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由“中關村管委會、海淀區政府、中關村發展集團”聯合發起,中關村股權投資協會主辦,北京合伙圈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承辦,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支持的2016國際視野下的創新與資本論壇(第四屆)召開。會上,天星資本創始合伙人劉研做了《新三板帶來的歷史性機遇》的演講。

以下為其演講速記:
在這次論壇上我們分享三個觀點,第一個觀點,新三板和創業創新的關系。我們認為新三板和創業創新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大家知道本屆政府在2012年年底上來之后,面臨著最大的壓力是經濟的下行,我們本屆政府的最主要的工作任務依然是發展生產力,進一步做好改革開放。面對我們傳統的實體經濟和虛擬的資本市場,傳統的實體經濟來看,我們的工業、農業,包括我們大家熟悉的房地產、鋼鐵、礦產等等,這些產業目前前景都不太好。要想讓我們的經濟能夠走出困局,能夠保持比較好的增長,我們需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依靠傳統行業顯然是不行的,依靠國有企業也顯然是不夠的,我們中國未來的發展,在座的很多優秀民營企業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是這些優秀的企業家推動了科技的發展和生產力的進步。那么我們就需要在增量的經濟上去下工夫,去大力發展創業創新型的企業,所以我們黨和政府提出來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幾乎成了我們的基本國策。新興經濟做好了,自然會對整個中國生產力的提升帶來很大的支撐,也會倒逼傳統經濟和實業改革。
要想扶持這些千千萬萬的優秀的民營企業就需要大量的資金,這些資金怎么來,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財政是不可能拿出這兒多年去扶持這些企業的,而我們的銀行業不可能拿出這么多年給這么多中小微企業。怎么辦?就需要民間的資金流向創業創新企業,扶持企業的發展。大家知道資本的特性只有一點,都是逐利的,這些資金你要吸引到創業創新中來,一定要讓他有機會賺到更多的錢才會來,賺不到錢誰會扶持。你如果希望這些資金能夠賺錢,你就需要給他提供一個載體,載體就是我們的資本市場,傳統的A股市場是無法承擔的,到目前為止A股上市公司不到3000家,這個重任就壓在新興的資本市場,所以新三板是和創新創業相伴而生的,創業創新是新三板的基礎,創業創新又離不開新三板,沒有了新三板這個主體,民營資金無法投入到創新企業中來。說白了,沒有新三板的發展,我們創業創新就是一句空話。
第二個觀點,新三板為我們實體經濟和投資機構帶來機遇。首先,有了新三板的發展之后,毫無疑問,我們創業創新到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很多企業登錄到新三板的舞臺上,找到了自己需要的資金,加快了發展。對投資機構來講也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新三板大戰的掛牌企業和擬掛牌企業,為投資機構提供了海量的可選標的。我們看新三板的發展,在2014年新三板推向全國的第一年,增加了1200家企業,2014年12月31號,新三板掛牌企業1572家,截止到2015年12月31號,新三板掛牌企業達到了5129家,今天我看已經到了5470多家,如果正常的話,明天應該超過5500家。這么大量的池子,會對投資機構帶來大量可選擇的投資標的。當然了,我們知道不是說每家上了新三板的企業都值得我們投資,但是新三板的企業,我們認為可以大致分為三類,一類企業是今后有可能成為偉大企業的企業,這部分企業是都是機構首選目標。第二類企業是傍大款的企業,自身發展可能有瓶頸,但是有固定的客戶和資源,也能夠發展的比較好。第三類企業,小而美的企業,雖然不可能做成非常大的盤子,但是他們也有價值。除了第一類企業之外,我們第二類企業和第三類企業,又為投資機構在并購整合提供了大量的機會。
第三個觀點是對新三板的影響。有了新三板以后,我們很多做天使投資的,早期的時候,5年、7年10年的退出,之后有了新三板就有了退出的通道,未來在新三板的影響下,中國的投資機構相對于天使、創投、PE,這種分類的方法將不會存在了,未來分類的方法可能主要就是考慮你是否能在新三板掛牌和A股上市,包括其他資本市場上市的投資機構和無法上市的投資機構,區別會非常明顯。我們知道傳統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是沒有辦法做金融布局的,有了新三板之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掛牌之前、掛牌之后通過定增可以擁有自己大量的資金,而這個資金是不需要還的,也沒有預期,可以運用這些資金發起、控股、銀行、保險融資林證券等等。以前傳統資金是不允許被金融機構發起和控股的,有了這樣的機會,大量的投資機構就有機會進行金融布局,進而發展成為金融控股集團。我們做投資人都知道,如果你用了銀行、保險等金融企業將會提供大量的資金,同樣你在新三板掛牌前后,通過定增也可以擺脫對LP的依賴。我們天星資本也在做這方面的布局,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銀行,我們也有了保險公司,我們是華泰保險的第一大控制人。第二點有了新三板之后,傳統的私募股權機構就改變了打工的身份,實際上私募股權在傳統的發展的過程中,中國最早一批從99年開始,到目前為止也就是15年左右的時間,傳統的私募股權機構都是募集資金進行投資,賺到錢80%分給投資人,還有一部分分給了投資團隊和募資團隊,剩下很小一部分留在公司的平臺上。而有了新三板的發展之后,自有資金大幅度提升,這部分賺錢都留在了公司層面,不再為別的投資機構打工。這樣的話對公司的發展毫無疑問是一個強有力的支撐。第三個帶來的巨大變化,傳統的私募股權基金你的存續期,不管是三年五年七年九年,到存續期之后你都要退出,意味著你就無法做產業布局,所謂的產業布局都是一句空話。有了新三板之后,投資機構可以選擇做上下游的整合,整個產業鏈的布局,對投資機構來講,會為投資機構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撐。
天星資本在整個布局中,主要業務有三大塊業務,第一塊是投資布局。隨著天星資本團隊的發展,我們渠道的開拓和資金的運用情況,今年的發展速度將會超過2015年,2015年我們投了400多家企業,在2016年我們判斷整個新三板新增加的量會在六七千家,擬掛牌企業還會有二三千家,總共有一萬家,我們大概會投在五六百家。再加上我們傳統創投和軍工加起來在八九百家。第二是金融布局。我們金融布局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到今年年底金融布局全牌照應該拿下來,這兩塊加一起未來戰我們業務的10%,投資布局5%,金融布局5%。天星資本目前在打造一個互聯網生態綜合服務系統,去服務于企業、機構和投資人的發展,在這個系統內這幾方都將會得到最好的資源和支持。第三是大量投資TMT行業、醫療、軍工和航空航天、新環保和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