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譚佳庚:明明足夠好 為啥你的項目不值錢?
?
作者:譚佳庚 以太高級投資經理
?
創業者都是樂觀的,動不動就要“把球隊扛在肩上”。
而當這些過去身經百戰的“扛把子”們,拿著自認無懈可擊的BP,準備拿到一張分量飽滿的TS時,卻終將悲憤的發現,等待他們的是一個假裝無奈的微笑,或是一盆干脆毫不留情的冷水。
他們或許沒有“死”在虛榮里,但是確實“死”在了“戰斗”里。
所以問題到底出在哪?
?
1張商業模式圖換來的3張TS
再名貴的寶石,只有串成珠寶才能產生價值
“我什么都會做,這一點會讓我比同行更有優勢。” 這是“業內大佬”跟我說的第一句話,態度很肯定。
“業內大佬”留洋背景,曾是一家大型境外融資租賃企業大中華區的負責人,扎實的金融背景里布滿了世界500強、國際最大支付公司這樣輝煌的據點。不得不說,他的資歷的確讓人信服。配合他的Polo衫和高爾夫球帽,讓人想起老虎伍茲。
作為融資租賃業的(前)大佬,他精通這個小眾且專業的金融業務中的每個環節,渠道夠廣人脈夠硬,所以他的創業方向就是提供全套的融資租賃服務;并且認為,至少在這個以他的業務地位已經占到前排的圈子里,很少會有人做的比他更好。
?
“具體想做什么呢?”我問道。
“我可以抓取優質的融資租賃資產,然后對接匹配的投資人”
“這是P2P。”我說。
“不止,我還可以給融資租賃公司提供合適的項目。”
“這是FA。”我說
“還不止,我還可以給他們做產品設計、找券商做ABS、對接會計師和律師……”他說的很嗨,憑借對全流程的把控,顯然已經擺出了要復制另一個融資租賃產業的姿態。
“你到底想做什么?”我略顯粗暴的打斷讓他有些意外。
“我什么都能做。”他回到了開頭。
“這樣是絕對不會被投資人認可的。”我知道這話讓他受到了挑戰。
?
我接觸過的百余位創業者中,這種機構大佬不在少數;對商業模式十分自信是他們的優勢,同時也是顯著的誤區——什么都會做,就以為什么都能做。
這 是典型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可做的散點業務,卻不清楚為什么做,怎么衡量結果;也無法將他們串聯成完整的產業鏈,以致形成閉環邏輯。如此沒有規模 效應,導致的結果只能是,一個本該具有全產業鏈格局的優質項目,因為細節顧不到、不會講故事,而淪落成一家乏善可陳的咨詢公司。而這種沒有標準化的東西, 在投資人的字典里,永遠不能產生價值,碰壁也是必然的。
他沉默了一下,不像之前那么高的姿態。
“我 們來講一個完整的故事,它的主題是——綜合的融資租賃金融解決方案。”這就是一個把業務串聯成產業鏈,最終形成標品的過程。就像將寶石穿成項鏈,讓它能夠 量產;確保持續的產生價值,就是項目的價值所在,也是投資人認可的真正價值。經過不斷的打磨邏輯和重點,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最終形成了規范完整、且有內生力的商業模式:

梳理出一條規模化的產業鏈,再將散點業務嵌套到對應的環節中,最終誕生出有價值的標品,項目的壁壘便自然顯現。因為產業鏈夠長足夠全面,業內基本沒有機構可以構成競對。
這份BP沒有受到任何質疑,投資人對此都有高度的評價:這是目前唯一為整個融資租賃過程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的平臺。
3張TS,5個明確意向,近千萬的天使輪投資的首肯,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
估值調整的一小步,千萬融資的一大步
聰明的創始人自己是有感覺的
說到估值,真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衡量一個項目估值的方法有很多種,每個方法對應的結果也不確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同一個項目在創始人和投資人眼中的價值通常不同。
創始人對自己的項目有高度的預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我看過的百個金融項目里面,在業內的平均值以上加一個溢價,是創業者估值的普遍做法;極端的情況下,還有一些創始人干脆說不出具體方法,估值就靠兩個字:感覺。
如果說創始人估的是需求,那么投資人則更多估一層風險。一個“看山是山”,一個”看山不是山”,沒有什么比估值更能體現創投博弈的精髓。這之間的缺口有多大呢?
一半。
曾經聊過一個給銀行做互聯網方案的項目,天使輪階段就開了2000萬+10%的獅子口。創始人年輕有為,多年大型商業銀行從業出身,在大銀行里吃穿不愁,初出茅廬出來創業,一時也不知投融資的柴米貴。
憑借多年和投資人打交道的經驗,我們提出了反對意見:天使輪基本不會出現這么高的價碼,況且公司的情況支撐不了這么高的估值。更何況約會的投資人都是以太精挑細選出來的,對其投資方向、策略和風格都知根知底。還沒等我仔細解釋,他就立刻打斷了我。
“我和其他創始人不一樣,已經有一線機構給我TS了”他信誓旦旦的說。
我們不能確定他的話是真是假,只能抱著保留信任的態度,與這位“自帶TS”的創始人去碰碰運氣,萬一真能“挾TS以令風投”,也未必不是好事。
不出所料,第一場談判就碰了一鼻子灰,投資人聽了估值,連一點客套的余地也沒留下。“貴”就一個字,剩下你別談。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幾場談判下來,“自帶TS”小哥明顯不似往日意氣風發了。這次我沒有主動再提反對意見,因為聰明的創始人自己的感覺都很靈敏。
果不其然,有一天路演之前,“自帶TS”小哥問到:“多少合適。”
“至少折半。”
他抬了一下眼,我看見他還是一瞬間閃過了失望,畢竟這和他的心里預期差的太多了。然而,事實總是不容分辯的。
“投資人一般會用‘可比公司法’,也就是尋找一個規模相當的對標,并且以其融資數量為參照。”我們為他選擇了早已準備好的兩個對標。其中一家是上市公司,資料詳盡。
?
FA永遠會和創業者并肩戰斗,但是早期項目“雙重標準”的最終決定權,永遠握在投資人手里。沒營收沒數據,憑PPT跟投資人談條件比較難。
“看山仍是山”。
近千萬,10%和行內一個頗有名望的個人天使,“自帶TS”小哥最終圓滿成交。雖然不似預期,但是估值,就要量力而知攻;合情合理、盡快拿到早期投資,才好早日推行業務、占領市場先機。
?
如何通過TS判斷一支活好的基金
有三份TS分別代表背書、估值、速度,你最愛哪一個?
故事永遠比結局多。所以當故事寫到TS的階段,已經可以說是接近圓滿了。就像在一堆情人中挑結婚對象一樣,相對于“單身狗”而言,這種基于擁有的選擇,總是痛并快樂的。
機構背書、估值和速度是三個最主要的考量點。基于FA職能的專業性,我對于創始人選擇TS的建議,主要是看項目這次融資的目標。這個目標我們會在每次融資之前就幫創始人定好,然后在進入“創始人反選”環節時,幫他們排列優先級(有多家機構同時滿足優先條件時,再根據次優先因素繼續篩選。)
當然,我們也會充分尊重創始人本人的意愿。
“理解我。”
這已經不是我從創始人口中第一次聽到這三個字了。
“嗯,我知道你比較看重機構的背書能力。”我們自動將這句話翻譯成了創投圈的行話又重復了一遍。
一般來說,大部分的早期項目,無疑是速度大于一切;但也真是有這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耿直boy”。于是,在同時選擇投他的兩家機構里,他選擇了機構背景更顯赫的一家,直接拒絕了名氣不夠大的另一家。
其實創始人對于速度之外因素的選擇,并非單純出于虛榮;但是就說對投資機構的判斷,畢竟不夠有經驗。
就這個項目來說,創始人選擇的那一家固然招牌亮,但是正所謂“店大欺客”,TS條款中明顯有嚴苛的地方,對他之后的經營會有一些稍顯過度的干預;而最為重要的是,這家機構給的盡調清單相比常見的范本很不尋常——他們要的細節未免太多了。
而被拒絕的另一家機構,雖然名氣沒有前一家大,但是他們夠專注,只投互聯網金融中的一個領域,恰好跟這個項目高度協同。
選擇經濟無公害的貼心暖男,卻要以放棄霸道總裁為代價,對創始人來說顯然是有些肉疼。
“那就拼一把,魚與熊掌兼得。”經過綜合考慮,我們建議他兩家都拿;聽見這個答案,“耿直boy”也是喜出望外。
要背書,名氣大的機構有背書,要協同,專注領域的機構有協同,進可攻退可守。兩家機構一起進,整體來說對他的董事會和日后經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我們和“耿直boy”一邊跟 “霸道總裁”“打太極”,通過做“黑盒測試”的方式達到盡調結果,以至于不必披露過多關鍵技術細節;同時,跟“貼心暖男”軟磨硬泡,重新說服其加入戰隊。
并且,無論與哪家基金“喜結連理”,都必須拿出斯巴達300勇士的氣魄,誓死捍衛開發文檔和核心數據。因為有些投資人可能借盡調索要底層技術,輕松盜取項目門檻的實現方法;而創始人因為一味跪舔投資人,不知不覺中就遭遇“洗劫”,這也是創始人需要有專業FA幫助的原因之一。
最后,我們也是做了很大的努力,設計了一個強大的交易結構作為統一戰線,爭取到一切可以爭取的力量,把兩家機構都做進去了。
?
后記:
我們常跟創業者說,即使你親耳聽見“我們想要投資你”這句含情脈脈的表白,也千萬要假裝這一切都沒有發生;除非交易的那一刻真的來臨,否則所有的工作都無非是鏡花水月。(曾經有一個創業者已經拿到了SPA,結果對方開了一個董事會一票否決,所有期許化為泡影)
一年看400個創業項目,光金融類的就將近300個,圈里的套路也見多了。
也許你還有很多困惑并不知道問題出在哪,也許你遭遇了套路卻苦于找不到答案……假如投資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發現這些問題并給出答案,這就以太作為FA的日常。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