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果子是中國最為常見的街頭小吃之一,在每個城市的大街小巷都有可能出現。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物美價廉”。
但就是這種看起來平淡無奇的食物,有人卻靠著它獲取數億元資金,締造了一個關于煎餅的傳奇創業故事。
這個人就是網紅餐廳鼻祖——“黃太吉”煎餅店的創始人赫暢。
最巔峰時期的“黃太吉”品牌估值達到20億元,只可惜在只風靡一段時間后,就消失在公眾視線里。
在赫暢和“黃太吉”身上究竟發生過什么故事?以下是赫暢本人的自述。
各位創業路上的朋友,你們好!我是赫暢,一個15年的創業老兵,黃太吉/斗店/徠米創始人。
自2017年選擇退網這5年來,身邊的朋友覺得我越來越平和,離當初的“叛逆者”、“攪局者”、“異類”等媒體曾最愛形容我的標簽,好像越來越遠。
年輕人都有個性,12年前我憑借一股子闖勁,和清晰的商業洞察,“蠻牛般”沖進餐飲行業,震動了數萬億的餐飲行業。
我創辦的黃太吉,從路邊小店的一張煎餅果子起家,卻迅速融資3億多,并創造25億估值,讓更多資本和人才,把目光投向餐飲行業。引領風騷的5年,黃太吉吸引了無數眼球,當然,還有無數口水……

某種程度上,黃太吉的出現已被視為餐飲界的一條“分界線”——傳統與互聯網的分界線,守舊與創新的分界線,而我也成了爆紅且富有爭議的“網紅餐飲鼻祖”,可能也是當時最有熱度的“創始人IP“。
但真實的創業,哪有一氣呵成,更何況互聯網江湖的競爭嚴酷程度,遠超普通的實體商業競爭,把傳統餐飲引入互聯網平臺的競爭,這個命題本身就極富挑戰性。
連續創業的15年,我至少穿越三輪經濟周期與資本寒冬,在不同行業都做出了頭部品牌,又歷經三起三落,歸于敗局。現在已實在記不清,有多少次的面對企業生死的絕境突圍。

“異類”赫暢,打過硬仗,有過大成,也敗過大仗;得罪過不少人,也影響過很多人;有過風頭無兩,也吃過巨虧,負過巨債,因此決定退網的這幾年,我沉寂下來,不斷反思創業的路程,也下決心讓自己做出改變。
2023年9月,我這個過氣網紅餐飲鼻祖,在退網五年后選擇“重入江湖”。我開了自己的抖音號和視頻號,取名“創業悍匪赫暢”,這個名字是一個看到我復出的粉絲送給我的,他說,悍匪就是他印象中赫暢的創業風格,彪悍而特別。
這幾年因為退網,很多人好奇我干嘛去了?為啥消失的這么徹底?今天這篇文章,我來給大家做個匯報,講講過去二十年,我的創業之路吧。
同時也總結下創業路上,我那些特立獨行的選擇背后的思考和教訓,我會坦誠地揭開我的傷疤,希望一個先行者走過的腳印,可以幫到更多的后來者,得到一些真正有價值的警示和啟示。
與君共勉,與有榮焉。
01
從初中畢業到「網紅餐飲鼻祖」
1981年,生在東北黑土地農村的我,打小就是個調皮搗蛋的異類分子。
一方面,我熱愛閱讀和畫畫,成績始終名列前茅,語文長期全校第一;另一方面,課堂表現一直好似“學渣“,上課各種小動作、逃課、捅婁子…
記得當時有個老師,無奈地對我母親說,搞不清楚你家赫暢,到底是好學生,還是壞學生…
受鄭淵潔童話的深度影響,我很早就意識到學歷≠能力,初中畢業時便自作主張,高中不上了!但想到日后謀生,還得靠一技之長,便報了所民辦大專,學習室內設計。
開學沒幾天,母親給的生活費就花光了,我開始琢磨怎么賺錢養活自個。很快,我發現了同學上晚自習后餓肚子,但沒飯吃的空白需求,便帶著一幫同學,幾經折騰,壟斷了學校的晚間盒飯業務。
在同學們月生活費平均500塊的年代里,我靠賣盒飯月入大幾萬,成了“學校首富”,可以說,這是我第一次和餐飲這事結緣。

大專讀了兩年,我又不安分了…因為捕捉到北歐國家大學免費就讀的信息,我申請到學校,開始了留學之旅。
在北歐,我邊求學邊打工,經常一天打兩份工,白天在餐館當跑堂,晚上去快遞公司揀包裹…這段經歷,給了我很大歷練。
2004年,互聯網浪潮在中國方興未艾。我回到國內,先后供職百度、去哪兒、谷歌等互聯網大廠,負責產品品牌與用戶體驗管理等工作。
在百度的工作經歷,深深改變了我的思維方式,尤其當時的百度副總裁梁冬先生,他深諳西方傳播學,精通傳統文化,還是一位中醫老師,他教給我很多用融合思維,看待事物本質的方法。
這種跨界的思維對我影響甚大,在我日后創辦黃太吉時,亦發揮了重大作用。

也是從百度開始,我內心就憋著一個創業的夢,并暗自朝著這個夢想前進。那時的我,是如此渴望了解商業的真相,渴望馳騁創業的疆場,渴望做自己沒做過的事,走別人沒走過的路。
2009年,28歲的我離開谷歌,回到國內,開始人生第一次創業。在上海復興路,我與國際知名4A公司薩奇兄弟,合伙成立了M&CSAATCHI 互動廣告公司。
三年里,我先后服務了統一集團、奔馳汽車、PIAGET伯爵、VOGUE、白蘭氏等頂尖廣告客戶…直到2012年,移動互聯網浪潮奔涌襲來。
那一年,我31歲,腦子里冒出一個新念頭——我要做甲方,自創一個新品牌。主動放棄做品牌服務的乙方生意后,我把創業的雷達,放在了中式快餐上。
為啥選煎餅果子?
當時的我認為,中餐里的包子、餃子、面條等在跟西式快餐競爭時,在口味標準化和效率上存在劣勢和挑戰。我注意到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煎餅果子,不就是中國式的三明治和漢堡包嗎?如果用這個產品形態向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發起挑戰,有沒有可能?
2012年7月28日,北京國貿CBD的建外SOHO,一間面積不足20平米,僅有13個座位的煎餅果子店——黃太吉正式開業了。
因為我并不懂餐飲行業,反而沒有那些思維中的條條框框,加上之前工作和創業中長出的跨界思維、互聯網基因和品牌基因,讓我不停思考:
我,赫暢,如何能在餐飲行業,做出一番前所未有的創新?做出不一樣的煎餅果子?
于是我一改路邊攤花幾塊錢,用塑料袋包著邊走邊吃的煎餅形態,采用品牌化、標準化,把更好吃、更衛生的煎餅果子,以門店堂食的場景服務消費者。
圖片黃太吉首店,也是煎餅這個小小品類的“造夢”之地
2012年,微博營銷元年。那時候整個餐飲行業,還沒有人意識到,這股浪潮意味著什么。而抓住微博營銷巨大紅利的黃太吉,卻一炮而紅。
老板開跑車送外賣、舉辦外星人講座、每天一換小票箴言、出版創業日記、巨大播放量的病毒視頻宣傳片、甚至拍院線電影推廣煎餅……
這些刷屏級營銷,讓黃太吉火遍大江南北,卻沒花一分錢廣告費,無數的營銷論壇、大學課堂上,開始花樣分析黃太吉的種種營銷案例。

可以說,毫不起眼的煎餅果子,從一出生就走上了“煎餅巔峰”:
2012.7.28-2013年.7.28,黃太吉線下店排隊,排了整整一年;一周年店慶時,幾千人來給一家煎餅店過生日,包括微博時代的所有網紅、互聯網大咖悉數到場;
在任何一個外賣平臺,黃太吉始終排名第一,一個煎餅攤,月流水可以做到150W+,堪稱瘋狂!
傳統餐飲的同行們全都驚掉下巴;媒體紛紛報道:“黃太吉這個門外漢,亂拳打死老師傅”;整個消費行業和資本市場也意識到,原來還能這么玩?

從資本的角度,黃太吉更加瘋狂:
做黃太吉第一家店,我只花了幾萬塊,但前前后后融到的錢,累計是3億6000萬,也就是說,我融到了開1萬家店的資本。
當時黃太吉的股東陣容,也相當豪華:餓了么、盛景網聯、紅杉資本;個人投資者里還有創業工場麥剛、百度副總裁李明遠、小米創始人黎萬強、藍港互動董事長王峰、YY聯合創始人李學凌等知名創業者。
拿到巨額融資的黃太吉,從一個跨界殺入的餐飲小店,迅速“逆襲”成估值25億的網紅餐飲品牌、現象級存在。
短短兩年,我這個煎餅店老板,也被送上中國第一代創業者「教父」的位置。一時間風頭無倆,赫暢一名,用今天的網絡用語說,算是那個時期的“超級商業IP“。

然而,事物都有兩面性,任何一個事物的發展,都是充滿矛盾并持續轉換的。
對于黃太吉這個“網紅品牌”,和我這個“餐飲攪局者”,其實從一開始,就活在各種媒體和很多餐飲同行的口水、質疑和抨擊聲里。
憑什么一個煎餅果子品牌,估值25億?憑什么赫暢,可以成為互聯網創業者的代表?…
批評我的人,把我的成功歸結于“僅靠營銷術上位”,紅得快也一定死得快。
而欣賞我的人,則肯定我的商業洞察力,肯定我對用戶需求、服務細節、流量紅利、社會化傳播等的深刻理解。
這里送個福利,今天剛好是我創業20周年,3月2號~4號每晚8:00,我將親自做一場為期3天的「暢哥·《毛選》創業實踐」直播公開課,和各位分享我長達20年,橫跨5個行業的創業經。
歡迎各位老板、創業者,以及所有對《毛選》感興趣的企業家朋友,來暢哥直播間,我們深度聊聊。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進入我的公開課社群。

黃太吉在高速發展之下,背后也存在諸多隱憂和風險,我也必須承受,很多該或不該的期望和壓力。
只是我沒有想到,站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發展的前沿,傳統行業的節奏,加上互聯網效率的馬達,稍不留神就會被拍到岸上,粉身碎骨…
02
三起三落,不下牌桌
黃太吉一路狂奔,習慣了當急先鋒。
2014年,我在資本和野心的助推下,不滿足于單品牌操作,選擇大范圍擴張和加速前進,我四處出擊,開辟新戰線。
表面上,黃太吉的版圖越來越大,實際上,卻把黃太吉一步步置入危險境地。
2014年,我計劃同時推出多個品牌,透過不同場景,占領白領午餐消費生活圈。但事實證明,類百麗的多品牌模式,不僅過度消耗了黃太吉的現有資源,其他子品牌也很快陷入高成本、低盈利的困局。這條戰線,最終沒走通。
2015年,黃太吉再次掉頭做精品外賣平臺。不僅花費巨資,自建外賣廚房、外賣工廠店、騎手團隊,還開發了黃太吉外賣APP平臺,把外賣收入占比提高到70%之高。
然而,正是這一決策,為黃太吉招來“滅頂之災”。
有一天中午12點,我發現黃太吉的外賣派單系統,怎么還沒響呢?數據怎么不跑呢?外賣員都在店門口閑著。
我一看后臺,一個訂單都沒有;再一看,壞了,店沒了。
沒有任何防備,一夜之間,黃太吉被所有外賣平臺集體下架。這意味著每天100多萬的外賣銷售瞬間消失,在外賣業務已成為公司主力業務的情況下,現金流會迅速斷掉。
從那一刻起,我的任務從把一個業務做大,變成了給黃太吉收尸。
2016年初,搜狐、網易、新浪、人民網等多家國內媒體,用了大量篇幅,報道了“黃太吉關店、倒閉”、”創業5年,敗光2.5億“、“黃太吉死亡真相”等等消息。

媒體紛紛斷言黃太吉“黃了”,很多媒體還詳細剖析了黃太吉的“死亡真相”——只會搞噱頭,不會做產品;依靠營銷和套路走上巔峰……
但我自己清楚,黃太吉的失敗,不是因為好不好吃,而是我在關鍵時刻,做出了不可原諒的戰略誤判。
這一步棋,把所有外賣平臺從友商變成了對手,把生意做成了博弈。
這就是五年來,我和黃太吉花了2個億,吃到的最大教訓。忽視自己的生態位,只求做大做滿,去和所有平臺博弈,犯了不自量力的大忌。

失去營收、用戶和流量,加上因耗巨資建設大量外賣工廠店導致入不敷出,黃太吉經歷了資金鏈斷裂、千人裁員、批量關店的噩夢,公司瀕臨絕境。
最多時欠了銀行和供應商好幾千萬的債務,其中包括在公司最艱難時,為了挽救公司,我用承包的方式把門店加盟給員工,再出去講課,賺到錢拿回來給員工發工資。
今天在這里,我想感謝所有黃太吉的投資方,在分手時沒有對我一邊倒地興師問罪,而是理性、客觀地進行公司債務清算;
感謝所有的債務人,雖然黃太吉給你們帶去很大困擾,但你們之中很多人,依然對我有信心,鼓勵我繼續創業。
也感謝所有在黃太吉出事后,依然力挺赫暢的朋友們,包括但不限于羅振宇、馬昕彤、余奕宏、范大拿等各位老師和朋友。
更感謝所有從黃太吉創業初期,一路跟隨我至今的創始團隊,我的戰友和伙伴們,因為有你們,我們這團火至今不滅。

黃太吉這一仗,讓我意識到商業競爭的殘酷,遠超我的想象,我開始對外部世界充滿敬畏。
有時也會后悔,如果當時不那么冒進,而是沉下心去積累實力,在門店堂食業務本身健康的情況下,踏踏實實把黃太吉這個單品牌做大做強,不去“招惹”外賣平臺,而是和他們加深合作共贏,也許中國的餐飲格局,真的會被改寫。
但這也正是創業的無情之處,錯了就是錯了,愿賭服輸。我也開始反思:
是不是我真的只會做營銷、做網紅?是不是我太愛出名、出風頭了?是不是跟自己做的事本末倒置了?……
想了很久。2017年5月,我決定:退網,從所有媒體平臺消失,沉下心來,好好學習如何經營好一家企業。
我主動離開經營了5年的餐飲行業,主動封存了自己的IP,不再面對任何媒體。創業是一個祛魅的過程,退網也是一個給我自己祛魅的過程。
退網并不意味著我的創業之心已死。我知道,骨子里我仍然是一個戰士,一個戰士不會因為一場戰敗,而離開戰場。
2018年3月,我第三次創業出發,創立了“斗店”。這是一個定位“海外圖文探店”的訂閱APP。
我們在倫敦、洛杉磯、東京、曼谷、臺北尋訪那些富有特色的門店,為每家門店拍攝數百張照片,把所有的設計細節和美好場景,呈現給中國的訂閱用戶。

遺憾的是,當時抖音已經出現,我們卻沒有給予關注,完美錯過短視頻的紅利期,浪費了探店內容的價值,選錯了自建APP的訂閱模式,不僅數百萬投資打了水漂,還耗費了一年多的時間成本。
命運就這樣,又和我開了一個大玩笑。我感覺自己就像那個未被降服,又無所適從的孫猴子,被壓在五指山下動彈不得。
但不服輸的創業熱情,依然在燃燒我的血液。我經常對著天花板告訴自己:不能停,還是得干。
2019年1月,我繼續第四次創業,得遇貴人,聯合創辦了電子煙品牌徠米。
創業以來一直當老大的我,這一次變成新公司的二把手,在一個產業集團里,跟隨一個有著二十多年成功經驗的企業家,學習經營企業的專注力和敬畏之心。
就這樣,在退網狀態下,我專注到線下經營,開始深入精密工業的制造和供應鏈。
徠米發展迅猛,很快做到行業第二。可怎料這個行業在高速發展中,催生了許多市場亂象,隨著一條“電子煙網售禁令”的頒布,整個行業迎來巨變,一夜之間,全線撤退。
行業”黑天鵝“的意外降臨,等于讓我過去5年的創業積累,再次歸零。我不得不再度裁掉95%的團隊,面對這場行業寒冬。
連續經歷“過山車般”的創業曲線,身邊很多朋友都對我表示出巨大的同情,覺得我簡直命途多舛,慘不忍睹……
我笑道:絕路這條路,我確實比較熟。但是,大家千萬別覺得我有多慘或多么不幸,輸的光,睡的香,我啥事沒有。創業嘛,過程難免狼狽難堪,但只要不下牌桌,一切皆有可能。

更何況,創業本就九死一生,沒有誰能走遍世界,能走一段路的探險家,就是英雄。行業的歷史是大家共同創造的,有的人雖然海底沉船,但他們曾經冒險探路打通航線,仍然價值巨大,仍然值得尊敬。
今天總結起來,我覺得自己比五年前,變得強大了、樂觀了、務實了,這也是連續創業失敗帶給我的寶貴收獲。
我經常說,我以身試法,把自己丟進創業這個煉丹爐里,煉了足足20年,總得煉出一副火眼金睛,看得懂創業、看得懂商業、看得懂世界,更要看得懂自己。
今天剛好是我創業20周年,我準備做一場為期3天的「暢哥·《毛選》創業實踐」直播公開課把我長達20年、橫跨5個行業的創業經;一個初代網紅退網5年,再度回歸做IP的心法,以及關于未來創業趨勢的深度思考,分享給你。
又或者你有任何關于創業方面的疑惑、焦慮、擰巴、糾結…3月2號~4號每晚8:00,歡迎來暢哥直播間,我們深度聊聊。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進入我的公開課社群。

暢哥我個人大號,也在微信群,想鏈接我的朋友,歡迎進群。
03
如何創業?如何做好一個公司的CEO?
如何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如何實現成功?
這幾個問題很難。我耗時9年,才找到一本穿越百年的“正確答案”。
先說說我一個創業15年,穿越3輪周期,至今不下牌桌的創業老兵,經過長期觀察、實踐,總結的當下99%的創業者面臨的「兩大創業難關」:
一是,缺乏心力。
創業很難,就像從死人堆里往外爬。沒有一個強大的心力做基礎,很快就會被淘汰出局。我前面三次創業,多次命懸一線,但凡一次沒扛住就掛了,靠的就是心力。心力越強大,困難就越小;心力越小,困難就越大。
但創始人的心力,是稀缺資源,如何修煉心力,是擺在當今創業者面前的一大難關。
二是,缺乏戰略判斷力。
縱觀當下經濟,各行各業都在變換軌道,充斥著創新者、顛覆者和打劫者。傳統企業不如以前那么好做,原來成功的經驗也失靈了。
很多創業者一時找不到北,開始焦慮、迷茫、擰巴,一會兒想干這個,一會要干那個;一會兒長期主義,一會兒短期主義…不能識別陷阱與機會。
我理解這些創業者,每天身處信息爆炸、高度不確定的大環境,太容易頭暈腦脹,對很多事情的判斷都是失真的,又經常看到左右互搏的觀點而缺乏獨立思考,和一針見血看到問題本質的能力。
當然,也有靠運氣成功的創業者,會鼓吹:干就完了,你看我不就沖出來的嗎。但是,他的運氣,會降落在別人身上嗎?會再一次降落在他自己身上嗎?不一定。
所以,如何成為一個心力強大,又有戰略判斷能力的「戰略型創業者」?
今天,我依然在創業,在一線奮斗,在創業的牌桌上做我認為有價值的事,并非因為我天生強大,而是源于一套「創業紅寶書」一直在拯救我,它也是我持續研究的重磅課題《毛選》。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已經研究《毛選》長達9年。我發現,所有的創業問題,真的全都能在《毛選》里找到“正解”。
接下來,和各位分享一下我的《毛選》學習之旅,相信你看完一定有啟發。
階段一:2015年是我的創業最低谷期,我想尋找一套方法論,解決我的創業困境,我上了很多商學院、很多課,但都沒有太多收獲,于是我就想,那些穿越二三十年周期的成功企業家們,都在學習什么?
看了很多公開資料,我發現幾乎所有成功的中國大企業家,比如馬云、史玉柱、張瑞敏、任正非、宗慶后、馮侖、雷軍、周鴻祎等等,他們都提到《毛選》給他們帶來了巨大幫助,他們沒有不研讀《毛選》的。

他們也被稱為”毛派企業家“,終其一生,不曾停止對教員思想的研究、推崇和創業實踐應用。受到啟蒙的我,也為自己推開了這扇學習的大門。
但和剛開始讀《毛選》的所有創業者一樣,《毛選》對我就是“天書”,似懂非懂,云里霧里。因為《毛選》是工作文件,是跨越了28年的創業史,如果不懂得背后的歷史事件,不懂得不同歷史時期的局勢演變,根本讀不下去。
階段二:2017年,黃太吉瀕臨絕境,公司前途未卜,從那時起,我更加努力研讀《毛選》,并圍繞《毛選》閱讀了大量的中國近代史。終于,我對《毛選》的理解越來越深刻,我發現我能看懂了,我創業經歷的種種問題,也都在書里找到了答案。
當時我不僅自己讀,還帶團隊一起讀,甚至帶大家集體跑去西柏坡閉關學習。回來后,我第一次完整梳理了《毛選》,并親手制作了整整600張卡片,記錄了1300件歷史事件。
可以說,我通過自己的理解,重新架構了一遍《毛選》編年史。我還在公司內部開設了一門課——《毛澤東之道,創業者知道》,用來培訓和凝聚團隊。
后來我把這個課程公開,相繼在西柏坡開了八場《毛澤東之道,創業者知道》講座,有500多位創業者,和我一起在西柏坡學習過這堂《毛選》創業課。
雖然最終黃太吉公司沒能起死回生,但核心團隊卻因這場我發起的《毛選》學習運動,而一統思想,牢牢凝聚在一起,繼續團結在一起尋找新的創業機會。
階段三:2020-2023年,我在退網狀態下,進入大型實業集團,接觸運營管理工作,期間繼續擴大《毛選》的研究范圍,并在組織學、戰略學的范疇下歸納總結《毛選》,對當下創業的落地指導意義。
我可以非常自信地告訴各位,《毛選》就是一堂「創業通識課」,尤其對于有過一定創業經驗,并受過打磨的創業者,教員就是全世界最厲害的,也是最適合中國創業者的創業導師;
《毛選》也是最好「創業說明書」,《矛盾論》、《論持久戰》、《唯物辯證法》、《立體史觀》…這些都是偉人們,留給創業者的倚天劍和屠龍刀。不僅能學到方法論,還能堅定創業的信心,收獲巨大的心力能量。
我特別想強調這點:作為中國創業者,不了解中國最頂級創業團隊的創業者,不理解教員的思想,不理解中國的歷史,這是一種巨大的風險和誤區。

因此,在我創業20周年之際,我準備做一場為期3天的「暢哥·《毛選》創業實踐」直播公開課,把我長達20年、橫跨5個行業的創業經;一個初代網紅退網5年,再度回歸做IP的心法,以及關于未來創業趨勢的深度思考,分享給你。
以我為例,用《矛盾論》復盤分析我的兩次創業:
黃太吉的第三筆融資1.8億,被我花在了“黃太吉外賣”上。因為當時我認為,外賣有“多快好省”四大需求,其中主要矛盾是“快”,理由是白領用戶午休時間比較短,大家都想吃完趕緊去午休。
可實際上,當時市場的主要矛盾是“省”。只要足夠“省",慢點送到也沒啥。于是我在“快”這個錯誤戰略上,賭下重注,抓錯了主要矛盾。而其他平臺卻通過”省“,粘住了更多的用戶和商家,所以美團外賣后來的廣告語,都是“送啥都快"。
后來我做斗店,內容質量今天來看都非常之好,但我選錯了收費模式,又錯過了抖音的短視頻紅利,本來一個賬號就能解決的事,被我做成了超重的APP訂閱,失敗是必然的。
這就是抓錯主要矛盾的后果!抓錯了,公司可能就萬劫不復,跟我努不努力,運氣好不好,沒有任何關系。就像王興說的: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打敗你的不一定是同行。
回到如何成為一個心力強大的「戰略型創業者」的問題上,我認為終極辦法,就是去研讀《毛選》。
去重新建立一個更高維度的世界觀、科學觀和創業觀,去訓練自己掌握「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聯系看趨勢、透過發展看終局」的認知能力。
但,我非常不建議大家,直接讀《毛選》,因為你會遇到“兩座大山”:
1、讀不進去。《毛選》就是一本工作文件,如果你對教員的一生了解不足,你怎么看進去呢?你沒有代入感。
2、陷入“語錄式學習”,無法學以致用。由于你不了解《毛選》背后的整個歷史和時代背景,很容易陷入到“語錄崇拜”,你會覺得這句話說的真好,而一旦拿去生搬硬套到商業實踐里,就會發現,結果就是刻舟求劍,陷入新的教條主義。
我用了整整9年,掌握了大量權威、準確和詳盡的資料,再去理解《毛選》。我試圖用立體的眼光,全方位闡述這段波瀾壯闊的“革命創業史”,再將我15年的創業實戰,與《毛選》里的「革命方法論」連接起來,去解答今天的創業問題。
這是我將《毛選》翻譯成大多數創業者,都能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創業說明書」所用的方法。

有朋友問我,退網5年,我身上發生的最大變化是什么?
我說,如果5年前的我,是未被降服又無所適從的孫悟空,那今天的我,已經成了沒有72般變化,只剩一念執念的唐僧。我的使命之一,就是要把《毛選》“翻譯”給千千萬萬的中國創業者。
我把我過去15年的創業史,視為人生的一個長征,現在我到達了新的根據地——我想做一名「《毛選》終身布道者」,面向更多的創業者,分享創業之道,傳播教員知道。
所以去年4月,我回歸互聯網后,重啟了我的《毛選》創業課。目前已經連續開了7期,有幾百位創業者,走進我的課堂。

我經常在授課現場,聽到學員跟我說:暢哥,你重建了我的創業觀;暢哥,你給了我一個終身學《毛選》的理由;暢哥,你讓我找到了心力,我愿再給自己十年時間踏踏實實創業……
每每聽見這樣的聲音,我都會熱血升騰,備感欣慰。先以自己為道路,再為后來者開路,百年前,教員的使命如此;百年后,我輩的使命亦如此。

這里我也想感謝創業前輩蔣宇飛、百福控股CEO王小龍、黃記煌創始人黃耕、新辣道創始人李劍,抖音餐飲頭部博主比爾蓋南等等眾多實業老板、新商業IP、新時代創業者,對這件事的大力支持和認可。
謝謝各位讓我來做大家,學習教員的教員。
更謝謝你們說,《毛選》這本中國創業者,最好的“創業說明書“,被我成功“破譯”了。
除授課外,我也抽出僅有的時間,開啟一場場直播,來傾聽更多創業者的聲音。通過跟大家對話,來傳遞我的思考。
我希望以我的方式,能為當下的創業者做些什么。當你遭遇坎坷時,我可以分享我的經驗教訓;當你焦慮、擰巴、迷茫時,我愿意幫你明確方向;當你感覺創業太痛苦時,我能做你的朋友……
今天正是我創業15周年,我準備做一場為期3天的「暢哥·《毛選》創業實踐」直播公開課,把我長達15年,橫跨5個行業的創業經、一個初代網紅退網5年,再度回歸做IP的心法,以及關于未來創業趨勢的深度思考,分享給你。
又或者你有任何關于創業方面的疑惑、焦慮、擰巴、糾結…3月2號~4號每晚8:00,歡迎來暢哥直播間,我們深度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