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9日,由清科集團主辦的2016中國智能硬件投資峰會在深圳舉行,四十位專家高強度聚焦。從酷娛潮流、智能家居、智能健康、智能出行四大板塊進行探討,立體呈現行業態勢。解碼智能硬件這個移動互聯時代的超級大入口,如何演化出多元的生態級商業圈。

深圳的創業家、企業家的特點是接地氣,較真、不裝,那我們直接開始,不作鋪墊。這幾年,昆仲資本在硬件領域投了不少錢,最早投了柔宇科技,也投過智能門鎖丁盯,還投了AR和VR的SDK。
以前很多智能硬件的優秀案子是找一級市場的投資人,現在二級市場也變成了VC的投資邏輯,也在找優秀的標的。最近昆仲在做一個計劃,比如說灣區最好的技術拿到中國做孵化,賣給二級市場的土豪,我覺得這在中國還有一個時間差。
做了這么多的智能硬件投資,我認為,在中國目前下棋都下不過AlphaGo,特別核心的技術創新還是不夠。我認可的是,比如說應用級別,下一步可能是智能互聯網,但是千萬不要碰特別核心的事。早在90年代以前,美國很多資本在投創新的技術,大家是去高校找最優秀的工程師,從最源頭開始挖。但在中國,目前還是要聚焦在具體的應用上,包括教育、醫療,這些領域還是有機會的。
中國最優秀的畢業生,畢業以后第一份工作大多數人希望去500強、外企。但在灣區,一個最優秀的畢業生,無論是MIT的或是斯坦福的,他希望去一個創業公司,這是第一個不同。這是為什么我們很喜歡這些年輕的、優秀的創業者,因為這樣的人比較稀缺。
對于源頭投資,我并不認可。在某種程度上,中國是不會出現這件事,中國的機會就是充分利用便宜的錢。昆仲最近看了很多案例,比如說在灣區的項目,灣區的項目普遍比國內的項目便宜,包括智能硬件,國內的項目估值是相對比較高的。同時,我們也看到第二個現象,國內的估值、成長性要高過灣區,換句話說是熱錢多,包括政府的錢,所以很多年輕的創業者拿到很多便宜的錢,比如說深圳代表的就有像柔宇、大疆,還有當年的華大、光啟。這是“深圳現象”,政府愿意扶持年輕人、企業家,最后造就了他們的成功,大家都是受益者。
之前的二十多年里,我一直都在硬件領域,但原來的硬件和智能關聯沒那么大。當時我在華為做通信設備,強調網絡的智能化,網絡的靈活調度,讓消費者、電信的用戶更便捷的接入網絡。在華為后面五年,我主要在華為榮耀,把這個品牌從零做到了中國手機領域里的主要力量之一。去年開始,我和汪峰一起做FILL耳機,很多人見到我第一句話就是問,我們的耳機和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樣。坦白說,形態上沒有根本的變化,無論是從外觀、聲音本身包括操作、后面承載的東西,后面有機會再詳細給大家介紹。
一個硬件產品,最關鍵的是產品本身是不是能迎合或能夠適配大眾的需求。目前中國正處于消費升級階段,民眾對消費品質越來越高,過去愿意花很多錢在日常的生活、基本需求上,但現在逐步傾向文化娛樂,追求品質和潮流。過去認為耳機是必需品,起碼在歐美音樂一定是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或是音頻是大家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覺得我們自己在做的項目能迎合消費者的剛需和趨勢,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是有沒有一些核心的競爭力。未來的耳機是移動化、智能化、場景化,我們提供高品質的耳機,我們賣得最好的反而是最貴的藍牙耳機,因為它切合日常移動的需求。智能化也很好理解,包括和智能手機的連接,日常生活如何快速地獲取包括操作、語音的交互。
三是場景化。場景化也是智能硬件要考慮的,場景形態到底是應用場景在哪里?比如說我有在家庭里聽音樂的需求,有運動和跑步的需求,有在大街上、地鐵上、飛機上的嘈雜環境下聽音樂的需求。我們想做的主力產品,想解決的需求是在什么樣的場景下。
商業的本質一定是基于交換、互惠,我們不是做公益的,首先還是要回歸到商業本質,特別是做硬件上。我不贊成通過大規模的制造降低成本,最后獲取盈利。中國企業就是這么干的,這么干的結果會是什么呢?本質上扼殺創新,這個企業自己在那么長的時間內賺不到錢,生產的東西一定很難。很多智能硬件是消費品,一定有自己的品牌訴求,有調性的設計,我希望我們的品類上是百花齊放,每個都能在某個領域做到極致,給消費者更好的選擇,從我個人的價值觀來講,這才是一個社會健康、正常的理念。
京東金融姚乃勝:建立“四大壁壘”搶奪市場

狗尾草智能科技是一家做機器人的創業公司,我們的第一款產品是公子小白機器人。在我看來,智能硬件最重要的是酷,它代表不一樣的體驗感、不一樣的沖擊力,不一樣的裝逼等等,如何讓智能硬件更加酷、更加好玩,也是我們公司一直追求的方向之一。
現在看到所謂的智能硬件不行了,那是因為產品不再足夠新、不再足夠奇和不再足夠酷了,實際上是失去了持續創新的能力和失去了持續創新的動力。?
另外,賦予產品和日常生活相關聯的黏性也很重要。一個產品,如果既沒有持續創新的能力,又沒有能力賦予它和日常生活相關的黏性,那么失去了最開始的噱頭和吸引眼球的賣點后可能就會慢慢走入下坡路。
對于硬件掙錢的事情,有一些模式很多人在講投資人硬件零利潤的模式,或是智能硬件不掙錢的模式,希望通過規模、供應鏈金融的方式后面再去掙錢,我認為作為一家創業公司,這是講不通的故事。智能硬件就應該要賺錢,智能硬件本身具有硬件的盈利模式,不是羊毛出在豬身上。之所以硬件沒有能力盈利,或是硬件賣不上價錢只能說一件事情,要么你的硬件不夠好,要么你的硬件沒有吸引力,否則為什么說硬件免費提供,要靠軟件賺錢。
如果硬件有自己的創造力、擁有自己的創新點,那就一定可以創造出屬于硬件的價值。我沒有見到蘋果硬件不賺錢,我也沒看到大疆的硬件不賺錢,之所以國內形成這樣的道理,是學習了互聯網“羊毛可以出在豬身上”的那套理論。但作為創業者,我們要記住一點,你不是雷軍,你沒有雷軍背后的光環,你沒有雷軍背后強大的粉絲影響力,如果你選擇硬件不賺錢可能死得更快。
(來源:投資界 )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屬于原作者,不代表清科私募通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news.pedata.cn/233717.html”
2023-11-1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 《衢州,打造長三角創投新勢力“第一城》的文章
2022-06-20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北京市朝陽區企業融資路演系列活動—數字經濟專場的活動
2022-03-0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引鳳筑巢·融金朝陽——北京市朝陽區企業融資路演系列活動 專精特新專場的活動
2022-03-0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百家基金進航城-數字經濟專場的活動
2022-02-23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 《清科創業旗下PEDATA MAX全新升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