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多月就有13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亮相,高新區真是勢不可擋。”近日,川山甲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收到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開掛牌函后,浙江省杭州市的社交媒體上紛紛刷屏說。
杭州市濱江(高新)區發展改革和經濟局副局長張思紅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介紹,2015年共兌現“新三板”掛牌獎勵2800萬元。全區現在“新三板”累計掛牌企業有55家,完成股份制企業改革100多家,另有近50家企業與券商簽訂了“新三板”掛牌輔導協議。
作為濱江區首批6家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之一,浙江三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7月就進行了第一次定向增發,2015年公開招募到6200多萬元資金,用于智慧交通、網絡版權交易等項目的前期投入,目前銷售額與利潤額都在翻番增長。
據張思紅介紹,高新技術企業的創辦者大部分是高校教授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員,以及海外高層次人才群體,他們往往以技術研究見長,對公司運作、產品市場化和商業模式不如實業家內行,需要有行家里手來幫助他們。
各類創業輔導老師在高新技術企業初創時期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但是雙方沒有共同利益關系難以深入持久。或許,資本市場是最好的導師之一,尤其是“新三板”可以減輕高新技術企業對銀行貸款的依賴度,把中小企業帶入資本市場,熟悉金融環境與游戲規則,與好的合作伙伴持股共同發展。
川山甲、祖名豆腐等原計劃在上海、深圳股票交易所上市企業,現在都紛紛轉向在“新三板”掛牌定向融資。張思紅表示,通過有關機構首次公開募股(IPO)審核至少需要兩三年時間,每年200萬元左右的中介服務費還得照付不誤。與其排隊錯失良機與市場機會,還不如先公開掛牌融資發展。
浙江三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丹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透露,對于大部分高新技術企業來說,“新三板”就是把資產證券化,實現資本與技術對接建設企業融資平臺,規范企業管理與運營,提升社會認知度與品牌影響力等。
濱江區大力支持企業上市融資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對被認定為杭州市上市后備企業或完成股份制改革企業獎勵50萬元,對企業經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輔導備案的,補助中介費用50萬元;對“新三板”掛牌企業給予獎勵100萬元,成功轉板上市的企業再獎勵100萬元;在國內外主要證券交易所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企業獎勵200萬元。
(責任編輯:于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