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3月15日下午,新華網援引《北京晚報》消息,在3月14日人大四次會議對“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的修訂中,刪除了“設立戰略性產業新興板”的內容。
記者獲悉,“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擬修改57處,其中刪除“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板“(下稱戰略新興板)。沒有寫進“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意味著什么?“戰略新興產業板”十三五期間恐怕是沒戲了。
關于戰略新興板,2015年6月中旬,國務院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指出,推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建立戰略新興產業板。時隔半年后,國務院再次提出戰略新興板,敦促證監會和上交所加快步伐。
2015年12月,中國證監會市場部主任霍達25日說,戰略新興板相關標準和制度正在研討,上市條件、交易制度、持續監管等方面要吸取創業板的經驗教訓,開展制度創新,與創業板錯位發展、適度競爭。隨著注冊制改革推進,戰略新興板的設立將在2016年有實質性進展。
去年12月25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吹風會上指出,“戰略新興產業板”的推出要跟注冊制的實施結合起來。方星海當時表示,“戰略新興產業板”具體標準和制度安排還在研究過程中。
今年3月12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與注冊制是遞進關系,搞好多層次資本市場,才能搞注冊制。把多層次資本市場搞好可以為注冊制改革創造有利條件。
劉士余認為,注冊制改革需要相當完善的法制環境,沒有人大授權不能啟動相關工。注冊制不可以單兵突進。“這些配套的規章制度,研究論證需要充分溝通,形成共識,凝聚合力,這需要相當的過程、相當長的時間。”他說。
此前有很多在境外上市的中概股公司私有化或拆除VIE回歸A股上市,但這類企業多數并不盈利,按照現在發審要求,在主板掛牌可謂天方夜譚,因此把新三板和“戰略新興產業板”作為主要備選。
不再設立“戰略新興產業板”,研究機構精心準備的材料變成文物了(見附文),市場人士會與怎樣的反應?各位自行腦補下。
作為被認為將要承擔迎接中概股回歸主要職能的板塊,戰略新興板的突變或許將使得正在私有化回歸的中概股掉頭轉向。注冊制推出遙遙無期,戰略新興板曾經由于不需要IPO排隊的政策靈活性被稱為中概股回歸的快速通道。
曾有券商研究機構預測,市場上有意愿上戰略新興板且符合標準的企業保守約380家,其中,奇虎360等拆除VIE架構回歸的中概股,約30家。但隨著戰略新興板推出從“十三五”規劃草案中刪除,新三板被認為有可能接力該職能。
在國內上市是不少企業的最佳選擇,而戰略新興板是他們最好的選擇。現階段,A股主要由創業板和新三板承擔高新產業的上市任務。
媒體曾報道戰略新興板首批公司浮出水面:大眾點評、愛奇藝、融360、中國商飛、陸金所、眾安保險等。
初期將以“十二五”國家戰略性產業發展規劃為依據,重點支持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大發展領域企業,以及科技創新型企業。除了必須符合標準之外,還要看時代背景和大趨勢。業內人士普遍預計,近年來崛起的滬江等海派明星公司將有望入選。
如果真的取消戰略新興板,現在只能600家公司排隊上市,可能猴年馬月也沒戲,由此看來A股市場上殼的價值又來了!
投行人士告訴《財新》表示,“目前中國資本市場層次已經比較完整,包括主板、創業板和新三板市場,不同資質的企業都可以找到相應的掛牌場所,單獨設立“戰略新興產業板”并不符合邏輯,更不應該因為某些中概股的回歸而挑戰現有法律基礎。”
這位人士表示:“這件事進一步增加了對新任主席,對資本市場的信心。資本市場雖然屢屢出現類似不合邏輯的政策,例如國際板、T+0、IPO賣老股、熔斷機制等,最后都得到了糾正。”
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孫建波博士發微博表示,“戰略新興板從十三五規劃中刪除,我認為是沒必要搞,本質上就是在上海另搞一個創業板,重復建設,政績驅動而已,難免助長騙子新企業投機。”
他還表示“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關鍵是把新三板搞活,尤其是要發展一個活躍的自由交易的層次出來。目前近6000家的新三板,好好培育,如有20%的公司壯大,便是豐功偉績。”
孫建波表示,如果要成立戰略新興板,就把目前的新三板市場擺在了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上,而現在刪除后,就明確了多層次資本市場中每個板塊的定位。“如果要促進新三板的發展,應該在新三板市場上建立一個活躍的交易層次,這才是多層次市場的建設的關鍵。而不是在上交所建立一個跟創業板沒有本質區別的戰略新興板。”
《證券日報》社常務副總編輯董少鵬在微信朋友圈中表態,稱“聽聞“十三五”規劃綱要刪除“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板”一句,非常贊成。主板做大做強、二板創新競爭、三板孵化培育,應該成為中國股市的基本分層結構。現階段應把中小企業板與創業板合并,形成有縱深的二板市場。徹底廢除不倫不類的戰略新興板計劃。無論主板、創業板(二板)、三板,都不是哪個地方政府的市場,都是全國的市場。要讓股市真正成為公共服務平臺,而不是地方利益博弈平臺。”
附文:戰略新興板上市流程、投資者門檻等8大要點
一、推出戰略新興板的兩大背景
1、政府鼓勵萬眾創業。
2、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進入關鍵階段。
計劃設立該板塊的背景是因為我國資本市場對創新、對戰略新興產業的支持還不夠。上證所無論在能力、市場資源還是容納力上都很強,但是之前沒有支持戰略新興產業的制度,也使得很多優質的戰略新興產業公司到國外去上市。為了適應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上證所計劃建立一個與之相對應的新興產業板塊。
二、建立戰略新興板的目的
第一,加大力度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為國民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服務,為支撐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服務;
第二,做好推出個股期權產品的各項準備,為投資者提供其急需的風險管理工具;
第三,研究推出適合藍籌股特點的交易新機制,努力搞活藍籌股市場,提升其吸引力;
第四,加強國際與合作交流,吸引國際主流長期資金參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
第五,進一步鞏固和強化上市公司分紅機制,培育和壯大高收益藍籌股,使其成為國內各種長期資金分享經濟穩定增長成果的主要渠道。
此外,上交所還將繼續探索監管轉型,提升市場透明度,改進和完善市場服務,更加突出投資者教育和投資者保護。
三、戰略新興板的定位
戰略新興產業板定位于服務規模稍大、已越過成長期,相對成熟的戰略新興產業企業。
戰略新興產業板與滬主板、滬深市場之間,以及與全國股轉系統之間的關系,需要統籌考慮,兼顧現有市場格局,不會割裂歷史、割裂現狀來憑空造一個市場。
總體目的在于推動資本市場在支持戰略新興產業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戰略新興板的上市條件
目前戰略新興板設計多套上市標準,企業只要符合其中一套標準,就可以在該板塊上市。具體來看,戰略新興板將引入以市值為核心的財務指標組合。
在財務指標標準方面,戰略新興板財務指標將高于創業板,淡化盈利要求;
產業方向方面,生物醫藥板塊、海外上市的中概股等為重點關注領域,對于海外上市中概股,包括分拆上市、異地上市等中概股都符合新興板上市標準。
五、戰略新興板的上市流程
在注冊制框架下,對申請在戰新板上市的企業單獨排隊。
單獨排隊的問題好理解,但這個隊怎么排?是排在那些正在IPO排隊企業的隊伍前面,還是跟后面申請的一起排隊?
此前有說法是,戰略新興板的掛牌上市企業會優先從目前在IPO排隊的企業中挑選。那也意味著,推出戰略新興板前,需要給現在IPO排隊的企業緩沖期做選擇,可能會等到排隊“存貨”消化得差不多了,再接受新的申報。
六、戰略新興板的投資者門檻
既然戰略新興板的上市門檻比創業板高,那么在投資者適當性規定方面就可以比創業板低。基本設計的思路是,滿足下列條件的投資者就可以開通戰略新興板交易資格:
兩年以上投資經驗;
通過相關知識測試;
簽署風險承諾書。
七、戰略新興板的財務指標
關于戰略新興板的定位,具體到最核心的財務指標問題(這也是目前企業上市唯一一個定量的指標了)包括了四種情形:
營業記錄短,但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如螞蟻金融。
金流較充足,但暫未達到一定盈利水平的企業,如大眾點評。
盈利水平和經營性現金流水平較弱,但商業模式新穎、市場關注度較高的企業,如愛奇藝。
盈利能力尚未達到一定水平,或沒有盈利或營業收入,但具備一定的資產規模,市場前景良好的企業,如中國商用飛機。
如果仔細研究一下,那么我們不難發現這四個上市條件是遞進的關系的:要不是盈利能力強,盈利能力不行那就現金流好,現金流也不好那就需要商業模式新穎,如果都不行,則至少要有一定的資產規模。
八、戰略新興板的市值指標
市值大概是戰略新興板企業很重要的一個指標了!但市值怎么去確定?理論上可能會有這么幾種方式:
對企業進行評估,根據專業評估機構的結果來確定市值。
如果有機構投資者投資,那么根據投資者評估的價值作為市值。
根據可比上市公司的市值修正之后作為公司的市值。
保薦機構或者發行人通過自己測算自我論證公司的市值規模。
哪種方式都有可行性也都有很大的缺陷,至于怎么方式去實施還需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