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創業的一個殘酷事實是,很多創業項目失敗不在于人、產品或運營,而是股權結構。不合理的股權結構會直接造成創業的障礙,過往我們所知的一些明星項目也因此出現過波瀾。股權結構不合理,導致無法融資,越發成為該被創業者重視的問題環節。那么該怎么辦?
鄭明龍正在致力于為創業者解決這個問題。他是一位從業12年的律師,以及創業半年的創業者。他的創業項目米律——一款針對創業者的法律專項產品——此前拿到了洪泰基金的300萬天使投資,而鄭明龍本人已在不同場合,分享演講了十余次,其中一次演講,還被騰訊收藏,列為價值過億的創業干貨。

今年6月23日,鄭明龍拖著行李箱走出海淀黃莊地鐵站,他在新中關前的空地上駐足,那天沒有霧霾,中關村的一切都那么清晰的在他眼前。
鄭與跟在他后面的助理小鄭合了張影。他把照片發到朋友圈,寫到“老鄭帶著小鄭,到達帝都。米律,今起,正式從這里啟航。”
米律是鄭明龍的創業項目,5月13日上線后,他即拿到了洪泰基金的300萬天使投資。此前,鄭已在廈門做了12年律師。
在北京的2個多月,鄭帶著6人的律師團隊開發了4個創業法律專項產品,分別為股東和股權架構、勞資管理、創業融資和股權激勵。鄭并不著急同時上線所有的業務,他要單點突破,推一款爆款產品。
10月10日晚,米律2.0版上線,首推提供創業股權架構法律服務。在網站開源了他們專業的中國創業合伙協議文本,還提供創業合伙協議免費“體檢”,還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
上線前,鄭已有50多萬的訂單,他計劃用這十幾單,跑通他設計的米律產品客服、律師三級協同的標準化服務流程,11月底前上線全部創業法律服務產品。
摸到創業門縫
同樣是律師,有沒有自己的品牌,收入差別很大。“人脈關系對律師來說很重要,人脈廣,案源機會就多,收入就多。可人脈得靠時間去積累維護。”剛畢業3年的鄭捉摸,能不能用互聯網給自己做品牌。
06年,鄭明龍第一次觸網,嘗到了甜頭。并不懂技術的鄭,通過外包,做了廈門法律顧問網(已關閉)。“其實就是一個企業風險管理類的法律門戶網站。提供專業法律風險管理文章、信息和法律,用戶還可以在線咨詢法律問題或者預約,就是時下時髦的線上預約、線下服務。”鄭笑著說,“現在看沒什么,當時在廈門還沒有律師這么做。”
鄭的客戶越來越多。通過和一些平臺的友情鏈接,加上一些客戶的宣傳(鄭有個客戶是做公交語音廣告的,經常播報他的網站信息),鄭有了一些知名度。不到2年時間,他成為了所在律所的內部合伙人,提前在廈門過上了“有房有車”的生活。“一般的律師做到合伙人,起碼要5年。”
此時,已有一些法律電商開始展露頭角,鄭暗中留意。2010年,袁岳代言了上海的“法律管家”(已關閉),鄭覺得法律電商真的有戲,同時關注著國外法律電商的走向,如估值10億美金的Leagalzoom。“當時也想做一個法律平臺。”
觸過網的鄭明龍心里一直躍躍欲試,卻不敢有所行動。“我有專業的法律服務,卻不懂互聯網創業邏輯。”11年,專做企業法律風險管理的鄭明龍,把服務對象慢慢調整為互聯網創業公司。處女座的他亦步亦趨,一邊做業務,一邊學創業。
2年后,鄭依舊沒有行動。“做平臺,一要拿融資,二要花錢做地推。”鄭覺得事兒太大,要謹慎再謹慎。直到13年年底,他在微信開了個人微信公號(現已更名為米律),才悄悄打開了創業的門縫。
去年5月,鄭與請他教創始人陳遠河發起廈門移動互聯網創業俱樂部。天天和互聯網創業者泡在一起,他收到的創業咨詢及服務的創業者也越來越多,越發深入了解創業者的痛點。
不做綜合平臺
“平時就好多人跟你咨詢股權架構啊,股權激勵啊,每次都是說了一遍再說一邊,那我干脆就寫成文章,你們自己去看。”年初,他又注冊了“Z律師團”公眾號。讓鄭明龍吃驚的是,文章分享出去,來問他的人更多了。理論能看懂,但具體實踐很多人仍摸不著頭腦。
越來越多人前來問問題,但問題基本雷同,讓鄭決定線下講課。5月他做了“Z律師創業學院”。“第一期招募25個創始人,收費1000元/人。課程包括創業股權架構、合伙協議、融資、眾籌等模塊。”鄭說,收費是為了篩選真正愿意來學習的人。讓他欣喜的是,每堂課都能來40人左右。最后,他將所有學費全都捐給了泉州的一個收養了30多個孤兒的尼姑庵清源庵。
一邊線下實踐,鄭明龍一邊梳理著自己的創業思路。去年春節,鄭明龍每天抱著《定位》看,考量著未來要走的賽道。“平臺不是我能玩的,要有一個細分的定位——只為創業者提供法律服務。”鄭說區別于綜合的法律電商,他們都是記賬、注冊、法律一起做。
創業公司的法律服務是剛需,很多創始人卻很難被滿足。“一般是找身邊做法律的朋友。”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通常只有一個自己最擅長的領域,他是做股權的,你問他勞動的事,他也懂,但是幫你做的并不是最專業的。找不到熟人的去找律師事務所,律所的專業的律師很不愿意接這種創業者小額的單子。
網上或其他平臺會提供免費的合同文本,但都是最基礎的,在法律上來說,并不嚴謹。“一邊是創業者強烈的法律剛需,一邊是創業者嚴重受限的付費能力。”鄭感覺中間給他留了巨大的機會,他要用高效率的互聯網方式,以合理的低價為創業者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
之后,鄭找到了一個更小的切入點。“平時很多親戚朋友跟我要合同文本,我給也不是,不給也不是。通常我親自寫的合同文本至少一萬塊。那干脆做成標準的模板,免費開放。”
只拿北京的錢
5月13日,鄭上線了“米律”網站,為創業者提供在線自動生成合同文本的免費服務。對鄭來說,做起來很容易。“我手下7、8個律師把16種合同進行了標準化,又花4萬塊外包做了網站。”
上線當晚,就有一家深圳的投資機構邀約。幸福來得太突然,鄭還是拒絕了。“想做互聯網法律服務,已經等了這么多年,投資機構的錢,只是標配,為了項目更好的發展,他決定只接受北京的投資。”
第二天,鄭接到了洪泰基金投資經理王聰佶的電郵。一周后,鄭來到北京,見了洪泰基金創始人盛希泰。“聊了不到半個小時,泰哥就問‘你要多少錢?’‘估值多少?’”當天,即與洪泰基金達成了300萬人民幣的天使融資協議。
一向謹慎的鄭明龍果斷起來。談好后,他就給老婆打了個電話。“洪泰投資我們了,我們家要搬到北京來。”一個月后,鄭的愛人和一歲多的兒子全搬到了北京。
“投資方不介意我在哪里辦公,但我一定要來北京。”鄭說,在北京創業,就是在戲臺子上唱戲,臺上臺下的人都聽得到。在地方創業,好比是在戲臺下唱戲,喊破嗓子,也只能讓周邊的人聽到。
6月23日,鄭明龍拖著行李箱走出海淀黃莊地鐵站,他在新中關前的空地上駐足,那天沒有霧霾,中關村的一切都那么清晰地呈現在他眼前。鄭與跟在他后面的助理小鄭合了張影。他把照片發到朋友圈,寫到“老鄭帶著小鄭,到達帝都。米律,今起,正式從這里啟航。”
從安逸的廈門來到競爭激烈的北京,這對于鄭明龍來說,是一段全新的歷程。他很快租好了在中關村長遠天地的辦公室,也開始重新招募律師團隊。廈門團隊的律師,大都有家庭、有女朋友,并沒有隨鄭北上,他只從廈門帶來兩個助理,和一顆雄心。

米律創業路徑圖
在北京的兩個多月,鄭把所有精力放在米律產品的2.0迭代。“最初上線的,只能生成合同文本,這次要加上律師服務。”不同于其他平臺的撮合模式,鄭的2.0版米律圍繞創業者剛需產品類別開發并提供服務。鄭的團隊已完成4個專項創業法律產品的開發,股東和股權架構、勞資管理、創業融資和股權激勵“不同的專項產品,適用同一套作業協同流程,可以協同辦公,效率提升很多。”
在其內部,采用內部合伙制。律師負責自己最擅長的業務線,按照產品線業務考察業績。“每個產品部門不超過3個律師,初級、中級、高級總監。”鄭說每份合同的服務,都會通過三級審查,確保服務質量。
10月10日晚,米律2.0上線,米律公號粉絲數和注冊用戶劇增,目前首推股權架構的法律服務。用戶可以在網站免費獲取創業合伙協議的文本,已有合伙協議的用戶,也可以將協議提交給律師免費在線診斷。還可以線下約律師進行股權架構的咨詢服務。“律師事務所的專項咨詢服務在2萬-10萬都有,我們會定價為合理區域。”
鄭并不著急把4條業務全上線,他要單打一點。“用2個星期把股權架構的服務流程走通,發現問題及時修正,完善服務,再上線下一專項產品。很多平臺死掉全是因為服務跟不上,服務上不能跑得太快,否則,會摔得很重。”按照鄭的節奏,4條業務線將于11月底全面上線。
客戶這邊鄭并不著急。“米律1.0的時候,就有不少米律用戶,要我收費服務。一直沒敢接單。”2.0版本上線前,鄭手里已有50多萬的訂單。“先做十幾單,足以把股權架構這個專項法律服務產品跑通。”鄭介紹,之所以選擇股權架構作為首推產品,是因為這是創業的基礎,很多創業項目失敗不在于人、產品或運營,而是股權結構,不合理的股權結構會直接造成創業的障礙,包括鄭經常講的西少、真功夫等案例,也有來找鄭輔導的創業項目,就是因為股權結構不合理,而無法融資。關于創業股權架構的分享,鄭已經在不同場合,分享演講了十余次,其中一次演講,還被騰訊收藏,列為價值過億的創業干貨。
接下來的推廣,鄭并不打算直接做C端,而是做精準推廣,包括和孵化器合作。“光洪泰就有60多個投資項目,目前已經和幾個孵化器談合作。”平時,鄭也會去3W、優米網去做嘉賓,分享創業法律知識。
近期,鄭在籌備“米律創業學院第二期”,仍然采用收費的方式進行。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為米律帶來一定優質的用戶群體。
產品線全上線后,鄭打算用輕模式去其他城市復制,他定義自己為“創業法律服務的“蘋果”。“蘋果手機沒有工廠,只有品牌和標準。”鄭計劃先在北京驗證好模式,在其他城市進行合伙人招募。
“比如去深圳,找到認可米律的城市合伙人,復制米律北京總部模式,導入經過米律認證的平臺律師,只需要按照米律產品標準和流程作業,服務當地創業者。”鄭明龍說,創業者本身就缺錢,在服務方式看,米律會考慮靈活的服務方式,包括創業法律投資,這塊的空間和回報很大,但一定會堅持輕模式,就像北京總部的律師會控制在20人以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