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認為,冬天對于創業者是“好消息”,因為冬天會讓“那些創造泡沫而非創造價值的創業者會縮減或離開”。
李開復認為,當前創業泡沫存在于3個方面:一是大部分在國內上市的所謂互聯網概念股;二是很多傳統企業嘗試一些互聯網+轉型,從而做出一些收購、投資后,股價暴漲;三是一些創業公司持續燒錢、依靠補貼獲取用戶,但未必能沉淀成忠實長期用戶。這是三塊明顯存在泡沫的地方。
作為早期投資機構的掌舵人,在談到未來創業趨勢時,李開復認為,在以下四個領域,未來存在巨大的創業機會:
李開復非常看好共享經濟。李開復在這個領域選擇初創企業時,“更喜歡那些真的有可持續價值,很難被抄襲的公司”,希望被投資企業能夠通過線上線下互動,充分利用閑置資源,產生一定的行業壁壘。
“我們更喜歡那些本身就能給用戶帶來價值,讓客戶喜歡的產品。中國利用制造、成本以及市場的優勢,智能硬件走向國際的可能性非常大。”李開復說,從軟件時代步入硬件時代,全世界都是尋找各種模式,主要在于創業者能否將軟件時代的優勢部分遷移至硬件時代,比如通過硬件后臺了解用戶,并以電子商務、廣告、訂閱等方式產生盈利。
這些領域的創業風潮由硅谷引領,為了能夠更好的掌握創業趨勢,李開復稱,“創新工場作為國內唯一的VC在硅谷設立分隊,以便更早的理解當地最領先早期創業者的想法思路。”
毫無疑問,了解硅谷是為了更好的發現趨勢,投資國內的創業者。
“我們對新內容、娛樂業的轉型特別看好,相比服務或者硬件行業,內容領域是一個相對成本較低、回報更大。”李開復認為,更多的電視臺以及一些電視領域的名人或者旗幟性人物快速轉向網絡。看電視的眼球很大一部分轉移至網絡,相應的廣告投放轉移將非常快速兇猛,從而產生網創內容的良性循環。具體而言,李開復提到了動漫、網劇等領域的創業方向。
在談及創新工場如何對創業團隊的篩選時,李開復認為,在符合上述創業趨勢的同時,創業團隊還要具備以下條件:首先,創業團隊要有一個領頭人物,而且他具備很強的抗壓能力、學習能力,而且能夠真正深入參與整個執行過程,執行力和參與能力非常重要。“那些希望某個VC的合伙人來指導如何創業,這一類往往還不夠強大。”
其次,李開復認為,除執行能力外,創業者須具備很強的專注能力,因為很多聰明人點子很多,但創業階段資源有限,必須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