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轟動一時的“馬云王健林對賭1億”嗎?自互聯網電商誕生以來,就一直與傳統商業不斷競爭市場份額,網商依靠低成本快操作的優勢,發展迅猛。2015年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消費者購物方式從線下轉為線上趨勢進一步加強。2014年,母嬰跨境元年,享受政策紅利的跨境電商發展迅猛,尤以母嬰勢頭需求最旺。各大電商,攻城拔寨,跑馬圈地,或名或利,均有大收獲。而傳統的母嬰實體店受網店、微商等多重沖擊,經營遭遇瓶頸。
電商發展壯大的今天,母嬰實體店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必然是需要的,”米到倉門店市場負責人表示,“進口商品,品牌保證跟售后保障尤為重要,而實體店對于普通消費者,本身就是一種品牌保證!”
?
但是不可否認,傳統的母嬰實體店跟電商相比,依然有諸多弱勢。
最明顯的是,成本價高。傳統母嬰實體店,貨源渠道商依然遵循的是傳統代理模式,最后拿到的貨源往往經過多級渠道,價格一定是被多層剝削的,最終到手貨源的進貨價甚至比電商活動價格還高。除了大型連鎖的品牌外,傳統母嬰實體店,多數還是單打獨干,零散無規模化運作,無法形成規模化進貨,因此更難以談的上議價能力。還有實體店鋪租金,人力成本以及庫存周轉等經營成本問題。年年不斷上漲的的店鋪租金和人才成本,以及庫存周轉不理想,都會加大母嬰實體店的壓力。
再者,母嬰實體店受自身經營面積以及倉庫的限制, 商品雷同,品類范圍窄。
最后還有引流問題,實體店如果在地段選擇上稍有偏差,很可能跟火爆開業的夢想擦家而過,而廣告投入又是一筆不菲投入,且難以保證效果。
電商和實體不該是對立面,它們是一種互相滲透的有機融合體
? ? 米到倉徐軍表示:我們不應該把電商和實體看成一種對立面,它們是一種互相滲透的有機融合體,可以優劣互補。目前的母嬰實體的確成績不太好,但不應該歸因于單純的電商沖擊。日本的電商很發達,但是日本的伊勢丹依然人滿為患。(備注:伊勢丹是日本首屈一指的零售集團)。
? ? 我始終認為:互聯網的精神就是去中間化,實體店的諸多弱勢是可以依靠互聯網快速解決的,比如貨源,我們米到倉可以發揮上游供應鏈規模化采購優勢,作為貨源服務平臺,我們把背后優選的供應商的裸價提供給門店主,確保實體店拿到最低價的貨源。比如引流方面,我們有強悍的技術團隊與運營團隊,可以提供一套結合線上線下的引流方案,包括系統方案跟營銷思路,解決母嬰實體店“養在深閨人不識”的窘境,幫助他們完成爆發式增長。
? ? 事實上,米到倉自2015年上線以來,一直在整合海內外優質供應鏈資源,充當跨境電商供應鏈的先鋒,不管是對海外貨源供應鏈的深耕,還是倉儲物流等基層配套,都力爭做到最好。
?
米到倉能幫實體母嬰店做什么?
一,一手貨源渠道確保母嬰實體店更好的利潤空間
發揮米到倉上游供應鏈的貨源優勢和規模化采購優勢,減少中間層,確保實體母嬰店拿到最低的貨源。米到倉貨源平臺可以和實體店的直接對接,最大程度減少中間化,從而讓利給終端消費者。這就是母嬰電商和母嬰實體的“互聯網+”。
二,大數據精準營銷
母嬰消費者具有生命周期短、購買頻次高、品質關注度高的特點。針對這些特征,米到倉通過建立自己平臺的精準數據庫,研究客戶購買行為和動機,有針對性地挖掘客戶的深層次的需求,不但可以推薦熱銷款和爆款SKU,并在母嬰長尾商品上給到實體店更多的意見和參考,以加強他們的競爭優勢。而這些長尾商品對于鎖定目標客戶、提升用戶的忠誠度和粘連度都有重要意義。
未來趨勢一定是線上線下一定是有機結合的,期待米到倉攜手實體店,共同擁抱互聯網,幫助傳統門店主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