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去年“811匯改”以來,人民幣進入快速貶值通道:2015年全年,人民幣兌美元累計跌幅達4.5%,創1994年有記錄以來最大跌幅。時至今日,貶值壓力仍然是人民幣頭頂上一團揮之不去的烏云。當前,新三板中有許多涉及對外貿易及服務的企業,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對其經營有著重大影響,匯率風險甚至成為一些企業最為關心的問題。今天,掘金三板研究中心將從最新披露的年報出發,探究過去一年里匯率對這些新三板企業造成的影響及原因。
活久見,匯兌收益竟包攬了這家企業一年的利潤
當你還在起早摸黑埋頭苦干時,不妨抬頭看看,有些企業已經乘著人民幣貶值的大風在逍遙游啦!

如上表所示,在過去的一年里,匯率波動給世貿通(834896)、前程股份(834282)等企業帶來了數百萬元的收益。其中,以B2B電子商務模式為依托的高科技外貿服務企業世貿通因匯率波動產生了366.80萬元的收益,而該企業同期凈利潤只有366.48萬元,這意味著世貿通的匯兌收益不僅完全覆蓋了其凈利潤,還彌補了部分虧損!躺著賺錢的感覺:倍兒爽!?

幾家歡喜幾家憂,匯兌損失侵蝕起企業的利潤來也不含糊。如上表所示,東海租賃(835072)、恒康達(832527)等公司的利潤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匯率波動的影響。其中,以進口食品的貿易代理服務和食品貿易銷售為主營業務的恒康達去年一年因人民幣貶值而產生了268.37萬元的損失,而公司凈利潤僅為308.28萬元,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排除匯率的影響,公司的凈利潤原本可以在現基礎上增加87%。可現實是殘酷的,匯率影響著實存在,而企業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你,卻無能為力”。
何以差距如此之大
匯率波動給企業造成如此大的差距真是讓人瞠目結舌,我們不禁要問了:同樣是跟外國人打交道,差距咋就那么大呢?掘金三板研究中心認為,這主要和企業的經營業務有關。
目前,國內企業跨境貿易多數情況下還是用美元結算,但在編制企業財務報告時必須將全部外幣轉化為人民幣。因此,在這一背景下,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在人民幣貶值的情況下就會產生匯兌收益,例如,在8月10日,企業賒銷一批貨物,會計上處理為應收賬款100萬美元(當日匯率1:6.2),按當日的匯率折算是620萬元人民幣。在8月20日實際收到貨款萬100美元(當日匯率1:6.5,人民幣貶值,即1美元能夠兌換更多的人民幣),按當日的匯率來算就達到了650萬元人民幣,這兩日之間由于匯率變動產生了30萬元人民幣(即100萬*(6.5-6.2)=30萬)的匯兌收益。
以進口為主的企業情況則與此相反,人民幣貶值一般能給企業帶來匯兌損失。以恒康達為例,公司的年報稱,人民幣匯率在2015年度持續走低,使進口型企業的采購成本攀升,導致盈利能力下降。很好理解,例如8月10日(當日匯率1:6.2),公司從國外賒購一批貨物,會計上處理為應付賬款100萬美元,而到8月20日(當日匯率1:6.5),公司到期支付這筆款項,就產生了30萬元人民幣的匯兌損失。
有工具而不用究竟是為哪般
當前,我國外匯市場上已經有包括遠期結售匯在內的多種衍生產品,用以規避外匯風險。那么,為什么這些新三板企業還會遭受如此之大的匯兌損失呢?筆者認為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企業風險防范意識不足,缺乏相關專業人才。2015年4月至8月,人民幣匯率總體保持穩定,這導致企業短期的穩定所麻痹。而且即使一個企業的管理層意識到防范風險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專門的外匯理財人員使管理外匯風險無法實施。其次,擔心管理外匯風險的措施會使企業喪失獲得超額收益的可能性,一旦遠期匯率走勢有益于公司,收益將是極其豐厚的,世貿通不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么,300多萬的匯兌收益于新三板的企業而言可不是個小數目!
結語
有個說法,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打個噴嚏,全球投資人都要傷風;現如今,耶倫大媽一聲吼,全球都要抖三抖,更別提新三板企業了。隨著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日漸加大,企業面臨的匯率風險也在不斷加大。新三板各受匯率影響的企業應加強匯率風險管理意識,積極引進相關專業人才,探討適合企業自身的外匯風險管理方式,避免辛辛苦苦干一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研究員 ?卿雲
(本文為掘金三板研究中心原創,如需轉載,請在正文前署名,否則視為侵權)?
歡迎關注掘金三板微信公眾平臺:juejinsanban?
“掘金三板”致力于打造國內最大的新三板互聯網社區和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平臺!
?掘金三板,新三板的投融資者都在這里!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