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9日,A股*ST博元(600565)自上交所摘牌退市,成為證券市場上首家因重大信息披露違規被終止上市的公司。30個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過后,該股將進入全國股轉系統交易。2014年因連續虧損退市的長航油運轉入三板進行交易后曾連續收獲30多個漲停,上演了“華麗轉身”的戲碼。此番*ST博元退市,也讓部分投資者心動起來。那么,是否所有退市到三板市場的個股都能有這樣好的表現?之前從主板退市的企業進入了老三板。這些企業現狀如何?今天,掘金三板研究中心就從盈利狀況、流動性、融資額度三方面來探討一下這些“折翼天使”的現狀。
盈利狀況有所好轉
截至4月7日,老三板共有61家企業。為了考量退市對企業盈利狀況的影響,我們剔除掛牌不足一年的三家企業,對58家老三板企業掛牌前后三年凈利潤均值進行了對比分析。58家企業中,12家企業數據缺失,剩余46家企業中僅有4家(8.70%,表中綠色標注企業)掛牌后年均凈利潤低于掛牌前,掛牌前后凈利潤增長率均值高達84.47%。從數字上看,退市后絕大多數企業的財務狀況有所好轉。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掘金三板研究中心整理
為何企業掛牌后盈利狀況有所好轉?監管層規定,退市股票需經過30個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后方可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交易,在此期間企業自然會有業務整頓、資產重組等動作,為下一步進入老三板發力蓄勢。剝離不良資產,企業得以集中精力、資源,企業資金流動性提高,業績自然有所改善。選取掛牌前后三年資產規模均值進行分析,由下圖可見,老三板企業掛牌前后資產規模大幅縮減,80.95%的企業資產規模減少,縮減百分比均值達38%。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掘金三板研究中心整理
融資狀況難遂人意
既然財務狀況好轉,那么老三板企業會不會借此良機增發融資,進而實現跨越式發展呢?我們來看一看數據。截至4月7日,61家老三板企業中,只有創智5(400059.OC)成功實現12億元的增發,用于補充全資子公司天瓏移動流動資金及拓展海外品牌業務。
為何老三板企業融資活躍度遠低于新三板?原因有二。
第一,從歷史角度分析,老三板成立之初的定位是為解決法人股流通問題而設立,承接兩網、退市股票,直到2012年底才迎來復活新政,具有了融資功能,而61家老三板企業只有6家在2012年后來到老三板。而新三板的設立正是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私募融資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第二,業績不理想,即使發行也未必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細看圖1,滿眼凈是飄紅的負凈利潤,想必已讓各位印象深刻;14年61家企業中凈利潤為正的企業更是只有區區13家。經營業績不盡如人意,即使發行也很難實現足額認購。回想這些企業登上老三板,大部分是由于連年虧損,進入ST后再虧損,增發少也就不足為奇了。
流動性難比肩新三板
老三板的交易方式和新三板有所不同,且不設投資門檻。老三板的交易制度是按照主板的競價系統方式進行配對成交,同時根據全國股份轉讓公司的質量實行股份分類轉讓制度。而新三板的交易制度則與美國納斯達克場外交易市場模式類似,實行券商委托報價和配對成交。
現有老三板股往往以回歸主板或者掛牌新三板作為噱頭,06年粵傳媒回歸A股,就曾引發老三板的漲停潮;目前轉移到新三板掛牌的企業只有大自然一家,所以大部分人都不太關注,其流動性自然并不搶眼。從數據來看,我們選取最新一年的區間日均換手率進行分析,新三板最新一年的區間日均換手率為0.085%,老三板該數據為0.09%,較為接近;但老三板高日均換手率的股票遠低于新三板。截至4月12日,選取一年日均換手率進行區間分析,日均換手率1%以上的新三板企業占比0.8%(52家),而老三板企業該數字為0%(0家);老三板日均換手率最高的水仙B3(420008.OC)區間日均換手率為0.81%,而新三板日均換手率之冠衛東環保(831753.OC )這一數字高達4.82%。雖然新老三板企業總數不盡相同,但選取百分比和峰值分析消除了量綱影響,我們依然可以發現老三板的整體流動性遠遠弱于新三板。
綜上分析,雖然老三板企業從主板退市后的經營業績大部分都有所好轉,但絕大多數依然處于虧損,14年凈利潤為正的企業僅占21.31%,只有區區13家;老三板企業投資門檻低于新三板,且監管層取消了老三板企業在增發融資上的限制,但其整體板塊表現與活躍度仍遠不及新三板。*ST博元到新三板之后的表現難以預測,投資者還需擦亮雙眼,警惕投資風險。
研究員 ?莫愁
(本文為掘金三板研究中心原創,如需轉載,請在正文前署名,否則視為侵權)
歡迎關注掘金三板微信公眾平臺:juejinsanban
“掘金三板”致力于打造國內最大的新三板互聯網社區和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平臺!
掘金三板,新三板的投融資者都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