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上海作為國內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在雙創方面體現出的優勢和取得的成績并不亞于首都北京。
有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上海市共新設各類市場主體17.27萬戶,同比增長1.7%,其中企業14.3萬戶,增長0.5%,新設企業注冊資本8817.78億元,減少40.9%。截至2017年6月底,上海市共有各類市場主體221.16萬戶,同比增長8.1%。其中,企業176.78萬戶,增長9.1%,注冊資本20.15萬億元,增長21%。
目前,上海的全國雙創示范基地已達7家。2016年5月,上海市楊浦區、上海交通大學獲批成為全國首批雙創示范基地。2017年,徐匯區、復旦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寶武集團、中科院微系統所等成為新一批全國雙創示范基地。
9月21日,主題為“雙創促升級、壯大新動能”的第三屆“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在上海長陽創谷主會場落幕。據統計,雙創活動周期間全市舉辦創客真人秀、創新創業七日談等活動約180項,主會場參觀人次超過15萬。市科委主任壽子琪在“七日談”首場活動介紹,上海的雙創國際化程度很高,約占20%。除了國際化,專業化和品牌化也是上海著力打造的雙創特色。
那么,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是如何打造自己的雙創特色的?
利用區位優勢,讓雙創“走出去”、“引進來”
上海是一座具有超群的政治、經濟、科技實力,并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數國家發生經濟、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關系,有著全球性影響的都市。將國際化與雙創相融合方面,本身就具備很強的優勢。
上海市科委創新服務處處長陳宏凱曾表示,上海的眾創空間也一直在朝著國際化方向努力,除了吸引國際著名眾創空間到上海來,上海市還出臺政策吸引外籍人士來滬創業,與此同時也會鼓勵眾創空間和小微企業走出去,去海外創業、孵化。
據了解,上海對于優秀的國際化眾創空間會進行每年最高100萬元的資助,目前申報工作已經啟動。而國際化的培育目標是:國際業務總量持續增加,每年度新增國際項目數不少于10個,國際化項目占比不低于總數的30%;在海歸來滬創業、海外創客或海外企業落地、本土企業國際化拓展等方面形成豐富的案例和經驗,每年度協同合作開展的案例不少于5項;國際化特色活動效果明顯,策劃實施系列國際化的培訓、論壇、項目路演對接或其他有效促進國際創新創業交流合作的活動,每年度國際化活動場次不少于10場等。
在今年的全國雙創活動周上,首次同步舉辦海外雙創周。有10家機構在美國硅谷、以色列特拉維夫、德國柏林、澳大利亞悉尼等地組織開展15場雙創活動,打造海內外聯動推動雙創的局面。
2017“創業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大賽也首次冠名“國際”,并首次設立了“外國人創業在上海”專場。上海現有500家左右的眾創空間,盡管數量很大,接下來將引導其向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發展。
據浦東新區政協副主席、新區科經委主任唐石青介紹,浦東目前已集聚了世界500強中大約300多家各類總部,在這300多家當中有200多家設立了各種類型的研發機構,從事研發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科學家已經超過了8萬。
人才助力科技創新,讓雙創更加專業化
雙創的專業化,從創新方面看,主要是科技創新的專業性。而發展科技創新,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人才。
在這方面,上海的人才聚集制度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國內外人才引進制度基本建立。深入實施公安部12項出入境政策,共簽發服務科創中心建設的各類出入境證件50.21萬證次,辦理科創新政市場化認定的外籍高層次人才申請永久居留439人,較新政實施前同比增加約8倍。國內人才引進的市場化評價導向更為清晰,進一步確立人才引進的市場主體評價權。自2015年11月至今,通過國內科創人才新政引進的有6400人。
2、完善人才便利化服務措施。上海市制定發布了人才“30條”政策,創新創業人才環境持續優化,提出海外人才引進、戶籍政策、國際人才試驗區、職稱制度改革等30條政策措施。突破年齡限制,為140余位65歲以上的外國專家辦理了《外國專家證》。
3、增強高校人才培養能力和基礎性作用,完善人才培養、流動和評價機制。依托“高峰高原”學科點引進高水平人才390余人;出臺《關于試行市屬高校教師分類考核評價制度的指導意見》,強化對相關成果進行分類評價。
今年3月,公安部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出入境政策“新十條”開始在楊浦落地。作為全國首批、上海唯一的國家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區域示范基地,楊浦區向符合條件的外籍人才頒出了首張“中國永久居留權申請外籍人才認證函”。
除此之外,楊浦區還有序推進與高校簽訂新一輪戰略合作協議,圍繞雙創,與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區域內外11鎖高校簽訂新一輪戰略合作協議,積極落實推進區域“產學研用”的協同創新。
據報道稱,在今年的雙創活動周上,“硬科技”特征比往年更加鮮明。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等領域占比72%。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熱點領域項目數增長明顯,分別由2016年25項、274項增加至160項、461項。模式創新為主的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領域項目占比由2016年的29.2%降至23.6%。
打造品牌化發展模式,營造良好雙創氛圍
品牌化在上海的雙創中,主要有兩個顯著的方面。
首先是眾創空間的品牌化,主要體現在引導眾創空間開展品牌建設和標桿化經營,以建立國內外知名品牌為目標,取得明顯的孵化服務成效。申報這一項目的機構必須以連鎖或加盟方式,已經在上海開設3家以上同品牌眾創空間,并且按基本服務模式進行規范化管理。
另一個,是全國首批、上海唯一的國家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區域示范基地的品牌打造。
過去五年,楊浦一直在朝著建設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區的方向發展,采用“三區聯動、創新驅動”為方式,促進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創客等各類創新主體協作融通,同時不斷在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上積極推進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今年,楊浦被國家發改委評為全國五個“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區域雙創示范基地”之一;在中科協組織的首批區域雙創示范基地評估中名列全國第三。科創雙創新動能加快顯現,1—8月累計完成區級財政收入92.15億元,同比增長5.72%,排名中心城區第三。
楊浦區目前已經集聚了包括7家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在內的科技園區20家;集聚騰訊眾創空間、清華啟迪之星、INNOSPACE等71家各具特色的眾創空間,服務總面積30萬平方米,各類創業團隊千余個,眾創空間初創企業成活率達到31.4%,15%的眾創空間孵化成功率達到60-70%,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11月13日,“創響中國”上海站將再次光臨楊浦區長陽創谷。創頭條(ctoutiao.com)將為大家帶來一線報道,屆時,又將會有哪些優秀的創業成果展示,有哪些創業項目可以關注,敬請期待。
創頭條(Ctoutiao.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竇豆豆,郵箱:douchengyu@ctoutiao.com?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
2021-12-06 紅小包發布了 《創富港再落一子 廣州紅盾大廈2.0創新空間盛大開業》的文章
2020-06-10 紅小包發布了 《高通的盛世危機:它將如何協調自己與客戶們的關系?》的文章
2020-06-10 紅小包發布了 《如今的高通為什么不能“躺著數錢”了?》的文章
2020-03-05 紅小包獲得了黃小天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