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現實這把火已經在2016年燒起來了,首當其沖的就是各種VR頭盔的出現。2月29日HTC以6888元這個“吉利”的價格開啟Vive頭盔預售,微軟Hololens頭盔緊接其后,以3000美刀約合近20000元人民幣的價格預售,這樣的價格怎么也說不上便宜。當然便宜的頭盔也有,谷歌Cardboard使用的是廉價的紙盒配合智能手機實現VR效果,在淘寶上十幾元人民幣就能入手,頗具創(chuàng)意的快餐巨頭麥當勞,也順勢推出了用自家麥樂雞餐盒制作的VR設備,既能吃又能玩,真是不亦樂乎。
在VR這把“虛火”燒起來的過程中,Facebook功不可沒。如果不是Oculus Rift在2014年被Facebook以20億美金收購,人們對虛擬技術的關注度不會有今天這么高,但扎克伯格也并沒有失去理性,其本人在接受Business Insider的采訪中表示,“說實話我真不確定這需要多長時間,可能是5年,也可能是10年,也可能是15到20年。不過猜測這至少得10年時間”。可見這位科技大佬在收購Oculus時就已經做好了長期奮戰(zhàn)的準備,但是對于那些看好VR產業(yè)且不差錢的投資者來說,此時正是布局VR產業(yè)的最佳時機。
終端布局
VR的布局是從終端開始的,除了前文提到的HTC與微軟頭盔外,索尼的PSVR與Oculus Rift也將于近期面市,國內也有暴風魔鏡、焰火工廠、靈境VR、九又等一大批企業(yè)已經或即將推出各自的VR設備。粉絲也很狂熱,盡管HTCvive售價不菲,仍在上架10分鐘內售出1.5萬臺。但在終端之外,虛擬現實行業(yè)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問題明顯,內容不足、盈利不明、受眾群有限以及VR終端所需要改進的各種功能缺陷,都成為行業(yè)發(fā)展亟待解決的事項。如果說2016是引爆了虛擬現實行業(yè)的元年,更不如說是引爆了VR頭盔的元年。
而且布局VR終端僅是行業(yè)的一個生態(tài)環(huán),要想形成一條完整的生態(tài)鏈。還需要內容開發(fā)者、用戶以及為三者提供各種軟硬件支持的服務商,同時還要有清晰可行的盈利模式,這些環(huán)節(jié)的建設都不是一兩年內能完成的,畢竟粉絲的狂熱無法取代市場化的行為。
那么新的問題產生了,如果VR的市場化真的要在五到十年后才能實現,那么現在的VR投資熱是不是來的早了些?想必抱有此疑問的人不在少數,畢竟目前VR頭盔有如眩暈、藍光輻射等技術問題,而這種不成熟的終端設備也處在普及市場知識的階段,這個時候談行業(yè)市場化的確為時尚早,但對于投資熱卻并不早。
技術潛力釋放可能產生新巨頭
虛擬現實改變的不是某些行業(yè),而是影響到未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VR應用最成熟的行業(yè)是游戲和影視,但未來VR技術滲透的領域絕不會止于此,游戲、影視、新聞、教育、醫(yī)療、軍事、裝飾、會展、社交等各行各業(yè)均會受到VR技術的影響。軍人使用VR進行軍事訓練,安全低廉富有成效;使用VR技術播報新聞,更具臨場感;使用VR觀看房屋樣板間,能及時看到所選擇裝飾材料的擬真效果;使用VR進行在線教育,將填鴨式滿堂灌變?yōu)榛幼晕艺J知;VR的虛擬社交將全面改變現在的互聯網社交方式……方方面面無不顯示著VR技術的廣闊前景和巨大潛力。
這種潛力的逐步顯現,將引導投資日益深入其它行業(yè),今天的投資集中于終端設備等少數領域,日后將逐步擴散到硬件和娛樂以外的行業(yè),這也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還有一種意見認為,今天進入VR行業(yè)的人將成為巨頭的炮灰。的確,“先驅”變“先烈”不是沒有先例,生產全球第一臺VCD的企業(yè)萬燕就是這樣的事例。但在布局的過程中也不乏產生新巨頭的案例,在手游領域雖然有端游巨頭的大量涌入,但仍有樂動卓越、樂元素等一批以手游起家的新游戲力量,而當年的游戲巨頭盛大在今天卻近乎于銷聲匿跡。誠然,在目前的VR熱中,吸引的資本不乏投機性質的快錢資本 ,但在這個過程中,VR技術潛力的逐步釋放,抓住這其中的機遇,誰能保證不會產生下一個BAT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