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報告顯示,以最保守的估計計算,10年后全球VR/AR產業整體營收將達到850億美元,其中硬件營收為450億美元,軟件營收為350億美元;在CES 2016展上,虛擬現實技術( VR )成為時代新寵。
這從筆者公司天涯若比鄰投融事業部舉辦的創投活動來看,就可以感覺到這個新寵的魅力:只要是AR/VR專場,每次參加的人員都是爆滿。


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各大科技企業都在加緊步伐進軍VR,其中谷歌、Facebook、微軟、三星、索尼、AMD、GoPro都已經有產品問世并產生了一定的主導作用。
很多人質疑,科技巨頭蘋果為何遲遲不出手?
難道失去了喬幫主的蘋果不想再次引領潮流了嗎?
最近,在蘋果交出十三年來最差季報之后,VR鼻祖Oculus聯合創始人Jack McCauley表示:“蘋果盡管盈利有所下降,但去年仍售出2.31億臺iPhone,蘋果公司目前有2300億美金的現金流,比一些的國家GDP加起來都多,如果蘋果愿意投身VR,是可以拔得頭籌的。”
事實上,盡管蘋果官方從未表示進入虛擬及增強現實市場,但蘋果其實一直暗自有所動作。不信?你來看看下面的證據:
2010年9月,蘋果以29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瑞典面部識別技術公司Polar Rose;
2013年11月,蘋果耗資3.45億美元收購以色列實時3D運動捕捉技術公司PrimeSense,其代表作是微軟Xbox的體感檢測設備Kinect的第一臺動作傳感器;
2014 年12月,蘋果發出招聘信息,招聘有經驗的 VR 和 AR 技術工程師, 招聘廣告中還明確寫了被選中的將參與到為下一代蘋果產品開發基于AR的軟件及工具;
2015年2月,蘋果申請了一項專利,把一臺頭戴顯示裝置和其他類似于 iPhone 的便攜式電子設備結合以便用來觀看,形態和現在市面上的 VR 眼鏡很像;
2015年5月,蘋果用3200萬美元收購德國增強現實技術公司Metio,其171項AR領域的全球專利也收入蘋果囊中;
2015年11月,蘋果收購了瑞士面部識別技術公司Faceshift,該公司是最新的《星球大戰》系列電影的特效制作方之一;
2016年1月,在一次電話會議上,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在回答與虛擬現實技術有關的問題時表示,“我認為虛擬現實不是一個小眾市場,它真的非常酷,擁有一些有趣的應用。”業內人士稱,庫克的這一表述接近證實蘋果在開發虛擬現實產品。
此外,蘋果還向大學校園“派遣間諜”,了解技術發展趨勢。斯坦福大學虛擬互動實驗室被認為是虛擬/現實技術開發的中心,該實驗室主任杰里米?拜倫森(Jeremy Bailenson)向《華爾街日報》表示,“過去13年從未有蘋果高管光顧我的實驗室,但最近3個月他們來了3次。”
除了收購、招聘和專利申請,蘋果還從競爭對手那里挖人才。
Nick Thomson,曾經微軟HoloLens項目的首席音頻硬件工程師,2015年被挖角到蘋果,他在HoloLens項目組工作了超過兩年,這樣寶貴的AR經驗會給蘋果到來什么,其價值不言而喻;
Bennett Wilburn,也曾是微軟的工程師,在2014年到2015年當過華為的科學家,主攻方向是機器學習-人類動作捕捉識別,曾經在Lytro科技公司領銜開發過圖像處理軟件,還做過華為的首席科學家;
Graham Myhre,他也曾經是Lytro科技公司的工程師,開發過相機的透鏡和感應器,目前正在蘋果研究“下一代產品的顯示和光學技術”;
Chris Prest,他是蘋果的產品設計師,他的設計團隊主要領域是頭盔顯示方面,也可以理解為蘋果頭戴設備設計師。從他的簡歷可以看出,他對蘋果可謂是忠心耿耿,2002年至今的職業生涯沒有“出過一次軌”。
所以說,蘋果公司的VR部門確確實實是存在的,只不過延續了蘋果以往的風格,正在從事研發的團隊和正在研發的產品都是不允許公開的“秘密”,這也充分暴露了蘋果對VR的野心是有多大。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