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機構對新三板投資價值的挖掘正向瞄準專業細分領域邁進。而一向被機構人士認為可以穿越牛熊、穿越經濟周期的醫療健康產業成為其押注的重要領域。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在新三板投資布局已久的九泰基金近期推出了首只新三板醫療主題基金。
“對比主板,新三板醫療企業健康板塊更凸顯優勢。”九泰基金相關負責人認為,“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新三板企業成長性好;二是新三板掛牌的醫藥行業中,醫療器械企業最多,代表行業新技術、新產業方向的生物制品企業超過20%;三是新三板醫藥企業整體規模偏小,但盈利能力明顯強于A股。”
投資價值強于主板
相較于其他次新基金,九泰基金的突圍路徑之一便是深耕新三板。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經歷了2015年的瘋狂盛宴后,全市場約50%投資于新三板的資管產品處于虧損狀態,但九泰基金的新三板資管產品整體處于盈利狀態。目前九泰基金投研團隊大概百人規模,其中近50人專注于新三板市場投資研究,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醫藥生物、TMT、消費服務、新能源與環保、高端制造等五大領域,在研究同時發掘并購、定增對象。
“九泰基金成立之初,便密切跟蹤新三板的醫療健康企業,深度調研一百家以上企業,如春盛中藥、康復得、合全藥業、之江生物、金鴻藥業等等。”上述九泰基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已發布的2015年年報顯示,九泰基金所投醫藥企業絕大部分實現凈利潤大幅增長,其中春盛中藥、康復得凈利潤增幅高達168.87%和158.82%。”
在九泰基金看來,新三板醫療健康投資價值更強于主板。
上述九泰基金負責人向記者分析稱,一方面,新三板醫藥企業成長性好,從已經披露的年報來看,凈利超100%的企業數量可觀;另外,新三板醫藥集聚大量行業先進力量,新三板掛牌的醫藥行業中,醫療器械企業最多,代表行業新技術、新產業方向的生物制品企業超過20%,而在A股,則以傳統的中藥、化學制劑企業為主。總體來說,新三板醫藥企業整體規模偏小,但盈利能力明顯強于A股。新三板板塊營收均值超過1個億,凈利率11%,而主板板塊營收均值4個億,凈利率8%。
據記者從投資人士處獲得的一份九泰基金新三板醫療健康資管計劃材料顯示,該基金投資周期為2+1年,主要參與新三板醫療企業的定增,投資標的2-4家,主要關注整形美容、醫藥原料供應商、兒童制藥、婦幼制藥等細分行業的優勢企業,并結合考慮創新層、轉板等政策因素。
“但是新三板大多都是創業、創新型掛牌企業,與二級市場上成熟企業的投資邏輯有很大不同,與PE階段的非公開性質的投資也不同,更多是二者特點的結合,也就是所謂的一級半市場投資,流動性管理和退出問題必須考慮。”深圳一大型券商的股權投資人士向記者指出。
九泰基金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回應稱,現在新三板研究團隊不僅僅研究投資方向的問題,管理和退出都是新三板研究團隊的重點關注方向,“九泰基金正在打造一條圍繞新三板‘募、投、管、退’全產品生命周期的投資鏈條”。
新三板醫療企業突破400家
《華夏時報》記者根據IF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4月14日,以申萬一級行業標準來看,新三板醫藥生物行業共有掛牌公司465家,其中101家為做市轉讓,359家為協議轉讓,還有其他為集合競價轉讓。
在465家新三板醫藥生物企業中,260家已經披露了2015年年報,從扣非后凈利潤數據來看,174家企業實現了扣非后凈利潤同比上升,其中增幅超過100%的有88家,增幅超過50%的有120家;從營業收入來看,205家企業實現了營業收入同比正增長,其中增幅超過100%的26家,增幅超過50%的66家。
據聯訊證券統計,截至4月9日,新三板共142家醫藥生物的公司披露或更新增發融資公告,總計計劃融資83.2億元,其中65家公司已經實施完成增發融資,融資32.1億元。
“針對新三板醫藥生物板塊,我們主要聚焦新興領域、細分龍頭、價值低估的公司,構建新三板醫藥生物投資組合。”聯訊證券新三板分析師付立春在報告中指出,“細分領域主要有1.1類新藥、高性能醫療器械、專科連鎖醫院、精準醫療、兒童用藥和生物制藥等;在行業內具有一定的市場定位,最好是國內龍頭;市值最好在50億元以下等指標。”
中泰證券新三板分析師陳康認為,新三板的掛牌企業普遍具有規模小、成長性較好的特點,但同時具有高風險的投資屬性,與A股市場不同,高成長性、高技術壁壘、可靠創新模式的企業有望成為關注熱點。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機構對于新三板企業的價值預估,能否進入創新層也是一個重要參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