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企業家名片
企業家:廣東智冠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盧慧莉股票簡稱:智冠股份股票代碼:831823
創業歷程:2004年注冊成立公司,主營電子政務系統產品;2010年,公司涉足生物識別技術領域;2014年,手靜脈識別產品研發成功,填補國內行業空白;2015年1月,掛牌新三板,成為新三板手靜脈識別第一股。
從北京到惠州,縱貫大半個中國,我們終于得以親身體驗智冠股份的手掌靜脈識別系統。“百聞不如一見”這個詞,用在此處再合適不過。即使聽得兩耳生繭,也不如親自把手懸空放在智冠的手掌靜脈識別設備上更能真正感受到科技之美。

盧慧莉女士(右)接受激蕩新三板專欄作家王丙午(左)、俞志榮(中)專訪
智冠每一位員工提及董事長盧慧莉女士,總是顯出欽佩之情,他們直言:“盧總”是公司最有能量和激情的一個人。確實如此,直到到達智冠的第二天,我們才見到剛剛從上海飛回的盧慧莉,她凌晨抵達惠州,上午九點接受激蕩新三板專訪。令人驚訝的是,她談笑風生,絲毫不見疲累或者困倦,經常奔波,保持如此激情和活力,實屬難得。
訪談一開始,她便聊到了帶給她激情和執著的成長環境:“我是在部隊長大的,在軍營的成長環境里。從小就感受到父母在工作方面的激情,還有部隊里面的風格——雷厲風行。”
正是從部隊中獲得的激情,讓盧慧莉無法長時間安于現狀,她在政府部門工作時間不長,就辭職創業。她說:“在政府里面上班,沒有自己更好發揮的空間。我想如果出來創業,說不定也是對我的機會。因為我一直都覺得,人出來一趟不容易,希望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有價值的事情。”
有了這樣的創業初衷,盧慧莉的創業歷程,處處透出一種快樂、向上的良好情緒——不是為了生存去創業,而是為了實現自我,做有價值的事情。
做有價值的事情這一指導思想也成為智冠重視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的一大動力。智冠最初的業務是政府辦公系統信息化,到2009年的時候,智冠的銷售額已經破億,達到了行業頂尖水準。此時,固守本行,可以獲取源源不斷的利潤。但是,盧慧莉與和合伙人黃振鵬并不滿足,他們決定發掘一種可以成為智冠核心價值,改變社會的未來科技。

正是這一決定,促成了手掌靜脈身份識別技術在中國的研發落地。從2010年到2014年,智冠每年投入營業額的將近8%用作手掌靜脈身份識別技術研發。經過近四年投入,智冠終于在2014年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手掌靜脈身份識別產品。
對于智冠來說,4年的投入,換來了企業未來10年甚至20年賴以生存的核心技術;對于社會來說,更高安全性的身份信息識別技術會很快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中,更加方便、安全的信息生活值得期待;上升到國家層面,國產信息識別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可以使我們的國民信息安全得到保障。
盧慧莉的愿望即將達成,智冠股份確實做成了更有價值的事情。談到企業前景,她非常樂觀:“我相信智冠股份未來一定也會變成千億市值的企業。因為它的行業特點,包括我們的團隊,還有各個投資人,都給我們的這方面的機會。”
雖然承繼了部隊里激情和干練,盧慧莉卻并沒有用軍事化的方式來管理企業,而是處處體現一種女性特有的包容與溫和。她組織公司的員工學習茶藝、插花、形體禮儀,培養員工的文化素養,一個以高新科技為核心的企業,同時又有了親切濃厚的人文氣息。

2015年是智冠手掌靜脈身份識別技術推廣的第一年,他們也在這一年登陸了新三板。在科技與資本的雙重助力下,2016年會是智冠最關鍵的一年,盧慧莉說:“我們將會邀請300到400家投資機構或個人投資者走進智冠,了解智冠,挖掘智冠,然后讓更多的人認識智冠。”
屆時,相信會有更多的人,親身體驗智冠的手掌靜脈身份識別之妙,感受智冠溫情雅致的人文之美。
附采訪實錄:
王丙午:智冠從一開始做電子政務到后來做手掌靜脈身份識別系統,都跟互聯網關系很密切,最初我們是怎么看好那個機會的?
盧慧莉:公司的傳統業務是系統集成,還有軟件開發。但是做到2008年的時候,我們的合同金額就已經是比較大了。而且資質方面,在惠州我們已經遙遙領先于其他企業,拿了很多認證,資質證書和榮譽。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一直持續做下去的話,已經到了頂峰,再拔高就會覺得沒有更多的提升空間,一個企業的持續發展必須要有自主的核心產品。我們創辦企業不是純粹為了賺錢,而是會愿意拿錢出來花的人,所以我們想,讓公司擁有屬于自己核心產品,企業的持續發展才會有保障。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碰到了一個業務機會,就是一個學校客戶希望采用生物識別的技術在校園一卡通的系統上,不想用IC卡。
那個時候大部分生物識別是用指紋。但是這個客戶的指紋經常脫皮,所以覺得指紋識別不好用。另外他聽說也可以仿冒,可以給別人替代。這個過程中我們就想,指紋不靠譜,還有什么更好的身份識別技術嗎?剛好在那段時間,我們看到一篇文章,未來中國前十大行業趨勢,身份識別就排在前五名,所以我們更堅定了對這個行業的研究。
后來我們發現,指紋有人開發,人臉有人開發,虹膜有人開發,手指靜脈也有人開發,唯獨手掌靜脈沒有人開發。后來我們就覺得蠻興奮,這個是國內的空白,那是不是可以產生在智冠手上呢?于是我們就找了一些專家來一起共同研究,去了解這塊的市場。
智冠在2012年進行了項目盡調,之后通過自己核心算法研究和模塊設計,經歷了3-4年時間。終于在2015年推出了國內第一款手掌靜脈身份識別模塊,這是國內第一款擁有自主算法和自主模塊設計的手掌靜脈生物識別產品。
王丙午:公司在做原有的業務運作中一直都處于盈利狀態,一旦進行研發就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及資金,在這個決策過程中公司高層當時是怎么考慮的?
盧慧莉:我們有傳統業務的支撐,就比較膽大地去做新產品的研發,如果沒有原有利潤的支撐,一個新成立的企業,研發資金來源和各方面就會存在一定的問題。用老業務保住新業務的研發,企業就不會倒,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會探求更多的應用和更多的行業機會。我認為智冠的機會會越來越多,所以我們非常有決心地去做這個事情。
王丙午:您最重視的企業家精神是什么?
盧慧莉:我認為企業家是要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的,應該要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而且企業的產品應該服務于大眾。我非常渴望智冠的產品能夠在任何一個角落都能看得到,能給別人的生活帶來方便和安全。因為一座城市,我認為最終就四個字“方便、安全”。如果一個產品是方便的,但是它不安全,也沒有價值。方便后面加上安全,那就是錦上添花了。我覺得一個企業家不是純粹為了賺錢,但是一個企業必須要有能力賺到錢,它沒有能力就沒辦法支撐企業的持續增長和持續發展。
王丙午:創業十幾年以來,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盧慧莉:我覺得是有艱辛、有坎坷、有委屈、也有快樂,最重要的看一幫員工成長了以后,在這方面感受到自我價值的體現。其實我是覺得在整個創業的過程中,是創造出自己的品牌,創造出自己的產品,服務大眾,服務民生,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很重要的價值體現。我還是認為人是要有社會責任感,要有社會價值。
王丙午:您是怎么處理事業和家庭的平衡的?
盧慧莉:我比較幸運,因為我先生他也是一個事業型的人,他的事業也是發展的比較順利。在家庭方面,也有父母,也有家里面的一些自己的姐妹,輔助著家庭的生活。基本上小孩和家庭沒有給我任何拖累,也沒有成為事業的絆腳石,我主要的思想就是一股腦兒得往事業這方面的道路奔。
還有,我覺得能處理好家庭的工作,這個問題其實一點都不難。因為我家在深圳,我在惠州,每周我才回去兩天。其實很多的時候,我是電話就能處理,跟家里面的婆媳關系,父母關系等等都沒有任何障礙。
王丙午:這幾年創業氣氛很濃厚,您作為過來人,對于創業者,特別是女性創業者有什么建議?
盧慧莉:對于女性的創業者,作為女性我還是建議一定要處理好家庭跟工作的關系,處理好了以后她的事業發展可能才會更好一點。如果家庭的事情沒有處理好,它成為一個絆腳石,你再大的精力也都會給拖累的。我認為在處理家庭關系的時候,并不代表不能處理好事業的發展,就看你在這方面的處理方式。創業是一個非常快樂的過程,是享受成果的一個過程。我認為一個人能夠盡量地發揮自己的價值,還是要盡可能地去做,這樣也不枉來世上一趟,這是我經常說的,我經常教導我女兒也是這樣的。
王丙午:公司有茶藝、禮儀方面的培訓,為什么要這么做?
盧慧莉:我認為人應該要有氣質和涵養,有很多東西要不斷修煉,讓每個人在自我的涵養修煉過程中獲得更豐富的知識。所以,我們公司每一個新進來的員工首先要去學茶藝,這是基本的禮儀。茶藝學會了,在這個過程中體驗中國茶文化,讓內心有更多地安靜和文化素養。然后再把基本的禮儀都學會了,我認為對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不單單只是這樣,我還會讓我們公司的員工去參加形體禮儀、插花和演講,我們很快就在智冠開演講班了。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參與這方面的學習,對未來的工作一定是有幫助的,即使離開智冠去到其他地方,也都是佼佼者。
王丙午:您認為智冠企業核心文化是什么?
盧慧莉:我覺得我們的企業核心文化是一種融合,我們的人員沒有很嚴格的上下級。我們是以實實在在的,一種非常友好、非常融合的心態去做企業。相互融合,沒有說像別的企業一樣,很強調軍事化的管理方式。
王丙午:在您的理想中,智冠股份未來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公司?
盧慧莉:智冠股份未來,我相信它一定也會變成千億市值的企業。因為它的行業特點,以及我們的團隊,并且有各個投資人給我們的各方面的機會。還有一個,因為它是全行業、全渠道的產品。經過5-8年的逐漸開發,成為千億市資企業不是夢。我們其中一個券商經常一開口就推薦智冠說:“智冠是我打造的隱性冠軍的拳頭企業,它是未來的千億市值企業”。當然,這方面的宣傳也是對我們的一種鞭策,既然上了資本市場,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資源,我們一定會竭盡全力地去做更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