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韋建敏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工科男,重慶大學電器工程碩士畢業,做的是重金屬廢水的環保處理生意。
2016年5月4日,韋建敏創辦的成都虹華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掛牌新三板,這對于僅成立6年的虹華環保而言,是一大飛躍。
關于虹華環保的生意,韋建敏調侃說:“這個變廢為寶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收破爛的。但我們跟一般的收破爛的又不一樣,我們是直接在現場通過自己的技術把一些工業廢水變成有價值的東西,并通過分成的方式和客戶一起分享這個收益。”
6月2日上午,我在成都高新西區的虹華環保公司總部見到韋建敏,同去的還有另兩位財經記者,自從虹華環保新三板掛牌后,韋建敏時不時要接待一些訪客。
事實上,他給我的第一感覺,特別像近期熱劇《歡樂頌》里的魏渭。
黑框眼鏡下,藏著一雙敏銳的眼睛,頭發清爽、整潔,白色短袖襯衣搭配黑色西褲。不說話的時候,會很安靜地在一旁認真傾聽;回答問題的時候,會盯著你的眼睛,慢慢回答采訪的問題,偶爾會朝著對面的你露出善意的微笑。
我采訪完的三天后,世界環境日,環保部官網煥然一新,機構調整,新設水環境管理司、土壤環境管理司和大氣環境管理司三個司,土壤環境管理司主要負責全國土壤、固體廢物、化學品、重金屬等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行業分析人士說,這對于環保行業是很大的利好。
“在別的生產者看來,這些頗為頭痛的污染源可以變廢為寶”韋建敏這樣看待他的創業項目,“我覺得,我們這個技術是有很大的發展前景,畢竟環保是眼下最值得關注的事情。”這是他在我的采訪中說的最后一句話。
環保領域的誤入者
畢業于重慶大學電氣工程碩士專業的韋建敏,一畢業就去了深圳華為研發中心工作。在一次公務出差的飛機上,韋建敏偶遇了一位電子線路板藥液經銷商。并在互相閑談中,了解到該線路板藥液成本低、質量高,于是就找互留了聯系方式。
2007年華為生產線轉移,準備從深圳轉內陸成都,于是韋建敏也將隨著研發中心一同來到位于中國西南的天府之國——成都。在臨走的時候,他偶然想起了曾經偶遇的線路板經銷商,便主動聯系了對方,并問其為何不去開拓西南市場?
“那個朋友說,西南片區電子產業很少,跑過去還賺不夠差旅費。但當時我覺得里面有一定的商機,于是就自告奮勇地提出給他做西南片區的經銷商。”韋建敏望著窗外,慢慢地回憶了起來。
此后的周一至周五,韋建敏在華為上班,周六、周日則做藥液銷售。他說,進價2~2.5元的藥液可以賣5元左右,然后每月就可以收入一兩萬元,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小兼職了。
隨著做線路板藥液經銷商的時間一長,慢慢地就開始深入了解到這個行業了,也經常聽說部分企業為了隱瞞污染程度,出現亂排、偷排的情況。
但聽說畢竟只是聽說,直到有一次韋建敏親眼見到了這個情況,被深深地震驚和激怒。
有一次韋建敏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親眼見證了工業廢水偷排、漏排的真實情況,他看見別人在一個偏僻的小河邊,再做過一些基礎的物理金屬提取工作之后。便在半夜偷偷把剩下的廢水全部排放在附近的河里。
“作為一個這方面的‘科班生’,我當時內心十分反感,但我知道人家也沒有辦法,畢竟能夠想到從廢液中提取金屬已經很不錯了,而且技術實在有限。”韋建敏把思緒從遙遠的回憶中拉了回來。
其實,韋建敏當時就在想怎么可以把廢水中的這些金屬給更多的提取出來,更多地減輕環境污染?
后來,經過一番網上的資料查閱和向身邊老師、行業同學的多方請教,韋建敏驚訝地發現中國每年有幾十萬噸的金屬被排放到各種工業廢水中,但國內目前還沒有相關技術可以解決這個難題。

成都虹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重金屬廢水回收處理技術設備
韋建敏覺得這個技術未來必定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而且“科班生”的使命感讓他立馬就有了想要攻克這項技術難題的想法。
2008年韋建敏果斷從華為辭掉自己研發的工作,拿出多年的積蓄總共40多萬元,說服了身邊的幾個同學,然后5個人一起到綿陽的一個大山溝里,租下約400平方米的簡易廠房,開始做起了重金屬廢水回收的技術研發。
從1到100的思想擴張
其實最開始韋建敏只是想把廢水里面的金屬更多的提取出來,到后來虹華環保才慢慢有意識地在循環利用這個方向進行研發和拓展。

成都虹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因為在電子企業業內,處理這些含重金屬污染物的常用做法就是先將其做成含金屬的污泥,然后再從這些污泥中分離出重金屬。如此高成本的分離處理方式和分離提取技術著實不夠成熟,讓不少企業望而卻步,轉而選擇將這些污染物以深埋入地下的方式進行不正規處理,最終導致重金屬的極大浪費且對環境的極大污染。“中國的銅消耗占全世界四分之一,其中30%都用在了電子行業,所以每月進入電子廢液的銅就有3萬~5萬噸。”
因此做技術出身的韋建敏想要試著改變這一現狀,并且最終選擇了從他擅長的技術研發方式來實現。
2009年韋建敏和他的團隊花了半年多的時間終于把樣機生產出來了。
通過與電子企業合作的新模式,虹華環保的重金屬廢水回收的技術很快在市場上引起不錯的反響。很多電子企業開始和韋建敏他們建立合作關系,比如重慶方正高密電子有限公司、泰州市博泰電子有限公司、四川省華興宇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諸多電子企業。
隨著合作的企業越來越多,積累經驗也越來越豐富,韋建敏開始有了技術升級的想法。
眾所周知,印制線路板相當于電子產品的“心臟”,被譽為電子元器件的支撐體。但在印刷線路板的生產過程中,會因為制造所需的蝕刻液,帶來大量含有銅、錫等重金屬蝕刻液的污染源。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韋建敏他們專門研發了一種酸堿蝕刻液循環再生系統。通過封閉式自體循環和金屬無損分離技術,將印制線路板生產企業含銅廢水中的銅離子還原為高純度的電解銅板,在為客戶帶來環保效益的同時,也可實現不錯的經濟效益。
“我們最主要的核心技術就是三酸(鹽酸、硫酸、硝酸)循環利用,所以我們的重點主要還是瞄準重金屬廢墟廢料資源再利用這方面,比如電子垃圾、尾礦、有色冶金行業等。”關于虹華環保未來的發展走向,韋建敏這樣謙虛地介紹道。
但其實虹華環保的封閉式自體循環和金屬無損分離技術已經在川渝、華東和川南地區多家線路板廠得到應用。并且通過了四川省環保廳組織的專家鑒定驗收和省工業環境監測研究院的檢測,經省科技廳成果鑒定驗收,該技術處于行業內國際領先水平。此外,崇尚技術的虹華環保目前擁有40多項專利技術,還有40多項專利發明正在公示階段。
“散伙未遂”的干鍋事件
曾經有一位創業者說過這樣一句話:“搞技術的創業,有一個很大的‘通病’就是只顧著技術研發,而忽視市場實際需求,到最后勢必會吃市場的大虧!”
對于技術性創業中,容易忽視市場的問題,韋建敏也專門提到過。他說,剛開始做重金屬廢水回收的技術研發的時候,他們也是只顧著埋頭在山里做技術研發,沒有重視市場營銷這方面,結果到樣機研發的后續階段,經費就嚴重不夠了。
韋建敏在采訪中,再次提起那件“散伙未遂的干鍋”事件時,語氣中夾帶著一絲感慨和慶幸的情緒。他說,當時真的特別糾結,到底是散伙,大家另找工作?還是繼續堅持?當他把所有人(包括為節省經費,自己從老家“騙”來幫忙做雜工的老父親)召集到西南科技大學南校門外的一個小飯館,準備一起吃個“散伙干鍋”時,看到同伴們身上被強硫酸堿燒出的破洞,和手上大片被燒焦的黃色皮膚,韋建敏心中的“散伙”二字終究沒有說出來,即便那個時候,他們40多萬元的創業基金已經用完,賬戶上全部余額只剩1000多元了。
“其實你做一件事,不到萬不得已,誰都不愿意去放棄的。”這是韋建敏再次提起這件事的一個小小總結。
或許正因為這種不甘心和不放棄,后來韋建敏在借來2萬元,并把車子房子抵押貸款的情況下,成立了虹華環保。同時憑借多年來在線路板行業中建立的人脈關系,幫虹華環保簽到了第一個單子——68萬元。
技術研發出身的韋建敏,起初并不懂市場,也不懂管理。但那個時候他必須去主動尋找客戶,盡管并不認識對方。他說,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經常站在別人工廠門口來回徘徊,有時候甚至覺得和旁邊門衛打個招呼都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
就這樣,韋建敏一路摸爬滾打闖過來了,并且帶著他的虹華環保逐漸壯大。
據虹華環保財務總監袁秀芳介紹,近年來虹華環保也在逐漸開始全面發展了。2015年11月,他們專門建立了市場部,一改往日內部渠道推廣的市場營銷風格,同時對于合作客戶的選擇也由“看量”向“重質”進行了一定的轉變。
此外,全國各地設置運營點位,并派專人值守;在沿海地帶和內陸部分沿江電子企業集中城市均有設置分支機構。其中上海、江西、天津、重慶四地專門設置子公司,以方便業務開展和維護;目前該公司業務已經由國內市場擴展到電路板印制集中的東南亞廣大市場。
編者注:本文系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 ? ? ? ? ? ? 圖片有成都虹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生活從來不止一面,同在成都亦有不同活法。
關注蓉漂,每周聽一個不一樣的成都人。
你有好故事,你在成都,請告訴我們。
微信號:蓉漂
ID:RC-Robinson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