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2018年“創響中國”廈門站暨“一帶一路”創新大會在集美區成功舉辦,豐厚資本創始合伙人、春光里創始人楊守彬、梅花創投創始合伙人吳世春、金慧豐投資董事長周麗霞、紫輝創投創始合伙人鄭剛、樂搏資本創始合伙人喬順昌以及廈門市創投公司董事長薛荷圍繞《中國青年天使會“一帶一路”投資分享》展開討論。創頭條作為創響中國戰略合作媒體,受邀參與活動并作相關報道。

(以下內容為創頭條根據現場實錄整理)
問:“一帶一路”對早期機構有哪些影響?
周麗霞:“一帶一路”給創投企業非常多的機會,不管到什么地方去做經營,本土化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本土化,一方面就是熟悉當地的政策法律法規,這兩點非常重要。
出海首先一定要有中國人的特色,能做外國人做不了的,但真正落地生根就必須完全本土化。
“一帶一路”給了很出海企業多機會,但是有利有弊,很多項目對投資者來說更多會考慮放棄,因為在整個出海過程當中要碰到的困難是非常非常多的,尤其是日常資金的問題。過去總是在說投資人需要跟時間做朋友,對于出海的創業者來講,真的不能選擇跟時間做朋友。漫長的時間是你的敵人,因為大家都在飛速的發展。
鄭剛:任何一個團隊到國外發展受限都非常大,所以要找當地的合作伙伴一起成立合作公司,但是要吸取過去合作失敗的教訓。基本上是以一種內容與技術為核心的輸出方式,而不要控制當地的運營、管理、銷售、政府關系。
“一帶一路”提供的機會讓中國的企業能夠眼光向外,我們很多產品實際是具備世界性的。當然,中國市場非常大,競爭也非常大,如果可以在中國生存下來,你把這些東西再輸出到這些國家,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楊守彬:其實就像中國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是先有中外合作,再有合資,最后才有獨資。這是一個本地結合的過程。出海我覺得分兩層談,一個是投資本身出海,投海外項目到海外投資。第二是我們投的項目到海外發展。
吳世春:中國互聯網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有很多模式已經從中國發展出來的模式到向海外復制。
這里面分兩層,有的是一家新的公司去海外,跟當地的合伙人成立了新公司拓展業務;有的是原來在國內有業務,把業務延伸到其他國家去,比如唱吧。
我們作為早期投資更多是第一種,就是說本土的創業者因為看到了中國模式在海外的機會,主動延伸到海外去。我們選取的團隊可能有比較豐富的本地經驗,比如說,原來百度在海外公司的負責人,華為在海外公司的負責人,OPPO在海外的負責人,他們已經在當地生活了五六年,跟當地合伙人有比較好的關系,然后成立了公司,借鑒國內的模式去發展,這種發展一般都不錯。
我們特別看重團隊本地化的經驗。我覺得移動出海是沒有辦法投資的六個方向之一,我們甚至成立專門的基金來投移動出海的方向。“一帶一路”除了建設輸出以外,其實在數字領域的輸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的優勢更明顯,更大,希望更多的創業者參與到這場所謂的大航海時代,數字領域的大航海時代來。
問:創業公司、投資公司有哪些機會?
薛荷:廈門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源地,所以廈門政府拿出一定的資金做了一個海絲基金,這個基金致力于把廈門的企業帶出去,以及幫助廈門龍頭企業、上市公司在海外的收購、并購。
我們主要是幫助廈門的產業提升:
第一是讓更多的基金進來。這就是我們引導基金要做的目的,讓更多的基金來廈門;第二吸引更多的基金管理人來幫助廈門的企業得到更多管理人方方面面的支持,最終我們有一定的反投要求,要讓廈門的產業項目得到更多的資金支持和管理團隊的人力支持。
喬順昌:我們還沒有投“一帶一路”的項目,因為我們主要投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都是對比美國和硅谷,所以在美國有很多投資,在中國也有。
我理解“一帶一路”的投資無外乎就是產業升級和大消費升級這兩點,這也驗證了我前不久看到國家信息中心的一個報告,中國出口到“一帶一路”國家機電產品占40%,所以我們目前是公司產品賣到“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也會積極研究“一帶一路”產業方向。
問:投資出海,資金怎么出去、怎么回來?
鄭剛:我們現在做的方式就是用我們的LP,分別有人民幣和美元,先以合同的方式實現,到時候再確定到底是合資還是用其中一種。所以LP這邊由國際、國內的資源來實現,如果最后要把整個結構體系的一部分用來吸納人民幣,一部分吸納美元,國內也有一個架構叫做ODI(對外直接投資),這個也需要時間,要特別小心,因為中美有一定貿易方面的問題。
楊守彬:你覺得中美貿易新的摩擦對創業和投資有影響嗎?
鄭剛:其實還是看整體。我們現在接觸更多的是加州的創業企業,那個地方的環境很開放。中國在硅谷投資的這兩年,尤其是去年達到了新高,整個硅谷創投界有一半來自中國。但是我認為對硅谷的創業企業來講,并沒有國界之分,一些創業企業還是胸懷世界的,而且加州的投資環境相比整個美國的聯邦政府給的資源是不一樣的,那個地方的政府有自己制定法律法規的能力,那邊的政府對中國的投資還是持非常歡迎的態度。
只是架構要做的特別小心,比如專利等方面的問題。對于協議來說,要把投資的流程說明清楚,投資是來自于最終的哪一方?受益方是誰?講清楚就沒有問題。
楊守彬:薛總,政府在基金遷移海外方面是怎么操作的?
薛荷:在海外的投資可以通過廈門自貿區、ODI的形式快捷出境,以基金的形式出去。國家商務部等部門對于真實目的的海外基金形式投資是在逐步放開的。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