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蘋果公司 CEO 蒂姆·庫克 (Tim Cook) 發公開信表示為 iPhone 預留后門會威脅蘋果用戶的信息安全后,事情進一步發酵。白宮拿著高院判決得理不讓得辯解稱:我們沒有這個意思,并表示只需要蘋果為 FBI 解鎖一部 iPhone。不知情的讀者的可以去友站 TC 上的 這篇文章 中了解相關背景知識。
繼電子前哨基金會和美國民權聯盟以及 Google 已經公開支持蘋果后,Facebook 也在 USA Today 發表聲明;Twitter CEO Jack Dorsey 更只是發了一段 Tweet,言簡意賅地表示支持蘋果和庫克。
We stand with @tim_cook and Apple (and thank him for his leadership)!
— Jack (@jack) 2016 2 月 18 日
其他的科技巨擘則未有對事件公開表態,而微軟則透過發言人引用一篇 由改革政府監控產業組織的文章 指出——科技公司不應該被要求設置后門,用以保障使用者的個資安全。改革政府監控產業組織是由(TC 母公司)AOL、蘋果、Dropbox、Evernote、Facebook、谷歌、領英、微軟、Twitter 和,雅虎組成。

庫克早前在其公開信上表示,政府“可能稱這樣的工具只會在一部手機上被使用一次”。但是在庫克看來,“這樣的工具被創造出來之后,可能會在多部設備上被一次又一次使用”。庫克認為,一旦為加州槍擊案兇犯的手機解鎖,就相當于創造了一把萬能鑰匙,數以億計的鎖將被打開?!?/strong>
這種擔憂當然不是空穴來風,我們不難回憶起自臭名昭著的“棱鏡門”之后,各大科技廠商對參與政府監督人民活動與保護用戶隱私的問題上表現得十分謹慎,但蘋果也有其偽善之處。
這種偽善之處具體表現在,通過 apple id 和 Iphone,蘋果對你的了解比你對自己的了解還多,但蘋果從來沒有承認過這點。我認為,政府干涉個人隱私并不是那種至高無上的公共政策(至少沒有專門寫入憲法),而蘋果卻讓你相信是這樣,并表示我們有多么正直不想參與其中。看看統一戰線的“戰友們”,同樣的每時每刻無數都有用戶將個人信息交給這些社交媒體,他們卻肆無忌憚用以分析掌握個人喜好從而推送精準化的在線廣告,這些對普通市民的隱私難道就不是一種侵犯嗎?
所以,與其說是想要從 Icoud 門這樣的危機中將功補過,倒不如說這次蘋果是害怕再一次被卷入這類是是非非的輿論漩渦之中,進一步降低自己用戶的品牌好感??磥?,美利堅天生的自由派道德觀已經讓這場戰役的天平倒向一方,誰又會選擇站在 FBI 這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