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資本的春藥,量重則死,量不足生不如死。年末資本也走向回家的路,依賴資本春藥續命的電商企業裸露出陳疾爛疴,死在新年來臨前的重重霧霾里。
有一個現象,近期死亡的企業創始人寫得一手好文章,都痛定思痛的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評和行業反思,這些反思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了更接近真實的創業生態和死亡原因。
億邦動力網特就近期死亡的典型案例庖丁解牛,只為找出殺死企業的真正兇手,避免下一次的誤殺或被殺。
通過典型案例的解讀,希望讓投資者、創業者們避免一些創業生存的陷阱。
案例一
12月20日,汽車后市場B2B交易平臺“喜汽貓”正式停止線上交易。
創業團隊和目標:
創始團隊85后,四位合伙人,是高中和大學的同學。做過車后零售,本著解決線下車后零售店痛點的出發點,從SaaS軟件切入門店核心經營,最終獲取大數據、物流、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價值。
經營情況:
喜汽貓B2B網站2015年3月上線,截止死亡有12377個實名認證注冊用戶、179個上游供應商、7000多個使用ETP的服務門店。
主營業務:
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及技術成果轉讓;汽車事務代理、汽車代駕、汽車租賃;批發、零售:汽車用品、汽車配件、潤滑油、輪胎、家用電器。
融資:
團隊從2006年涉入車后市場,按徐超的說法,一直賺錢比較容易,前期主要自有資金,賣車賣房,親友借款。
倒閉前,拿到三個投資公司的TS,準備完成一輪金額不大的融資。考慮到融資金額僅夠在錯誤的路上多走幾步,決定停止喜汽貓平臺運營,未拿融資。
死亡警示:
喜汽貓CEO徐超在自我反思公開信中總結了三個錯誤七個坑,億邦動力網歸納總結其死亡根本原因,主要有三:
1.頻繁試錯就是最大的錯誤,創業初始純花錢,試錯個兩三次,耗盡財力和心力。
喜汽貓的主營業務涉及軟件、服務、零售批發,一開始賣軟件,獲取門店用戶,效果不錯。后延伸向門店賣汽車用品,切入門店采購,To B價格競爭不過京東等To C的價格;轉型向修理廠賣零配件,面對強勢集中的上游零配件企業,無法撬動。最終導致B2B平臺夢破碎。
2.創業首先是賺錢,年輕的創業者一開始扯夢想就輸了。
改變世界是一種夢想,前提是要有改變的能力,喬布斯在改變世界之前很長的時間里也只是個賣電腦的。
喜汽貓的四位合伙人,是高中和大學同學,堅信是為了創業而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一直以來都不喜歡只賺錢的事情,總想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為了能夠專心致志、全力以赴,他們將原本正常盈利的項目一個個砍掉,逐步停止造血。
反向而行,最終公司的的千萬現金花完,賣車賣房,向親友借錢。讓他們認為“離夢想最近的一次”最終讓他們一無所有。
3.年輕的創業者要認清互聯網戰場里資本的價值。如果要做大平臺,就要遵循互聯網創業的節奏,制定好融資計劃,用一波波的融資推動。創業團隊拿自有資本當風險資本玩,只能猝死。
死亡感言:
1.從來沒有失敗過,是一種缺陷。
2.我們85后這代人,是喝著“馬云牌雞湯”畢業的,我們聽說“公司前臺可以成為副總”,我們相信“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我們認為“只要努力到無路可走,老天就會給你一扇窗”,真實的結果是,努力到無路可走,也就無路可走了。
3.創業是一群感性的動物,理性地去做事,從把創業當作一種信仰,到把創業變成一種生活。
4.創業公司的錢是不多的,先解決當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領先半步、聚焦當下才是前期的創業公司最核心的任務。
5.我們可以去中間化,問題是我們想干掉誰,就應該先想好,這個人被干掉之后他的活由誰來干,是不是我們可以干?如果干不了他的活,那你就干不掉他的人。
6.所謂“倒逼”,也是在我們擁有了巨大話語權的前提下,才去想的事。所以我們應該先想一想如何具備這樣的話語權,不要意淫具備話語權之后的美好。目前車后B2B的模式,只是在有些微觀的點上有了創新,沒有提高多少效率,對整個鏈條更談不上優化,現在去想“倒逼”,不管你想逼逼誰,似乎都很難有這個資格。
7.互聯網的思維,不是不考慮盈利,而是會把盈利的周期規劃得長一點,可能盈利的產品想得更加豐富一點。