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傳統水運模式對“黃金水道”發展的制約,一邊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吹來的春風,水運行業如何突圍?
朱光輝帶領物潤船聯挺身而出,借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有效融合“互聯網+水運”,打造了新業態新模式。
甫一看,朱光輝好似只是賣“千里眼”,可事實上,他要把公司締造成中國水運界的“京東商城”,真正為長江經濟帶釋放黃金效益。
水上“千里眼”
物潤船聯,被廣泛大眾所知,是在2015年6月2日。它將遇難船只“東方之星”的最后影像直接授權給新華社第一時間發布,有效地幫助調查搜救部門更快理清沉船事件發生狀態。

※“東方之星”的最后影像(左上角)
東方之星事故令物潤船聯的董事長朱光輝心痛和遺憾。從事水運20多年,他深知長江船舶保有量近20萬艘,大部分船舶雖有雷達識別系統,卻主用于船舶間識別,至關重要的危機報警則純粹依靠船員、乘客或鄰近船舶。若災難迅猛急速,報警都來不及,緊急救援更無從談起。

※江蘇物潤船聯董事長朱光輝
因此,早在2011年12月,朱光輝創立公司時,最早的創意就是給每條運輸船定軌跡、定身份、定信息。
幾經艱辛,物潤船聯終于自主研發出兩大“王牌”技術——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信號接收裝置以及“水上運輸船舶視頻監控系統”。它在沿海、沿江及大運河布局了500多個基站,能夠“鎖定”60多萬艘船舶的實時位置、航行軌跡等信息,讓船東、貨主對船舶和水上交通態勢一覽無余,完全可稱為水上交通的“千里眼順風耳”。
“東方之星”號客輪沉沒前的最后一段航行視頻,就是“被裝了物潤船聯可視化設備的同方向行駛船舶拍到的”。
朱光輝對自家的“千里眼順風耳”非常自豪,“特別是我們的3G視頻、手機監控這一塊,填補了國內空白,這就決定了我們在水上船舶實時在線物流中的領軍地位。”

實時監控,讓船東、貨主實現了信息化監管,降低航運風險,規避船舶航行的限速、超載、越界、非法停留等違規行為,而錄像回放功能,則像飛機上的“黑匣子”,還原事實,避免糾紛。
2013年,重慶市奉節縣銀河航運的“航吉168號”貨輪受自然因素影響,運輸貨物出現一定損失。但,貨主卻認為是人為因素而提起訴訟。最后系統提供的視頻材料被法庭采信,確認為自然因素導致,解決了矛盾。
隨著水運的發展,船主對水運航行、運輸安全的重視,擁有兩大關鍵技術的物潤船聯自然成了“香餑餑”,其視頻設備銷售、視頻監控服務,成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用戶已達數十萬級,覆蓋中國沿海、長江和運河。物潤船聯的技術的出色,使其2014年8月就以黑馬之姿登上新三板,12月榮獲國家航海科學技術―等獎。
“黃金水道”上的“京東商城”
物潤船聯,可不止步于賣技術、賣設備。朱光輝念念不忘的志向,是解決水運行業里更重要、更緊迫的問題——物流信息不對稱。
作為世界第三、中國第一大河流,長江干線的貨運量約20億噸,名列全球第一。2014年,國家計劃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這更是帶起了一股熱潮。
然而,只有圈內人知道,傳統的水運模式長期緊緊制約著長江“黃金水道”的發展,過高的成本使“黃金水道”的“含金量”大打折扣。
朱光輝對此感慨頗深:“從古至今,水運物流模式基本沒變,船東、貨主、船代、貨代的關系錯綜復雜,長久以來水上物流信息不對稱、資金流通不暢、船舶貨物運輸方位不清、到貨不及時等問題和通病,使物流效率一直比較低。貨主通過船代、貨代找到船主,其中的代理有可能已經幾易其手,最高的超過8手,每一級代理都會從中抽取費用,物流成本怎么能下來?”
更糟糕的是,很多代理鉆信息不對稱的空子“忽悠”貨主,引發了水運行業的誠信危機。“隨著貨量的不斷增加,貨主有時候很難等到自己合適的船舶,代理為了抓住貨源,在手頭沒有船的情況下就把業務攬了下來,貨主無法得知船舶的具體情況,導致貨物無法及時運送。”
朱光輝認為物流信息不對稱是對行業發展最大的阻礙。所以,44歲,他“下定決心要用互聯網技術改造落后的水運物流現狀”。
物潤船聯的“互聯網+水運”,打造出了一柄“利器”——智慧水運電商平臺,2015年7月“出鞘”。它利用船聯網技術將船、貨、港基本信息互聯互通,借鑒電商手法,建立“雙選式”物流對接,最終集在線競價、在線承運、在線支付、在線保險等功能于一體,是國內首個一站式水上智能物流平臺。
朱光輝笑稱:“簡單來說,這個平臺就是航運界的‘滴滴打船’。”
彩鋼生產企業攀華集團對物潤船聯智慧水運電商平臺贊不絕口。

攀華每年從重慶到張家港大概有100多萬噸的運力,以前,他們會直接通知合作的航運伙伴來拉貨,但是,費用在45元/噸左右,遇到運輸高峰,船運公司還要提價,運輸成本只高不低。更糟的是,若航運不順利,耽擱上一個星期,不能掙錢不說,有時還會虧損近百萬元。
而上了智慧平臺以后,發布信息幾分鐘后,幾十家航運公司蜂擁參與競價,攀華集團能看到船期、貨盤、船東真實檔案以及融資服務等誠信信息,自然誰便宜誰做,誰安全誰做。這下,物流便捷快速,經濟效益也有了,每年光運費就能省下1700萬元。

對船主來說,這個平臺也令他們撫掌贊嘆。
曾經有一艘船急著從張家港返回大連,不及時找到貨就得空返,船主發布信息,把運費打了個折扣。通過大數據,物潤船聯的資源匹配系統為他找到了貨主。也就是說,它有效提高船舶配載效率,最大程度減少了船舶空載率。
其實,“滴滴打船”并不足以完全概括物潤船聯的事業。朱光輝進一步解釋說:“事實上,我們是水上的‘京東商城’,目前我們做的實際上是第四方物流。”
多年苦惱的水運弊病在自己的努力下慢慢好轉,朱光輝涌起一股成就感,“據測算,水陸聯運成本平均下降30%,水水聯運可以減少約10%。”
物潤船聯對傳統航運格局帶來革命性影響,亦使其2015年4月成為蘇州市智慧物流試點企業,7月又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備受資本市場的矚目。
結語
盡管信息咨詢服務、撮合交易服務為物潤船聯帶來了紅利,但它的腳步并沒有停下。整個秋天它大動作連連,先是與南京西壩港、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啟動供應鏈+互聯網的煤炭金倉,正式進入港口合作模式,隨后又在河南上蔡縣布局投資510萬元建設物流供應鏈項目,拓展公司的業務覆蓋面,增強公司整體競爭力和服務能力。
這些舉措與朱光輝的清醒、敏銳分不開。新的競爭者層出不窮,物潤船聯必須不斷搶先。更重要的是,作為將傳統航運業帶入互聯網時代的代表,它在打破航運物流信息不對稱障礙,幫助釋放長江黃金經濟帶的黃金效益上,仍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