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6月至8月,對于A股來說暴漲暴跌如過山車。而對中科招商(832168)旗下的中科匯通來說,個股的超跌成就了其瘋狂“舉牌季”。
根據中科招商自己披露的信息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統計,中科招商在2015年一共對16家上市公司進行了陽光舉牌,總耗資超過了30億。
日前,中科招商公布了其2015年年報,此前瘋狂的舉牌轉化成為了營業收入的暴增,成功抄底A股。
抄底大賺
根據中科招商自己的說法,股災期間陽光舉牌的行為是響應了國家救市的號召。
而引用一位北京地區投行人士的戲稱:“6月17日大盤觸頂之后,迎來的迅猛調整就好像超市放出大折扣一樣,而這時在今年進行了巨額融資的中科招商恰好準備好了錢要買東西?!?/p>
朗科科技(300042.SZ)在2015年7月8日午間公告,中科匯通(深圳)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于7月6日、7月7日在二級市場以競價交易方式增持了246.87萬股公司股,持股比例升至10.0661%。中科匯通由第四大股東變為第二大股東。
另外兩家上市公司天晟新材(300169.SZ)和三變科技(002112.SZ)也在7月8日一同公告,7月7日,中科匯通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增持兩家公司,持股比例均上升到5.01%。
除了這三家公司之外,中科匯通7月7日和8日還舉牌大連圣亞(600593.SH)和鼎泰新材(002352.SZ).
中科招商舉牌伊始,很多市場人士認為這是一次短期的抄底行為,而中科招商用后面數次大手筆證明這是一次有計劃的長期舉牌行為,整個股災期間中科招商接連舉牌了16家上市公司之多。
中科招商的董事長單雙祥也在接受采訪之時解釋了為何中科招商要選擇小市值的上市公司,其表示“現在IPO暫緩,市場上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小票重組并購的空間就打開了。它們具有較大的投資價值。”
目前來看,中科招商并未在舉牌公司身上做出進一步動作。
根據中科招商2015年的年報顯示,2015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4.29億元,同比增長 158.78%;利潤總額為16.64億元,同比增長
191.03%;凈利潤為11.85億元(其中,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25億元),同比增長 179.35%。
公司在相比2014年營業總收入大增的原因正是中科招商舉牌的上市公司股票市值上漲。根據年報的信息,2015
年度營業總收入構成中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18.46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75.99%,該部分收入為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上漲所致。
以中科招商其中一只舉牌的股票寧波富邦為例,中科招商在7月15和8月8月19日兩度買入后觸發舉牌,舉牌后共持股5%。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計算,中科招商彼時抄底寧波富邦的成本價為18.52元,截至2015年12月31日收盤,其股價為23.85元。,截至2016年4月8日其股價為24.42元。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統計,截至2016年4月8日,中科招商舉牌的16家公司,股價低于其當時持股成本的公司僅有3家。
“抽血”新三板
那么中科招商抄底資金又是從何而來呢?中科招商能抄底這些上市公司,與登陸新三板有很大關系。
2015年4月24日中科招商公告擬對不超過15名特定投資人定向增發股份不超過1.95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35.1億元,每股18元。
實際上這僅僅是中科招商2015年在新三板市場其中一筆融資。整個2015年,中科招商先后進行了四次定向發行,募集到的現金約90億元。
也正是這90億現金讓中科招商有了抄底的底氣,在業內看來,其舉牌資金較大程度上依賴于新三板低成本的募集資金。
除了中科招商總額近百億的融資之外,九鼎投資也在隨后融資100億元。這些PE機構動輒百億的融資甚至讓很多主板公司都遜色。
但中科招商等機構并不滿足于前次總額高達90億的融資規模。
2015年9月9日晚間,中科招商公告將啟動新一輪定增,本次再融資的發行價格擬為27元/股,融資總規模計劃不超過300億元,認購對象可以以現金或資產等方式進行認購。
隨后單祥雙對媒體表示,由于此次定增方案里面有現金和資產,若證監會允許現金加資產同時運作,中科招商將把300億元1次發完,如果不允許現金資產同時運作,現在因為國家鼓勵并購,鼓勵規模性的資產重組,中科招商的定增可能要分2次。
此消息一出讓市場嘩然,一些市場人士認為新三板正在淪為這些機構的提款機。
“我認為風險有兩層,一是股權投資的業務風險,PE機構做投資,既有內部資金,又有外部資金,怎么去隔離很重要二是系統性風險,從這幾家鋒芒畢露的PE來看,天星押注新三板,中科招商把錢用在舉牌二級市場公司,如果能成的話,當然收益比較可觀,但整體系統性風險太大,國內的PE機構很少有經歷10年的經濟周期的。”另有一家北京地區大型上市券商的投行部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但最終中科招商300億的定增沒有實施,監管層在這些機構密集掛牌,頻繁融資的時點,做出了暫停私募投資機構的掛牌和融資的選擇。
一位監管層的人士指出,設立新三板市場、發展新三板市場的目的是要服務實體經濟。,私募基金管理機構掛牌、融資的金額、投向,究竟是不是投到實體經濟是要做深入的調查研究和論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