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來的還是來了,這次是今日頭條率先發難。
18日上午,今日頭條在官方頭條號發布了一則關于封禁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內容平臺的公告:為保證廣大用戶閱讀和觀看體驗,平臺對推廣類信息發布規范做出調整:自2018年1月24日(下周三)起,如頭條號發布內容中含有第三方平臺(微信、微博等)帳號等推廣信息,平臺將視情況對內容做「僅推薦給粉絲」處理,或對帳號進行扣分和禁言處罰。

這一公告無疑將成為導火索,正式拉開今日頭條與微信、微博等巨頭之間的正面戰爭。
實際上,正面開戰之前暗戰已經打了許久。從去年8月開始,幾大內容平臺之間的明爭暗斗就從未停止。去年8月10日,新浪微博就曾發布了一則官方社區公告,稱第三方新聞平臺在微博毫不知情、并不授權的情況下直接抓取自媒體賬號的內容。考慮到這件事的行為性質嚴重,微博將先展廳第三方接口并查清原因,如果出現違反第三方協議的行為,會依法維權。而這其中的“第三方新聞平臺”正是今日頭條。
隨后,9月10日,今日頭條方面也做出相應的反制。宣布將停止提供新浪微博的賬號服務,這意味著,此前利用微博接口登陸今日頭條的用戶,今后都需要更換其他方式登陸。
另外,今日頭條方面還曾大規模的從微博、知乎等地挖大V來充實自己旗下微頭條以及悟空問答的內容水平。

而除了今日頭條和微博之間的激烈爭斗之外,微信方面也在積極布局內容領域。在本周的微信公開課上,微信總裁張小龍就公開表示贊賞功能將會盡快恢復,并將此前針對公眾號的贊賞更改為對作者的贊賞。這樣一來,隨著作者收入的提高,微信公眾號原創文章勢必增加。加之微信公眾號獨立APP的推動,未來今日頭條面臨的壓力會很大。
其實,從今日頭條晉升為流量大戶之后,其布局的下一步非常明確——就是社交文化,而這就需要非常高的用戶粘性。所以,今日頭條正在盡可能的增加自己的用戶粘性,這一點從去年的“千人百萬粉計劃”就能很好的體現。
去年11月末,今日頭條高調宣布退出“千人百萬粉計劃”,即2018年內,今日頭條計劃在平臺上孵化出1000個百萬粉絲賬號,讓1000個人擁有100萬粉絲。這樣的舉動直接就將微頭條拉倒微博的正對面,再加上此次今日頭條宣布封殺雙微平臺的推廣,我們可以明顯看到今日頭條力圖保護自己流量的舉措。
畢竟,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誰都想獲得更多高粘性用戶,而不是為別人做嫁衣,所以這樣的“封殺”并不意外。

雖然不意外,但今日頭條此次 “封殺”從用戶的角度來看,還是會讓人感到一絲擔憂。因為在今日頭條的眾多用戶中,特別是頭條號的用戶眼中,盡管今日頭條的信息量很大,但它仍然是一個導流的渠道。現在,這樣粗暴的一刀切對那些KOL勢必會造成較大影響,嚴重的話可能會直接導致今日頭條的內容質量下降。而對于今日頭條而言,目前最重要的并不是流量和用戶粘性,而是內容質量。
很多人還記得,前不久今日頭條剛剛因為內容質量太低被“點名批評”。而這次“封殺”舉措,對于今日頭條而言無疑是一招險棋,勢必對平臺用戶和行業格局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