對點)兩個行業率先發展,途家、陸金所等共享經濟企業逐漸起步;2012年,國內現象級企業的代表滴滴成立;2013年至2015年,中國共享經濟的發展進入黃金期,消費者對于共享經濟理念已經逐步接受,資本市場對其也極為青睞,因此,與共享經濟相關的各個行業,比如:出行、短租、辦公、教育、醫療物流、金融等都迅速發展起來,一大批獨角獸企業應運而生。
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共享經濟之所以能快速發展,是因為其對供給側和需求側均有強大的促進作用。

從供給側來看,一方面共享經濟能夠擴大供給總量,通過將閑置的資源投入社會消費,共享經濟模式大大提升了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共享經濟能夠促進收入的增長,共享經濟除作為一種獨立的經濟形態外,其也可以作為傳統經濟的補充,提高共享經濟參與者的收益。
而從需求側來看,一方面共享經濟可以提升消費者的消費能力,由于共享經濟模式大大降低了交易的成本,因此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也相應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共享經濟有利于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在共享經濟模式下,消費者可供選擇的范圍大為增加,因此總的消費需求也被擴大。

根據相關的統計數據,2013年,英國共享經濟占GDP的比例為1.3%;2014年,美國共享經濟占GDP的比例為3%;而2015年中國共享經濟的規模也已經達到1644億美元左右,在GDP中的占比為1.59%。與英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共享經濟對經濟整體的拉動作用還有望進一步提升。
由于共享經濟采用的是輕資產模式,因此其相比其他經濟模式發展速度更快。在全球創業企業的估值排行中,共享經濟企業在前二十名中所占的比例超過30%,而共享經濟的代表Uber的最新估值更是超過了通用汽車、雅虎、時代華納、Netflix等知名企業的市值。在中國的共享經濟市場中,獨角獸企業以及準獨角獸企業的數目已經達到幾十家,這些企業覆蓋了出行、短租、辦公、教育、金融等領域,其中出行和金融領域的占比約為1/3。

從中國經濟的整體形勢來看,2010以后我國GDP的增速明顯放緩,傳統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的角色逐漸淡化,迫切需要新的經濟增長引擎的出現;而從共享經濟的發展周期來看,中國的共享經濟目前仍處于高速增長階段,而且由于共享經濟模式的特殊性,其未來的發展空間十分廣闊。因此,在經濟新常態下,共享經濟將有望建立“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新秩序!
為了幫助相關的從業者對共享經濟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有更加清晰的了解,更好地把握共享經濟背景下的創業機遇,本書羅列了共享經濟涉及各個領域的典型代表,并對其成功經驗進行了剖析。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書中內容為作者本人根據相關資料進行的個人闡述和分析,雖盡可能客觀,但難免有不夠嚴謹之處,讀者在做出相關投資或創業決定時不可將其視為唯一準繩,應綜合權衡以免風險。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