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7日,登陸新三板僅半個月的百合網宣布并購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世紀佳緣,人們在慨嘆互聯網并購浪潮澎湃洶涌時,也提高對新三板的資本價值的期待。
其實,就在百合網登陸新三板的4天之后,11月24日,《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司分層方案(征求意見稿)》發布,2016年5月將正式實施,上市的中小企業和投資者都會在日趨完善的資本市場得到洗禮和成長。
由于新三板準入門檻低、包容度高、覆蓋面廣等優勢,到12月9日掛牌企業總量達到4581家,總股本達2602.61億股。不過,流通股本只有927.79億股,新三板仍有2200多只“僵尸股”從未有交易量,占總量一本。盡管體量不斷擴大,但流動性不高依然是飽受詬病的缺點。
分層制度將新三板劃分為基礎層和創新層,其中基礎層主要針對掛牌后無交易或很少交易且無融資記錄的企業,還包括有交易或融資記錄但不符合創新層標準的企業。
如此一來,很多“僵尸股”被分到基礎層之后會考慮摘牌,即便融資額為0,至少每年給券商十幾萬元的費用成本得支付。倒逼之后,新三板流動性將增強。
而且,分層制度出臺后,投融資對接將更精準,縮小篩選范圍,提升投資效率。
其次,信息收集更準確、透明,降低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活躍度。
第三,資本體系的層次化更明晰,企業掛牌積極性增強。
這三個方面的變化都有利于提高新三板市場流動性。
除了解決流動性不足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分層制度改革,新三板將以新的視野為中國企業價值重構邁出歷史性的一步,重新定義什么樣的企業才是優秀企業。
在分層方案中,改革者為創新層制定三大標準,滿足其中之一并實現最近三個月內實際成交天數占可成交天數不低于50%才可入選創新層。

? 第一條標準要求最近兩年連續盈利,且平均利潤不低于2000萬元,最近兩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10%,最近三個月日均股東不少于200人。
這條標準以盈利為導向,對企業凈利潤和規模有很高要求,目前新三板能達到此標準的不到200家,傳統制造企業有望通過改革符合標準。大部分由家族控制的中小企業而言,股權集中的慣例將打破,進一步加快與資本、產業對接,實現升級。
? 第二條標準要求最近兩年營業收入連續增長,且營業收入復合率不低于50%,最近兩年營業收入不低于4000萬元,股本不低于2000萬元。
這條標準以成長性為導向,對復合增長率有很高要求,完全符合互聯網、醫藥等新興企業的特點,市場前景好、發展速度快、融資能力強。以往只通過是否盈利判斷企業價值的標準被打破,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的進步。
? 第三條標準要求最近三個月日均市值不低于6億元,最近一年年末股東權益不低于5000萬元,做市商不少于6家。
這條標準以市場認可度為導向,市值為重點考核指標,而市值高低取決于企業的商業模式、盈利能力、團隊實力、市場前景等受投資者的認可程度,也于流動性緊密相關,而“不少于6家做市商”就是要求企業得到專業研判、合理定價的機構投資者認可。
雖然這三條標準都注重企業的流動性和盈利能力,但仍然具有靈活性、多樣化,對不同階段、不同行業、不同特性的企業采用不同層次的考核要求。
對比來看,新三板參考了美國納斯達克的體系標準:
第一,對股東權益和稅前收入指標化;
第二,對股東權益和營運時間指標化;
第三,對企業市值標準化。
不難看出,二者對企業的引導方向非常類似,但新三板又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市場分層指標。

毫無疑問,創新層企業在新三板將備受青睞。而隨著分層制度、做市商制度、競價交易制度、推出轉板制度、摘牌制度等各大制度完善,新三板不僅將成為與A股并駕齊驅的資本市場,而且在與國際化資本市場對接方面更有優勢。
新三板制度改革的紅利仍在釋放,希望這股春風能為2016年的中國股市帶來勃勃生機。
本文刊發于《渝商》雜志12月刊


《渝商》雜志封面與內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