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那會進入增強現實(AR)市場一點問題也沒有。圍繞AR技術的討論鋪天蓋地,每個品牌、公司和投資者都對AR投來了饒有興趣的目光。三年后,如果你是一家AR公司,你可能會舉步維艱甚至有點后悔。
之前對AR技術的美好幻想破滅得如此之快,徹底讓企業、機構乃至消費者都一時難以接受。AR技術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與概念視頻的未來不相匹配,并且AR技術的演示視頻進一步向人們揭示了AR技術在現實與理想條件下的巨大表現差異。顯然AR技術輸給了現實,即便有的AR公司在這段技術炒作周期生存了下來或者被收購,但大多數只落得關門回老家的下場。
如今又一個五年過去了,HoloLens、Kinect、ProjectTango、MagicLeap以及其他新生代設備陸續涌現并準備復興AR技術。于是,AR技術的表親虛擬現實技術(VR)踏進了技術炒作周期。毫無疑問,2016年技術圈的目光將越來越多地聚焦在VR技術之上,那么有了先前的AR技術炒作周期之鑒,新一批VR公司該吸取何種教訓呢?
1.平臺是重點,自定義品牌執行是其次
在2008-2011年之間,我的AR公司Zugara收到的詢問中大約有75%與自定義AR應用有關,其結果就是為了滿足這些要求,我們不得不經常調整技術,然而對提高或開發我們的平臺卻沒有任何幫助。有的自定義查詢甚至還與預算有關,不過好在大多沒這個煩惱。
VR公司其實也一樣,重要的是把工作重心放在那些有助于提高平臺的潛在項目上,并且自定義內容越少越好。如果沒有初始資金,要做到這一點確實不容易,但始終記住不要以自己的產品或平臺為代價為別人做嫁衣。
2.警惕公關傳銷
與AR的那四年類似,VR公司也面臨很多可以利用的公關價值。然而,這些公關價值往往需要犧牲既得收益。在當前的VR技術炒作周期,肯定會有品牌或代理機構利用所謂的公關“價值”與你作交換來減少自身的創新開發成本。
表面上,價值數十億的大品牌或技術公司與你那微不足道的創業公司合作還為他們的品牌或產品補貼資金這種事簡直美好地如同做夢一般。但天上不會掉餡餅,這般“好事”往往很快就會降低你的產品或平臺的價值。所以謹慎長遠地選擇你的公關機會。
3.制定產品戰略,尤其側重電話銷售
當一個行業的炒作程度達到了VR技術現在這個水平時,你的大部分銷售和產品查詢想不用想就知道是他人呼入的。在AR黃金四年期間,我們公司95%的查詢都是外部呼入的。一開始當然好得不能再好,但是很快進線銷售突然之間變得冷清至極。隨著營銷和代理機構的熱頭一過VR技術的炒作必然也會走向同樣的結局。因此與消費者打交道,你得做好長期準備,同時也要留意下一個關鍵點……
4.充分利用當下熱門形式,同時放眼未來,避免突然迷茫
在2008-2010這三年里,AR項目特別流行。但是問題又來了,很快這些項目在大多數品牌和機構眼里變成了“也就那樣”的體驗項目。除了一開始在網絡攝像頭或者手機瀏覽器上觀看動畫的噱頭之外,再也沒有對消費者更有吸引力的東西了。
如果對比當前的VR技術,你會發現情況是多么地似曾相識:虛擬現實也無非就是讓體驗者要么坐要么站著感受虛擬環境。盡管360度全景仿真模擬現在看來是那么新鮮有趣,一旦日后有新的BSO(奪目事物)出現在營銷人員和消費者的視野范圍內,虛擬現實遲早會被遺忘在角落。所以不斷地發展你的技術和平臺顯得尤其重要,只有這樣當人們問起還有什么更新鮮的玩意時你才不會茫然一片。
說實話筆者十分有幸同時涉足AR和VR兩個技術行業。兩個行業在過去幾年里都經歷了巔峰和低谷期,但是如今技術已足夠成熟地將AR與VR的最初愿景變為現實。如果我們能腳踏實地避免走入新的技術炒作周期,那么未來著實讓人期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