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期《看見新力量》采訪了入圍Create 2023阿里巴巴諸神之戰“智能制造賽道”全球挑戰賽決賽的企業——Starlink技術負責人黃忠煒。Starlink致力于工業互聯網網關設備的研發,通過協議解析技術來幫助工廠實現設備間的互聯互通互操作。
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傳統制造業的融合,推動了下一輪工業革命的到來,工業互聯網建設如火如荼。然而,工廠內部設備數量多,種類雜,設備間由于協議各異,常常難以實現互聯互通。如何在保證網絡安全的情況下,實現高性能、低成本的設備間互聯互通是打破工廠內信息孤島的關鍵,也是工廠在數字化轉型升級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Starlink以澳門科技大學、廣東省未來網絡重點實驗室等平臺為依托,以工控協議的識別和解析為切入點,融合網關和云平臺安全,研發出適應工業互聯網制造環境、集成未知和加密工控協議解析的工業互聯網網關設備,解決了工業互聯網設備互聯、互通、互操作和安全互聯的“卡脖子”技術。
20多年研究經驗基礎上,催化工業領域高性能、低成本的協議解析產品
Starlink的團隊針對網絡協議解析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2000年。積累了三代人的技術經驗,團隊于2017年正式開始工業領域的協議解析,并在2022年底注冊成立公司。
黃忠煒博士是Starlink團隊的技術負責人,他是澳門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專業博士,主要研究領域即是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網絡領域。公司的CEO任騰博士,留美十年,2019年多米尼克大學博士畢業后回國創業。公司運營總監吳辰顥博士,畢業于澳門科技大學,并于日本早稻田大學深造,是IEEE、CCF會員。
黃忠煒介紹,目前市面上工業互聯網相關的協議大概有兩百多種,不同協議之前常常互斥,無法互通。而協議解析的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不僅會限制工廠選擇設備的范圍,還會阻礙其轉型升級,拉低生產效率。
盡管歐美國家已經有成熟的網關設備,但價格高昂,顯著提升了工廠的生產成本。同時,網絡的安全性問題不容忽視,如何在互聯互通的基礎上加強安全保障也是工廠在加入工業互聯網大潮的過程中普遍遇到的難題。
為此,Starlink的團隊針對性的進行了工業互聯網網關產品的設計,其價格只有進口產品的三分之一,性能卻遠遠優于國內同級別產品,并在安全性上達到安全等保三級要求。
三大核心技術解決市場痛點,Starlink各項指標均居行業前列
Starlink的核心技術圍繞著工業互聯網領域經常遇到的“連不了、用不起和不敢用”的問題展開。
其核心技術“逆向協議工程”,根植于團隊20多年的技術攻關,對于已知協議、未知協議和加密協議識別率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解決了“連不了”的問題。通過“端、邊、云”計算和緩存協同,Starlink的智能網關產品可降低服務延遲約33%,并降低30%的終端成本,解決了客戶“用不起”的現狀。而基于“聯邦學習+可信邊云協同”技術,其智能網關內置超過800萬病毒特征庫,達到了安全等保三級要求,解決了“不敢用”的難題。
據了解,Starlink團隊在2019年得到了廣東省科技廳重點領域“卡脖子”技術項目的支持。廣東省新一代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將本產品應用到某知名家電品牌的生產線進行了上線測試,取得了已知工控協議識別率100%、未知協議識別率90%+、加密協議識別率80%+的成績,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關于具體的產品形態,黃忠煒解釋,Starlink是將協議解析軟件集成到網關硬件里面,“可以支持200種左右的主流已知協議和未知、加密協議的解析”。而后,將智能網關產品連接到工廠設備的PLC可編程控制器上,就能實現各類生產設備之間、設備與平臺之間的信息安全交互了。
大部分工廠客戶可以直接“即插即用”式的安裝使用Starlink的智能網關盒子,無需額外的部署調試。針對特殊、小品種設備的廠家,團隊也可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針對性地解決復雜的協議解析問題。
現階段,Starlink主要提供智能網關軟硬件解決方案和升級服務。其中,軟硬件解決方案分為基礎款和5G高速款。客戶在安裝了智能網關產品后,團隊會持續跟進并提供工控協議解析和安全互聯的升級服務。
劍指粵港澳大灣區,Starlink已進入頭部企業供應鏈
目前,Starlink的目標客戶主要以大中型制造企業為主。黃忠煒介紹,公司的大部分客戶都屬于智能制造類企業,包括家電制造、汽車制造、機器人制造等,已有的大客戶涵蓋了富士康、優必選、TCL、邁瑞、大族激光等眾多知名企業。
他進一步介紹,在某機器人客戶的底盤組裝車間里,有85臺設備通過Starlink的產品實現了互聯互通互操作,最終為該生產車間帶來了生產效率的30%的提升,降低了5%的次品率,一年能節約80萬的生產成本。此外,Starlink還曾幫助某大型環保企業的污水處理廠安裝了1500套智能網關,解決了其大型老舊廠區PLC設備通信問題,使數據安全上云,助力廠區網絡安全級別提升至三級。
Starlink將主要目標市場定位在粵港澳大灣區。黃忠煒表示,大灣區是制造型企業十分密集的地區,其中不乏大型制造企業,“營收超百億的企業中工廠設備量可達1萬臺,這些都是我們的目標客戶。”與此同時,Starlink也與工業互聯網的龍頭企業、工業網關集成產商深圳宏電深度合作,攜手開拓智能網關市場。
接下來,公司計劃開啟新一輪融資,加大對產品研發和市場拓展的投入。黃忠煒表示,公司目前仍以技術人員為主,而隨著產品的進一步成熟,團隊將擴充市場和銷售人員,不斷做大業務版圖。
阿里云計算省薪更省心
黃忠煒對阿里云的云計算服務印象深刻。他的工作中涉及到很多模型訓練,包括一些圖像識別任務、基于深度強化學習的自動規劃算法、遷移學習等,對算力的需求很大。他表示,阿里云的云計算服務使用方便,可以按需收費,不像線下實體服務器那樣需要復雜的人工配置和運營。同時,阿里云的云計算服務還使得模型訓練的精確度、效率均有提升。黃忠煒表示:“阿里云對整個人工智能行業都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團隊成員在阿里巴巴諸神之戰“智能制造賽道”全球總決賽現場
通過參加Create 2023阿里巴巴諸神之戰“智能制造賽道”全球挑戰賽,Starlink對于智能制造行業的情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認識了不少潛在的合作伙伴。黃忠煒介紹,團隊在比賽中認識了另一家邊緣計算網關的企業,雙方已經在推動下一步的合作。
伴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我國面臨著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完成彎道超車的歷史性機遇。而在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浪潮下,設備間的互通互聯互操作將是工業互聯網最終得以實現的基礎。未來,Starlink將持續深耕工業互聯網行業,依托聯邦學習、強化學習等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為工業互聯網安全互聯、互通的智能生產提供全方位服務,完成“點線面體”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