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歲當選村委會主任;23歲創立的農業電商獲得5000萬元風險投資……1991年出生的泰順縣彭溪鎮雙溪口村小伙巫逢洲,在大山里創業,帶著鄉親致富。
今年全省五一勞動獎章先進個人日前揭曉,全省79名獲獎者中溫州有9名,巫逢洲是這79人中最年輕的一位。從山村窮二代到創一代,他身懷何種絕技?如何錘煉自己?有哪些奮斗故事?五一勞動節之際,記者專訪了這位90后創業創新楷模?!跬韴笥浾哧愨鹚妓?/p>
山村小伙的大夢想
高中畢業后,巫逢洲放棄讀大學,去了上海闖蕩。在上海光伏廠,從最底層的臟活苦活干起到被評為上海光伏精英、任部門經理,僅用了兩年時間。2012年回鄉探親,鄰村煥然一新的面貌和自己村幾乎無甚改變的落后對比,讓他心里很不是滋味,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放棄高薪回鄉,利用村里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創業,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回鄉后他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積蓄,與朋友一起養牛,由于缺乏經驗,還未開始項目便流產了。
經過周密的市場調研和創業規劃,他轉而帶領村民成立了種養專業合作社,開始飛鴿養殖,然而也沒有起色。
心里憋著一口氣,在碰壁之后轉換思路,改賣鴿子為賣鴿蛋,巫逢洲打造出“竹林鴿蛋”品牌,算是賺到了創業的第一桶金?!白钤?,我覺得只要有一個好點子,一份漂亮的計劃就能成功。其實這個社會最缺的不是點子,是把點子變為現實的執行力。我想告訴所有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有了想法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再去實踐,不斷發現問題,然后思考解決途徑,還要學會創新,不走尋常路。”
年輕村主任敢擔當
2013年,巫逢洲以高票當選雙溪口村委會主任,一上任,這位當時全省最年輕的村主任就以果敢的姿態大展拳腳,團結村兩委,提出建設村民委員會中心,對全村道路進行拓寬與硬化,還將雙溪口村進行了準確的定位,發展紅色旅游。
除了改變村貌,當選村主任后,巫逢洲堅持繼續創業,他利用互聯網渠道,解決村民農產品銷售問題,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道路。比起創業者,他更愿意做一名“新農人”。
在“互聯網+”浪潮下,大規模的電子商務進農村,然而,如何讓站在互聯網風口浪尖的傳統農業飛上天?在巫逢洲看來,做好“互聯網+農業”絕非把農產品放到網上那么簡單?!斑@不是簡單做加法,它需要通過現代化的手段、數據應用,改造傳統生產方式,提高效率;另一方面,要通過與消費者精準對接,減少中間環節,實現訂單化生產。”
2014年10月,他和另外8位志同道合的年輕人走到一起,共同創立了浙江我要趕鮮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兩個月的時間實現銷售額76萬元,幫助10多戶農業合作社解決銷售困難。2015年公司成功舉辦“泰順縣首屆互聯網+生態旅游楊梅節”、“我要趕鮮-品鮮匯”等活動,直接、間接輻射幫助農戶超過100家。
做有工匠之心的新農人
今年年初,巫逢洲將互聯網觸角從農產品銷售延伸到前端生產,研發“農歸吧”農業助手平臺。
在巫逢洲構建的“互聯網+農業”矩陣中,“農歸吧”的角色就是一個致力于農資產品電子商務交易的平臺:農戶可通過它直接下單自己需要的生產農資,并由平臺統一配送;農業基地可通過它獲得貸款;提供在線農業技術學習,農業專家在線服務;還能“一鍵呼喚勞動力”,把農村閑置的勞動力統一到平臺上,并給這些農活師傅進行評價打分。
“農歸吧”立志成為全國大型農業生產服務平臺,巫逢洲說,未來的電商將不再只是銷售自己的產品,而是提供多元化的互聯網服務。截至目前,他已利用“互聯網+農業”思維幫助該縣1000多名農戶致富。
在“互聯網+農業”時代,更需“工匠之心”的新農人,“匠心文化的本質,歸根到底,是敬業,是認真,是專注?!蔽追曛拚f,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這也是他和他的團隊今后努力追求的目標,運用互聯網的新技術,最大限度地服務于農村、服務于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