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廠商越來越重視車載互聯的今天,沃爾沃、日產、哈曼和IAV公司在CES上宣布與微軟達成合作協議,將微軟Windows系統整合進車載系統當中,進一步加快移動車載互聯解決方案的研發。
豐田人工智能研發公司CEO Gill Pratt在發布會上介紹,豐田業務正在發生轉變,未來機器人制造,也就是人工智能將成為豐田日本公司的主要業務,這種轉變的意義不亞于當初從紡織機轉移到汽車工業制造的革命性顛覆。
為此,豐田汽車已經聘用了前谷歌高管James Kuffner,負責機器人業務的主管來研發無人駕駛汽車。豐田已經宣布第一個五年投資10億美元進行無人駕駛研發。
豐田還在硅谷成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豐田人工智能研發公司CEO Gill Pratt說,未來研發主要涉及四個方向:其一,提升安全性,以生產出一輛“不用為引發事故負責的汽車”視為終極目標;其二,讓越來越多的汽車被不能開車的人所用;其三,利用技術將業務從“室外移動”延伸至“室內移動”;其四,把技術應用擴展到汽車之外更加廣泛的領域。Pratt還說,軟件和數據時未來豐田汽車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過對于無人駕駛車的前景豐田仍然持謹慎態度,這或許也是給谷歌無人駕駛車潑了一盆冷水。Pratt說,無人車走進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已經展示出來的無人駕駛車沒有向人們證明最困難的算法已經得到解決。因為現在的無人車還是僅僅能在非常簡單的路況下行駛,但是最終要解決的是無人車能在復雜路況下安全行駛。
此外,豐田還聘用了前麻省理工學院的兩名教授承擔人工智能實驗室的研發任務,人工智能受到重視的程度,甚至讓汽車租賃行業都不敢怠慢。Uber此前就雇傭了整個位于匹茲堡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團隊,來研發機器人業務。
平臺整合 加速建立行業標準
為了不讓蘋果和谷歌主宰車載娛樂系統的研發,一些汽車制造商推出了自己的車載系統平臺。比如福特汽車就推出AppLink車載系統的開源版本SmartDeviceLink(下稱SDL),能支持運行為智能手機開發的原生應用,比如導航和多媒體播放。這個平臺近日也獲得了豐田汽車的支持。豐田表示將用SDL來為汽車產品提供包括GPS導航以及車載娛樂等服務。福特還表示,標致雪鐵龍、本田、馬自達和斯巴魯在內的多家汽車生產商正在考慮加入SDL陣營。
汽車企業對于車載娛樂系統的態度正在變得更加開放。豐田曾經表示不會采用蘋果CarPlay和谷歌的Android。不過,在CES召開前,福特一改此前口徑,宣布從2017年起,新車型將開始支持CarPlay和Android Auto。福特目前正在使用的是和微軟共同開發的操作系統Sync3。支持CarPlay和Android Auto意味著用戶只需要連接上智能手機,就能直接使用蘋果和安卓系統的相關應用,使得操作變得更加靈活。
福特汽車負責車聯網的高管Don Butler表示,豐田采用SDL平臺,加速了行業標準化軟件系統的建立。隨著用戶逐漸使用通用軟件,能夠讓軟件開發者把注意力更加好地集中在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平臺上。對于汽車企業而言,也能針對各自不同品牌提供定制化的服務。
支持SDL平臺的不僅有汽車制造商,黑莓旗下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QNX和另一家軟件供應商UIEvolution也是開源標準的支持者。QNX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張人杰在CES上對記者表示,SDL支持多平臺,為打造通用的手機互聯方案提供了很好的基礎。他還透露,QNX將在未來幾天的CES上推出多款關于無人駕駛和車聯網方面的應用。
目前市場上的通用軟件平臺以蘋果的CarPlay和谷歌的Android Auto為主導,使用者包括德國三大汽車制造商寶馬、奔馳和奧迪。第二陣營是MirroLink,使用者包括上汽大眾和上海通用。福特使用的SmartDeviceLink隨著豐田的加入也變為主流。而中國百度的CarLife的迅速崛起則成為中國市場增長最快的使用方案,因為Android Auto無法在國內落地。博世的MySPIN今年又會有一定的增長,其他的車內解決方案包括SiViLink,G-Link和樂視的eco-Link,不過都比較單一,沒有形成通用平臺。
Strategy Analytics全球汽車業務高級分析師李建宇對記者表示,開放平臺的好處是能讓各方獲益。首先對于整車制造商而言,能與App提供方雙向整合,縮短產品上線周期,解決車機硬件的代差問題。同時各家車廠也能分攤研發成本。對于用戶而言,也可以有更多選擇,減少了在車內使用手機的危險性。對于App提供者而言,由于用戶在車內的應用是更加細分的業務場景,成規模后對其本身的發展用戶,拓展業務和業務變現都有價值。
無縫聯動 行進中一切盡在掌握
智能汽車最神奇和不可思議,也是人們最渴望擁有的功能,就是坐在車里,行駛在離家幾十公里開外的地方,依然能對家中事務盡在掌控。在今年的CES上,不乏汽車和智能家居互聯以及人機交互的亮點。這也是各大汽車廠商在積極探索的方向,移動讓生活更美好。
寶馬以一輛BMWi3為例,在一套智能家居系統中,展示了物聯網系統將如何簡化日常生活,讓車載系統和手機、電腦、智能手表、智能家居等所有終端實現聯動,給用戶帶來無縫智能生活體驗。系統通過開放式移動云,協作物聯網中的各個系統,動態地相應用戶需求的變化,提供前瞻性信息。比如,用戶拿起車鑰匙準備出發時,系統將自動打開車庫門,并發出駛出車庫指令。BMWi3還能夠自動尋找停車位,而且無需有人在車上指揮,只需下車用手勢控制空車駛入或者駛出。
同樣的功能未來還將在福特與亞馬遜Echo共同開發的智能平臺上實現。用戶能夠在家里就遙控打開車門,并且在家就能監控汽車的油耗和電動汽車的充電情況。還能設置目的地,并估算預計到達目的地時間以及返回家中時間。這個名叫Alexa的亞馬遜智能平臺,操控按鈕就位于方向盤一側,可以通過語音來打開車庫門或者是門廊的燈光。
而最早開發出汽車與智能家居互聯功能的是奔馳。早在兩年前,奔馳就加入了Nest的開發平臺,當時用戶就能通過該平臺操控家里的室溫。
根據普華永道思略特的研究報告,未來智能汽車將更多地與家用電器設備等相連,數字化服務對于行駛的重要性將更加明顯。研究預計到2021年,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年銷售額將增長三倍至1226億歐元。思略特合伙人彭波對第一財經表示,智能汽車將改變整個汽車產業的生態系統,汽車生產廠商將有一個新的身份,就是移動服務提供商,這將極有可能開啟利潤豐厚的數字化銷售大門,尤其是在娛樂、商務和健康方面的數據價值會突顯出來。彭波還說,人機互動是汽車制造商未來研究的新方向,提升用戶體驗是關鍵。
擁抱科技 底特律重金擲硅谷
事實上,真正的移動服務提供商也正在對汽車制造商構成威脅。沒有人想到,當通用汽車CEO Mary Barra說要占領硅谷的時候,言下之意是向硅谷撒幾億美金。通用汽車前兩天宣布向移動互聯網租車企業,Uber的競爭對手Lyft首輪注資5億美金,共同研發無人駕駛汽車,并在未來開展無人駕駛租車業務。
汽車的移動分享業務已經整個地改變了市場的格局。未來你可能不想擁有一輛車,但是希望需要用車的時候馬上就有車。這也是移動分享業務能夠擁有未來的根本原因。Uber過去5年已經融資超過100億美金,對Uber而言,要造一輛車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現在的問題就是,它是否想要造一輛屬于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Uber已經聘請了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教授研究車燈和雷達傳感器。如果能把這些尖端技術直接加到現有汽車上,又何必費力再去造一輛新車呢?
通用汽車擁抱Lyft,很大一方面也是對沖Uber迅速崛起的威脅。其它的猜測包括福特要擁抱谷歌,雖未得到證實,但至少是有存在可能性的。南加州大學汽車專家Jeffrey Miller表示,在Uber和谷歌這樣的企業主導自動駕駛市場的背景下,和科技公司抱團取暖或許是底特律幫助自己更好參與競爭的途徑,尤其是對于自主創新研發方面投入較少的企業而言,通過投資一家硅谷的創新企業,同樣能夠達到加大技術研發的目的。
也許通用汽車也不知撒下去的這些銀子何時才能看到回報,或是索性打了水漂,但是在科技發展和行業變遷速度都如此之快的今天,不管投哪家公司,總比手握大筆現金什么都不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